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
这个小读者是个名校生,在这么不好的大环境下,还是拿到了很多offer。
他问我的问题非常实在,他老家是个小地方,也不算十八线县城,大概四五线城市,城市下面的一个村。
他已经在老家城里考上岸了,因为对本地人是有倾向的,何况他是名校生。
另一方面,在他读书的那座大城市里,他也拿到了好几个相当不错的offer。
现在的问题来了,搁别人,没啥好想的,谁给钱多给谁干,你要咋干就咋干。
但我们这个读者,他想得比较深远。
他父母都是种地的,全家的年收入在几万块左右,亲戚里面最多就是进城当个民工,这就算村里的能人了。
他说,以他的家庭条件,左思右想,实在不太可能定居他毕业的城市,那个房价太夸张,不赶上一次公司上市,完全没可能。
也就是说,娶个当地的媳妇之类的,他都不去想。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很犹豫,你站在终局的角度,如果自己早晚要离开,那要不要一步到位,直接回老家上岸。
钱是很少的,但是对于他的出身,也算是进了一大步,毕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吃公家饭的。
回去相亲,定居,娶媳妇,他觉得还是有把握的。只不过这辈子可能注定要清贫了。
他有些拿不起,放不下,左右为难,回去,钱太少了,留下,留不下,早晚还是要回去,可是到时候,再想上岸就不可能了。
好,我来告诉你关键点,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我们假设你回老家了,5年之后,娶媳妇,买房,定居,这段时间,你都会觉得很爽。因为这是你留在大城市里,5年之内绝对做不到的。
但是接下来,到10年以后,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知道什么问题么?
你大概率是升不上去的。
升不上去本身不严重,严重的是谁升上去了?
学渣升上去了,这是十年之后的你,最难以接受的,没有之一。
像你这种,念书念得非常好的,能从一个小村子考入名校,你的价值观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学院派。
学院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凡事我都讲个道理。
我考了650,他考了700,那他比我牛,我服,我没话说。
我考了650,他考了450,那他比我差太远了,无论如何我都不服。
这将是你10年后最难解决的一个心结。
为什么?是你的错么?不是,是彼此双方,是你和你的竞争者们原生家庭的影响。
你爹从小教你的,就是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就会有前途,听老师话,听领导话,就这些。
所以我说,你接受的是一种公道教育。
但是那个考450,却也做了你同事的那哥们,他接受的,可未必是这套。
举个例子,那天我们刚刚聊过,五招,五招摆平所有人,无论领导客户无论男人女人。
你会发现一件事,了解这些,每个人的年龄段是不一样的。
有的读者跟我说,他如今年过40,方才模模糊糊明白了其中一部分,结果都被我说出来了,还有很多我讲出来的,是他至今未能想到的。
那么我们换一个人,假如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很多很多年前,回到我爷爷还年轻的时候。
把他孙子写的这篇文章拿给他看,他会怎么讲?
他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别说我打小就知道,哪怕是大清朝的时候,我爹,我爷爷,也知道。
所以我跟你讲,时光也许过去了很多年,脑袋后面留辫子的人,变成了工厂里踩缝纫机的,又变成了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
但人性从没有变过。
你刚刚听到的内容,别人也许已经实践了很多代人了,早就变成一种潜意识,一种条件反射。
这才是你要面对的问题。
你听了如同天书的东西,对那个考450的同事,人家是打小就知道的,否则他是怎么成为你同事的,你琢磨。
他跟你做同事,你也许看不起他,问题是,一交手你就知道了。
一交手你就会知道你那个650,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你以为比刀法,结果比的是看谁胡子长。
而且你想想看,他的家庭,他每天接触的人,你的家庭,你每天接触的人。
你在单位里遇到这个那个,回家是没人可以商量的,他是每时每刻都有人商量的。
所以十年之后,你这个650给他那个450当下属,是很有可能的。
到那时,你就会非常焦虑,因为你才30多岁正当年呀,你的前途被卡住了,发现了么?
空有一身力量你发挥不出来,你很憋得慌。
你媳妇会理解你么?不会的。
你头五年,刚回去,人年轻,名校的,当地姑娘也许会冲着这个爱上你,那是因为你光环未散。你媳妇也年轻,小姑娘气未散。
等十年后,你混不上去,你再看看你媳妇怎么看你,
到时候,工作矛盾,就会转化为家庭矛盾。
小姑娘总会变成老嫂子,曾经爱学霸的总会变成爱老板,爱领导。这是人性。
不理解的,去看钱钟书的名著,围城。
等到你两头都不顺心的时候,你就会想,唉,早知道我当年还不如去大城市里挣俩钱。
现在落得,钱,钱没有,权,权没有。
上岸这种事,非常适合有家底的人去做,父母有钱兜着,孩子去上岸,又有钱又稳妥,是最好不过的。
或者,就是自我评价比较中庸,觉得我也不是个人才,能有口安稳饭吃,挺好,这种也是很合适的。
你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原生家庭,一穷二白,要钱没有,要认知也没有。
可是偏巧,山窝窝里飞出个金凤凰。
你努力了很多年,寒窗苦读十几年,这种傲气,这种自我期待,是很难压下去的。
别人考500,可以屁颠屁颠跟着450后面做小弟,鞍前马后,很顺溜。你呢,明白了吧?
我的建议是,就你的情况,还是留在大城市,留在你念书的城市值得。
因为这俩城市,大城市和你的五线老家,是同一个国家,汇率是一样的。
你在大城市里的起薪,是老家起薪的七倍,这钱你拿回去花,也是当七倍花呀。
你老家又不是美国,又不是说换个城市有汇率差。
想要上岸,等下一代,如果你有点家底了,认知也上去了,你的下一代可以考虑。
当下,你想要把你寒窗十几年的投资拿回来,大城市是最合适的。
至于买不买得起房,娶不娶得了当地媳妇,对于应届生来说,还太远。
家里有钱,先成家再立业,成了家有助于你安心,也有助于你对外打造稳定男人的人设。
家里没钱,先立业再成家,你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将来一线待不了可以去二线嘛,天涯何处无芳草,有的是姑娘爱上你。
至于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把事业做好。
而把事业做好的关键在于打个信息差,俗称我的稀缺性是什么?
你拿了高薪的offer,会发现身边的同事们都是650,这个时候能比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