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时报  ·  西北新城又一重磅教育配套落地! ·  2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重磅发布!石景山中小学2025寒假前转学通知 ... ·  4 天前  
太星小升初  ·  重磅发布!石景山中小学2025寒假前转学通知 ... ·  4 天前  
环球时报  ·  13人失联!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  5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2025年1月1日正式开始!适龄男子都要登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山西人为什么“抠门”?|地域歧视的傲慢与偏见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2 21:09

正文



第四篇

山西人为什么“抠门”?
在许多人心目中,山西人是最“抠门”的。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由著名演员雷恪生先生扮演的“天下第一抠”陆大可,可谓是活灵活现。


《乔家大院》里的陆大可


不仅如此,社会上对山西人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山西人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尽管这些年山西人的钱包并不鼓,但礼数周全。


也有人说,山西人小气。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调料有限,吃什么都离不了醋。




山西人似乎还是“异类”或“另类”。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山西人发觉自己既不是发达先进的东部省份,又不是重点支援的西部省份。于是,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官场,出现了一种自嘲的说法:“不是东西。”以此表达窘迫尴尬的心境。 



山西人怎么就成了

“抠门”的代名词



不知何时起,山西人被外界冠以抠门的名声。最经典的外号莫过于“老西儿”这个词。


西儿”是旧时代人们对山西人的戏称,有蔑视调侃的成分。明清乃至民国时代山西生意人足迹遍及天下,山西商人给人的印象是抠门,有钱舍不得花,显得寒酸。“抠门”说得好听点是“节俭”,说得难听点是“小气”,对人缺乏大度,这才落了这么个不太雅致的称呼。


影视剧也少不了对山西人连贬带损。抗日大剧《亮剑》里李云龙评价楚云飞时就说:“他楚云飞是山西人,山西人娘胎里就会做买卖。”



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


历史上山西商人雄视天下,笑傲江湖。明清两代的晋商和南边的徽商齐名,把生意做遍全国,还踏出国门。他们腰缠万贯,清朝的国家财政还得仰仗山西人的补贴。 


与徽商的奢侈相比,晋商即使在创业成功后也是节俭的。明人谢肇在《五杂俎》中就说“新安奢而山右俭”,新安是徽商,山右是晋商。


人沈思孝在《晋录》中也说:“晋中古俗俭朴,有唐虞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山西人是“抠门”的。



日升昌票号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生活上“抠”,事业上大气,是晋商奉行的“抠门”哲学。



不是每个山西人

都是“煤老板”



提到山西,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煤老板!


三亚亚龙湾一场所谓的“7000万元”婚礼,奢侈,加上暴发户色彩,巩固了人们对煤老板的固有印象。煤老板成了“三无产品”,几乎成为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的同义词。



从古代闻名的晋商可见其富甲一方,到近代的煤业大省,山西成了“土豪”的聚集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煤炭行业终于放开。一句今日已经含义不明的口号“油水快流”流行于当时,在当时国民经济有着大发展需求的情况之下,原有设施已经无法支持快速发展,所以当时提出了这个口号。比较偏僻、穷困的地区首先放开煤炭的开采权,一方面解决老百姓的生活用煤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地方经济的发展。


90年代,由于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小煤窑的生存也很困难,四处都是求人买煤的情况。而小煤窑带来更多的,还是种种乱象:矿难频频,资源严重破坏,山西省的生态环境严重受损。随着国家能源升级,煤炭价格不断跌落,山西经济可以说出现断崖式下跌。



山西是中国的缩影,是我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山西形成了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大量的税收,但不幸的是,这些产业均属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但不受国家鼓励,而且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快速走向衰落。山西才骤然发现自己忽然变的一无所有……



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既是山西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山西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到目前为止,已为祖国提供优质煤炭百亿吨以上。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以“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百亿吨煤炭献祖国”为主线,讲述了山西的悠久历史、辉煌现实和美好未来,演绎了山西人民勤劳、朴实、文明、智慧的伟大品格和对国家、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山西大部分时间里是中国北方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始工业之城“盐氏古城”,4000多年以前三晋先民进行盐开采加工、转运活动的场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赞其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


铜之城“新田古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晚期国都新田附近的铸铜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发现的青铜铸造遗址;


族融合之城“北魏平城”,公元400多年时的北魏都城,平城作为历史上我国北方各民族以及外来民族相互融合的主要区域之一,形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高峰,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绣之城“晋阳古城”,赵国的都城、北朝的霸府、盛唐的摇篮,唐时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商人,是当时闻名海内外的国际化都市;


范之城“平遥古城”,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誉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而名扬世界。





聪明人做小买卖,老实人做大买卖



这是“晋商”传给后代的古训,不是什么坑蒙拐骗的奸商密诀,而是厚道信用、不怕吃亏的“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老实人”的作人原则。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山西人逐渐形成了外向开拓内敛自守这种两重性的思维定势。这种性格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可成为当代山西人重整旗鼓、再铸辉煌的精神财富,运用不好则有可能幻化为逡巡徘徊、裹足不前的思想枷锁。


就好像“山西不是东西”这句话,它应当是一句警示、鞭策、激将,而不应是一句自嘲。让我们去掉浮躁,老老实实,从头做起。


下期预告


上海人是作家和艺术家最爱描述的群体。钱钟书、张爱玲都曾描述过上海人,老上海的精致和繁华也不断被影视作品重现。久而久之,上海人的形象竟被固化为小气,精明,算计又排外:


  第五期  

《 谁说上海人小气又排外? 》



编辑:王茜

参考资料:山西青年、三联周刊、山西文学、山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