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让人心里沉甸甸的,忍不住又要说两句。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连韩国人都觉得我们不会那么爱国,为什么》(作者:补壹刀),文章分析了一些中国人在面对萨德问题的一些表现,表达了作者的忧虑。
这是篇好文章,好就好在,这篇文章的题目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昨天我在文章中就提到的:韩国人为什么不怕中国,在萨德问题上不顾中国的警告,一意孤行。原因千条万条,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条:就是韩国人认为中国人不会把它怎么样。韩国人形成这种判断,恐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韩国人认为中国人不会那么爱国,就会推导出下一个结论:中国人不会因为萨德问题,真的跟韩国翻脸。
对中国来说,萨德问题虽然算不上严重的民族危机,但至少是其他国家对中国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严重挑衅,也是对中国安全的严重威胁,而且一旦部署完毕,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大半个的国土面积都在它的探测范围之内。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不需要更多描述。但是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很难说令人放心。
我们不能怪韩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误判我们,我们确实在爱国主义的表达强度和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着不足。萨德危机摆在面前,中国人照样大批的去韩国旅游,照样大把的人去消费韩国商品。更让中国人尴尬的是,面对外部挑衅,中国人没有做到一致对外,反而在抵制韩国问题上,一些“中国人”站在韩国立场上向中国“开火”。在这些中国人心里,中国只是小粉红的“你国”。结果,还没有真正的对韩国采取反制措施,中国人自己在互联网上搞起了“内战”。当然这实际并不是内战,而是网络伪军代表他们的心理母国向中国开战,爱国阵营被迫应战。
九一八事变,日本敢冒险,就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人不会那么爱国。这次呢,韩国人又对我们做出了同样的判断。韩国人能这么想,日本人、美国人也会这么想我们。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表现的不那么爱国,所以本来对中国忌惮的国家就敢挑衅中国了,对中国有想法的国家就更敢冒险了。
中国人享受和平几十年了,已经习以为常了。当中东人民在炮火中颠沛流离,背井离乡,我们感觉那像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经历过战争的人逐渐老去,没有战争记忆的人,认为和平和空气一样,虽然必需,但并不觉得有什么宝贵。如同,干渴的人在沙漠中,才知道水比黄金珍贵。失去了和平,人才会知道和平的宝贵。
世界依然处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中,和平并不是天赋人权,而是我们的先辈们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抗美援朝一战,让世界知道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已经告别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就可以统治一个县,几千日军就可以跟撵兔子一样追着几万国军跑的时代。一战打出本土六十多年的和平,代价是几十万志愿军战士的生命,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可今天我们在享受和平的时候,一些人却边喝咖啡,边一脸不屑的评论抗美援朝不该打,打错了,还跟着别人去诋毁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太多这样前人栽树后人骂娘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在我们身边。
中国人不是天生就忘恩负义的民族,中国人也不是天生就好歹不分的民族。这一切,是有人在故意布局,在长期执行一个针对中国人的洗脑工程,是在中国人不知不觉之间发动了一场比较成功的信息战。谁有话语权,就可以解构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就可以建构自己想要的历史。历史观颠覆,是非观模糊,网络国土沦陷,舆论平台失控。
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已经习惯于说着美国人灌输给我们的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价值体系,通过他们的话语权,向更多国人的的脑袋里植入了西式思维方式和软件系统。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按照美国人、韩国人、日本的思维去考虑自己的问题。
话语权失控和国土沦陷,在危险程度上,绝不输给后者。以前中国就有亡国和亡天下的说法,认为国家亡了,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在,我们价值观还在,我们的民族认同还在,我们就还有希望收复河山。但是如果文化价值观系统被人置换了,我们不再骄傲于自己的历史,不再自豪于自己的文化,不再自信于自己的传统,那就叫亡天下,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希望。
现在在抵制乐天的问题上,中国的舆论场上就发出不同的声音,出现尖锐的对立,把中国跟其他国家的博弈变成了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中国人已经被人成功控制大脑的表现,这是危险的信号。
《连韩国人都觉得我们不会那么爱国,为什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个时候(应该是刚建国之后的头三十年)我们的中国积弱已久,一穷二白,为什么爱国主义却像一面饱满的风帆,满载着理想和奉献,跨越那个借助海运的年代,战胜如此明显的物质差距,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强国之林”。今天,我们中国GDP世界第二了,却“排着队去美国看着别人的白眼生孩子”,“为了一张外国身份证一夜之间加入天主教”。但是他没有给出答案。
其实答案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我们否定了“那个在贫瘠当地土地上创造奇迹,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强国之林的时代”,我们把那个时代贴上体制僵化,封闭落后的标签,从伤痕文学到阴谋史学,我们的媒体在引导着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从告别革命到告别崇高,社会主义被抹黑,集体主义遭批判,爱国主义受攻击。
然后,然后……,就出现了“连韩国人都觉得我们不会那么爱国”。
当警惕啊。萨德不可惧,美国不可,。一些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才让人忧虑。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民族复兴,一些人已经是一副南宋心态。
从社会主义到集体主义,我们一个又一个精神高地被攻克,一个又一个道德底线被突破。爱国主义已经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一些人精心设置逻辑陷阱,把领土主权涵义的国家偷换为其他涵义,提出,“爱谁的国”。“我爱国家,国家爱我吗”等问题,让一些人在最后一道防线面前迷离。
国家是谁的?首先,国家是那些国家遭受灾难,又不能移民的人。那些可以嘲笑中国为“你国”的人,中国遇到灾难,他们可以随时移民,换一个国家,避开战祸,继续过小日子。精英可以跑路,中国乱了,受到威胁的首先不是他们。南京城破,死的最多的不还是平民老百姓吗?在日本鬼子高高举起的的屠刀面前,国家是谁的国,叫天天不应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最为清晰。国家首先给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免受外敌凌辱威胁的庇护所。精英可以不爱国,因为他们可以跑去别的国家。你作为普通百姓,国家出现战乱,你想走也走不了,所以你只能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不受外敌威胁。否则,就会有人用飞机导弹告诉你为什么爱国。叙利亚的难民,他们最知道,国家首先是谁的。
中国现在急需打赢一场意识形态的抗战,收复舆论的舆论区,打退网络伪军的进攻,重塑价值观,重建精神长城。当中国人重新找回丢失的理想,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谁还敢轻视我们?谁还敢挑衅中国?当然,我们还需要去经济层面分析意识形态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附文:
连韩国人都觉得我们不会那么爱国,为什么
来源:补壹刀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能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这周接到一个厦门读者打来的电话,他说:我不明白,为什么韩国现在都要部署萨德了,中国人怎么还不去包围韩国在北京的大使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人要去韩国旅游?!
我以个人名义告诉他,非常赞同他在合法的前提下所有表达爱国主义的方式。之所以用个人名义,是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代表不了“有些中国人”。
他们鄙视“幼稚的爱国行为”,似乎心胸宽广超越国界,俨然“世界公民”,但对自己的同胞却又常以小人之心加以揣度:你所谓的爱国是不是从哪里拿过“五毛钱”?再不然给你扣上一顶“商业爱国主义”的帽子,甚至把你骂作“爱国贼”。
果然,我在“卫龙食品宣布从乐天玛特下架”的新闻下面,看到不止一位我们的同胞质疑“这家企业是否趁机打广告?”还有人摆出傲骄的姿态,质问这种举动“有智商吗?”
那位厦门读者在电话里告诉我,最让他心寒的,是当他与周围人谈论这些观点时,周围人的嘲笑和冷淡。
中国人民族性的麻木是在鲁迅先生的年代就被见证了的。3月2日,当我打开隔夜的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发现刚刚从北京发回报道的一位美国记者也看出了这一点。他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韩国国防部已经宣布在今年年底之前部署“萨德”——“然而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今年1月中国赴韩旅游的人数仍比去年同月增长了8%”。
文章采访了一位24岁在北京某企业担任人力资源主管的年轻人,她表示对“萨德”的感情“有一点儿复杂”:“我反对萨德——我认为它对中国的安全是一个威胁”,她表示会取消去韩国旅游的计划,并抵制韩国化妆品。“但我离不了韩国电视节目,我可以在YouTube上继续观赏它们。”
听在韩国的一个朋友说,这两天首尔的乐天免税店“还是能看到很多中国人”。很庆幸,这篇报道不是《洛杉矶时报》驻首尔的记者写的,如果采访的是正在疯狂购物的中国游客,他们的回答可能比“离不开韩国电视节目”的人力主管,更让正一团怒火的国人难堪。
韩国媒体《中央日报》3月2日发表社论,对“中国对韩国企业的打击报复日渐升级”表达了惊讶和不满,并指责中国官方媒体“粗暴的言辞”:“首先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SNS新闻账号‘侠客岛’在文章中使用‘断交’一词,前日《环球时报》又主张‘将乐天逐出中国市场’……”
在民族血性这方面,我一直是佩服韩国人的,面对日本不承认侵略史实,他们会剖腹会切指;面对金融危机,他们会挨家挨户把金项链金戒指捐出来救国。
一直不知道韩国人怎么看中国人的,这回知道了。他们显然不认为我们中国人有民族血性,至少认为我们的民族血性比他们差。否则,他们凭什么认为,我们会眼睁睁看着比美国人给台湾那种“爱国者”导弹还要先进许多倍的“萨德”,支到我们国家的东北大门口,却一声不吭,甚至默默接受?
或许,在韩国人心中,对中国人的印象一直是这样的?至少不能说一点没有吧,我记得有韩国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中国人不买中国自己生产的汽车?他觉得不可思议。在韩国,大多数国民会买韩国车,因为他们觉得那是爱国。
不过说真的,这两年北京街头的北汽电动车和长城SUV明显地多了。
当OPPO和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越了苹果和三星后,我觉得,中国人更喜欢买国产车的年代应该也不会太遥远了。
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这几年很明显了。然而我还想说,爱国,其实不是以国家实力的强弱为前提的。
作为一个在瞬息万变的媒体行业侥幸生存的“70后”,面对“80后”“90后”常常感到深深的代沟。但我得说,至少有两次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一次是去年1月浩浩荡荡的“帝吧出征”,打得“台独”阵营一片狼藉;另一次是郭敬明,不是因为他的《小时代》,而是为了5年前他发的那条微博,自称是“中国的脑残粉”:
“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不要说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全球化”,超越民族,超越国界了。爱国主义永远是年轻人心中随时可以燃烧的火种。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宣言激荡着无数海外学子的心。在那一刻决定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到祖国的名单有一长串:
华罗庚39岁;钱学森38岁;钱三强36岁;邓稼先26岁……而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朱光亚,当时只有25岁。
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
那个时候我们的中国积弱已久,一穷二白,为什么爱国主义却像一面饱满的风帆,满载着理想和奉献,跨越那个借助海运的年代,战胜如此明显的物质差距,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强国之林。而那个时候年轻人对中国的热爱,可以大声地说出来,可以骄傲地说出来。
今天,我们的中国已经成百上千倍地富强,我们的GDP总量是世界第二,我们一年浪费的粮食够非洲难民吃好几年,我们过几年都要在太空建成挂着五星红旗的空间站了,而我们有些人还是会乐此不疲地去日本买一个在浙江生产的松下马桶盖,排着队去美国看着别人的白眼生孩子,甚至为了一张外国身份证一夜之间加入天主教。
我知道,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绚烂的开幕式惊艳世界的时候,当2016年杭州G20峰会再次惊艳世界的时候,最自豪的感情不是来自中国内地,而是来自旅居海外的全球各地的华人们。
不管中国人走到哪里,读了世界前100名的大学,还是进了全球前100名的公司,改换了哪一国国籍,你的祖国都会伴随你一辈子,她的荣耀和耻辱同样也是你的荣耀和耻辱。
让爱国变成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吧!这不是为了做给谁看,也不是为了向韩国人证明什么。不管你是50后,70后,还是90后,我们都有义务让我们的祖国更有尊严。
至少,我们的社会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我们的年轻人在表达爱国主义时,再不要羞于启齿,再不要担心自己是少数,再不要用“脑残粉”这样寒碜的字眼来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