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藏知识,历史揭秘,品味、追忆;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做最权威、最专业的古玩交流平台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浅析主流 Alignment 算法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圈

马未都直言:文物鉴定之乱,祸起这里.....

古玩圈  · 公众号  ·  · 2020-02-26 21:00

正文

目前176753+人已关注加入古玩圈

针对专家鉴定话题,这次出场的专家是马未都。
内容来源于《南方周末》对于马先生的专访,实录如下:




一件文物的“断代”,目前在鉴定专业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用于确定文 物年代的科学鉴定有两项,一项是碳-14,一项是热释光,两种方法都设有相关机构。


碳-14误差较大,鉴定高古文物时上下差两三千年无所谓。 但近古文物,比如一两千年历史的文物,基本上都不用碳-14鉴定。

热释光鉴定,误差在200年左右,相对精确。 牛津大学的一个附设机构最为权威,现在该机构已从牛津大学剥离出来独立运营。 在国际著名拍卖行的法律纠纷中,热释光鉴定报告都被法律机构采信。

热释光鉴定报告采取专家负责制,以测试者签字为准。 苏富比、佳士得这两大拍卖行经过热释光测试的文物,都会提供证书号供人查询。


测试报告有三种结果:


第一个结果,是“与主诉年代相符”,也就是说与文物拥有者的陈述相符。


第二,是“与主诉年代不符”。


最后一种情况,当鉴定机构认定文物曾做过手脚,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出示一个没有结果的报告,鉴定费用仍然照章收取。



所有文物都可以采用热释光鉴定么?

热释光需要取样,比如你拿瓷器去鉴定,牛津大学就要在瓷器底部钻孔,取出绿豆大小两个切块,一个备份,另一个鉴定。


小巧精致的瓷器,无法取样也就无法用热释光鉴定,某些重要文物也不允许钻孔取样。

热释光测试出的年代,从文物最后一次入火算起,假如,一件商代青铜器在明代遭遇火灾,那热释光报告就会认定这件青铜器是明代仿商的文物。


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费用,是按照文物报价的百分比收取吗?

不,任何一件文物做热释光报告收费都是统一的,一件收费五千港币(编者注: 2011年)。


国外文物鉴定主要采信专家的个人口碑,还是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

我1980年代开始接触国外文物收藏界。 国外的文物鉴定,基本采信个人口碑。


比如,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Julian Thompson),很多大买家就听他一句话,他说对就对,他说错就错。


2011年初老先生去世了,去世前几个月还来观复博物馆参观,都快七十的人了还单腿跪在地上趴着看瓷器。


他不可能被一大堆人裹挟着参与鉴定,也不可能为了拿几个钱就放松鉴定尺度。 技术上出错可以原谅,道德出现瑕疵,终生就不可能再在文物行业混了。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国际上有专门出具文物鉴定报告的机构。



国外的文物专家对职业荣誉珍惜到什么程度,能否举例?
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机构,在香港有一位常驻人员,工作是负责文物取样并寄回牛津大学。 她跟我讲过,内地有些人和她商量把样品调包,事成之后送她一辆宝马。 她说门儿都没有,你这是在侮辱我。

在市场经济之前,所有的专家都面临着极强的单位约束力。 一旦你出了问题,就有可能被单位除名。 过去专家根本不可能出去给人家看东西,更不可能收钱。


我记得王世襄先生家门口贴一张纸,上面写着“奉上级指示,不给任何人做鉴定”,其实上级也没有指示他,他就是心里指示自己。




在国外,文物鉴定是否由政府或某机构制定一套标准流程?

我没见到某个机构制定流程。 中国惟一的政府鉴定机构是1983年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于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委员越来越多。 文物鉴定委员几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荣誉,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家身份。

据你所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没有制定文物鉴定的具体流程?

这不需要。 文物鉴定往往是瞬间完成的,就像遇到熟人你不需要对着他脸看半天,他远远咳嗽一声你就知道是谁。 如果遇到陌生人,他走到你跟前你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有时候需要研究,但是并不是说你投入时间走完流程,文物鉴定这件事就能完成了。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参与了假金缕玉衣的鉴定与评估,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在我认识的中国文物界顶级泰斗中,史先生学问第一,简直就是活字典。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身份是终身制的,问题是鉴定技术不可能终身相随。 人一老,体力和心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断力就会彻底往下走。


史先生八十多岁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心力下降导致鉴定有误。 再者,史先生德高望重,就更容易被裹挟、被误导。

类似事情我见过很多,有时候是有人故意做局,有时候是亲属为挣点小钱。 有些老先生明摆着看错了,大家还是哄着他,顺着他。 所以我认为,70岁以后人的心力急剧下降,最好就不要在社会上出具文物鉴定报告了。


据报道,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曾将某人除名,原因是有人花两万多块钱请他开具了12张真品鉴定证书。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国家文物局成立,为国家做文物鉴定。 委员会有时候会派出某一门类的专家,对某一件博物馆藏品做鉴定。


但今天面向社会收钱做文物鉴定的事情也开始有了。 文物鉴定有可能看错,但天天看错,以错为生,这就是问题了。

有没有办法制约文物鉴定专家滥用权威谋取私利?

我认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旦退休,称号也应该取消。


台北故宫的文物专家,无论在岗还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会做文物鉴定,违反规定就会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没人敢做。


现在内地则是透支团体信誉,好处自己落着,坏处团体背着。 你要把专家名片上的“故宫”两字拿掉,他就没人用了。

有人说,文物行业净卖假货,我说肉、蛋、奶都有假的了,你还指望文物全是真的吗?


文物行业的水一点也不深,而是浑。 水很清澈,你从多高跳下去都触不到底,这叫水深; 你现在往里跳,不是戳脚就是撞脑袋,这是水浑,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有人找你做文物鉴定吗?

我每个月都有两次面向社会做文物鉴定,鉴定日一到,观复博物馆院子里全是人。 我做鉴定坚持两点:


第一,不做价格评估,你非要让我说这个东西值多少钱,我宁可不鉴定。


我原来想做一个文物评估事务所。 比如一个青瓷杯,我们会把30年间全世界各地的成交价全部进行计算机处理,必须有数据支撑,而不是拿嘴巴一说,24个亿! 后来考虑到国际惯例,严格来讲价格评估不是文物鉴定专家做的事,我就放弃了。

第二,如果遇到真品,对方也乐意出报告,我会给他出具报告,同时声明,本报告只代表我个人意见。


出报告时,我会向我的内心负责,确实有很多人想给钱让我出假报告,肯定没门儿。 我做鉴定不是为了钱,我需要的是跟社会保持沟通。


文物鉴定专家只看书不上手,就像看书学游泳一样,一下水肯定沉底儿。


我最早买东西都是蹲在地摊前,你如果站起来了别人就有权利买这个东西。 我必须在双腿能够承受的时间里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你上一次当就会刻骨铭心。


我敢说,把电视上某些专家推到市场上,大部分专家都活不下去,他买不到真东西。


仅凭内心的道德力量能自我约束吗?

以名声而论,我在这个行业知名度第一,走在大马路上随时都能被人认出来,我就更应该注重名声了,绝对不能胡来。

我不能保证完全不出技术上的错误,但是我永远不允许自己出内心上的错。


有很多大老板问我,说出多少钱你能配合我? 但我不会做这个。 我现在做文物鉴定只代表我个人意见,绝对不会跟着一个组织随声附和。

我碰到过一回鉴定,参与者都是业内专家,进门一人给一个信封,里头有钱,几百元、一千元这样。 他们说这是车马费,我说我有车,就把信封撂那儿了。


按规矩,鉴定的时候文物持有者必须回避,可那位持有者一直在场。 严肃的鉴定,专家都是背靠背的,以防相互影响,那天大家就是一窝蜂在一起。 组织者发言,第一句话说,今天中午某某先生要在某某饭店宴请大家! 我一听起身就走了。




文物鉴定专家的行为,能通过立法来约束吗?

法律能解决的是外相,不能解决人的内心。


我是一个专家,我要想获得某种利益时可以在技术上出错,这是法律无论如何管不到的。


文物鉴定中有很多复杂现象,比如说我的鉴定结果一般有四种: 第一,这个东西是真的; 第二这个东西是新的(也就是假的); 剩下还有两个,趋向于真、趋向于假。


打个比方,体温37度以上属于发烧,37度以下是正常。 你整37度,你说发烧没发烧? 文物鉴定中,往往无法非此即彼地把事情判断清楚。 “趋向于真”或“趋向于假”时我不出报告,我只告诉你,你不接受就拉倒。




假如你出了一个错误报告,被人发现之后你会怎样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