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周六考研!这些事项需要注意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兰州大学考点 ...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 ...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旋转手机,一键收藏浙大的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讨论又不是打辩论赛,争赢的未必就是对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4-09 08:41

正文

活动现场


社会科学到底是不是科学?为什么与自然科学相比,中国社会科学的地位比较低?为什么人们崇拜自然科学家却瞧不起社会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国际差距究竟有多大?中国社会科学如何才能走上“科学”的正轨?北京大学乔晓春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讲坛第88期同大家分享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问题

我发现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是凭经历,凭研究者的感受、想法或者一些所谓哲学的推理,来做研究,来下结论的。你看我们很多论文里你会发现没有数据,全都是讲理论,讲感受,包括不仅仅是我们说一般的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因为社会学是研究最具体的人的,你会发现也都是很多学者的一些想法、一些感受。这种研究现在做得特别多,而且我自己的经历就发现,我们在社会科学圈子里很多学科都有这个问题。





比如我参加过老年学的研讨会,你想想看,按照我说的凭经历、凭感受做老年研究的,应该谁做得最好,肯定是老头老太太做得最好,他会说你有什么资格研究老年人呢,你又不是老年人。我1998年5月份在厦门参加一个老年学研讨会,我去了以后发现参加的人特别多,到了会场有二三百人,差不多90%都是老年人,当然也有一些退休学者,绝大多数都是老干部比较多。讲的时候这些人怎么讲?你想如果他是研究者,他研究他这个对象的时候怎么讲。他讲中国发展到今天,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建设都是靠我们这些人,比如说北京人吃水,北京的水,他说原来密云水库就是我们修的,我们一砖一瓦把密云水库修出来,我们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可是我们现在老了,政府对我们待遇特别不好。后来我一听这个会有问题,我就找中国老年学会的会长,是国务院老龄办的主任,我在会上就找他说,我说张会长你这个会根本不是学术会,你这个会是老年人俱乐部,这怎么能搞学术讨论呢。变成发牢骚的会了,很明显思路就是,他是研究老龄问题的,他觉得他是最有资格做研究的,你们年轻人没资格。




还有一个例子,我参加过一个妇女研讨会,那个更惨,因为那个会很多人发言,发言以后因为当时我也没有研究,这个会是当时95年在北京开一个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前搞了一些研讨会和预备会,我当时被邀请参加一个预备研讨会,那时候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研讨会,然后我就去了。当时我本来不想去,我说我没有研究过,但是因为那时候也时髦,要开世界妇女大会了,后来人家跟我说,你没论文没关系,我们是特邀你来参加,我就去了。去了以后因为有发言的人,所以我就提了很多问题,整个会场就受不了了,就起哄把我轰出去,不能让他讲,后来我想为什么。因为学术大家谁都可以讲,比如我讲得不对大家也可以反驳,没有问题,学术就应该是平等的气氛,但是为什么我讲很多人接受不了?后来我发现我不是妇女,他觉得妇女才能参加这个会议,你这个男的跑来老讲,老给我们提意见,他们受不了要把我轰出去,那个会我就参加了半天,我觉得这个圈子不是我能进来的,人家不让你进来,后来我就再也不敢进去了,这也是一个经历。


后来这个问题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社会科学很多研究是靠经历在做?什么意思呢?我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我在这个问题里面我的经历很多,我似乎就有资格做研究,没有经历过的人就没有资格做研究。要注意,如果一个研究是靠经历,靠自己的感受做研究的,一定是这种人做的比我们好,我没老我研究老年人的问题肯定没有人家研究得好。假定一个学术是按这种思路做的,按照凭你的感受和经历做研究的话,一定是这些人比我们研究得好,包括妇女问题肯定是女性比我研究得好,一定是这样的。那我问一个问题,如果研究离婚的问题,是谁研究得最好?如果有离过八次的肯定会说你才离一次怎么有资格研究离婚,我比你离得多,他讲得头头是道。后来我讲我们人口学还研究死亡,你还能死两次才有资格做研究?所以这种经历就感觉研究是怪怪的,怎么这么做研究。



这个结论通常都是靠大家争论得出的,你会发现比如大家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针对某一个观点,有几派的争论,对于一个外面的人来判断哪个结论是对的,怎么判断?通常看哪一伙人多,同意这个观点占90%,同意那个观点是10%,大家通常认为90%观点是对的。最典型的是我们搞大专辩论赛,有一个正方,有一个反方,大家分成两派,你是正方,他是反方,大家对给出的一个主题进行争论。我就想我们很多学术都是这种思路做研究,但这个思路做研究实际上告诉大家,是研究不出好东西来的,即使绝大多数人得出的结论也未必是对的。


有一次我在人民大学的时候,我的学生跟我说,他们要参加一个学校辩论赛,让我指导一下。我说:好,我给你指导一下,指导完了你肯定赢。我是有思路的,你按照我的思路去辩论肯定能赢。我给他们讲怎么辩论,辩论是出一个主题,有正方,有反方,然后你们准备辩题,准备以后上台两个人开始辩论,一帮评委评判。我说你要注意,辩题出来以后,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对的。你不要认为你这方一定是对的,那方结论一定是错的,当然我们通常来说都是要求你来证明你这方的辩题,所以你搜集的信息都是有利于你的,我说你心里要明确,这两个东西没有对和错,都可以说是对的,也都可以说是错的。为什么?因为结论从自然科学来说,因为我原来是学数学的,我会用这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思路?任何一个结论都是有条件的,先说条件,后说结论。数学也不存在一个没有条件的结论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但是你注意,我们社会科学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我们讲结论的时候不讲条件。



所以在辩论赛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这个辩题,无论是正方、反方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前提是你要找出适合你这个辩题的有利条件,同时找出适合对方的有利条件,以及不适合对方的条件。你把这个条件全部都列出来,你就知道哪个条件对于我来说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下我的结论就是对的,在其他条件下,反方结论是对的,你要清楚,要把有利于你的和不利于你的,有利于对方的,不利于对方的条件都列出来,这时候辩论的时候把有利于你 的条件强加给他,你不断提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对方的条件掩盖住不说,用不利于对方的条件告诉他你是错的,因为你的思路清楚,他的思路不清楚,最后的结果他会觉得确实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因为你不断把你的条件要甩出来告诉他,在这种条件下我是对的,你要讲在哪种条件下他是不对的,你讲多以后,他自然而然就跟你跑了,他底气越来越不足,发现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因为他思路不清楚,然后你就赢了,你这么攻以后就把他的思路攻乱了。所以所谓这种辩论没有对错,如果把这句话说透了,社会科学的结论没有哪个结论绝对是对的,一定是有条件的。所以所谓的辩论没有任何的意义,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绝对的对,没有绝对的错。我们在学术里面对一些问题的争论十几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争论不清楚。你会发现社会科学有炒冷饭的,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现在还有人提出,有意义吗?我们全是浪费时间,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讨论上,这种讨论就相当于我刚才说的辩论赛,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后来我跟学生说,这是我给你们讲怎么参加辩论赛,我说假设要我去,我用的办法比给你们讲得方法还好,我百分之百能赢他。怎么做呢?举个例子,假设辩题是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是不是婚后也更容易离异。要参加这个辩题之前怎么做?我到下面发一个问卷,我回家用一个数据模型证明出来,证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离异是有利还是不利,辩论的时候我不跟你辩了,我已经证明出来了。要注意我说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别,科学是要证明出这个结论,证明出这个结论别人推翻不了,除非你把我的过程方法推翻掉了,否则你推翻不了我的结论。但是辩论的结论太容易推翻了,我告诉大家,如果说在参加一个学术会的时候,如果有人这么讲结论,你一定能找出把他结论推翻的条件,这个条件明显是存在的,你要想跟谁过不去,随时可以找出一些结论把他推翻,而且他反驳不了你。大家想这么做研究有意义吗?可是我们都是这么做,我们做了多少年了,而且我们都是在这么研究问题,我们都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年轻人,把宝贵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里。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到底应该怎么做研究。


主 题 图 书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


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从前无所谓科学,唯用哲学、以玄想独断推测事物。近一百年来,这种情形不但没有得到改变,而且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甚至更为普遍。本书揭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科学”“非科学”乃至“伪科学”的现状,剖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缺乏科学性的深层原因,阐述了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理念,并系统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微信号:pkubyjt(←长按复制)

阅读中国,悦读经典

编辑:守拙堂陈峤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直接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