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传媒
专注新金融、新价值、新思维的金融人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劣迹斑斑!和合期货被吊销期货业务许可证 ·  4 小时前  
北京应急  ·  中国证监会提出18条政策举措 ... ·  昨天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  ·  犯罪嫌疑人姜梅、刘奇川、王卫华、邓伟光、林桂 ... ·  3 天前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  ·  犯罪嫌疑人姜梅、刘奇川、王卫华、邓伟光、林桂 ... ·  3 天前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A大师-懒惰的投资人: Cam ...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农商银行2025年春季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传媒

沈南鹏两会提案:关注智能交通、数字物流、大数据土地保护……

陆家嘴传媒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3-03 17:58

正文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带来6份提案,关注碳达峰、种子开发与耕地保护、物流数字化、医疗器械企业上市科创板、医疗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和国产信创软件政策保障等方面。

碳达峰 方面,沈南鹏认为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行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他建议,应注重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推动对快速减碳的创新应用。例如,利用AI和网联化引导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促进城市道路运行效能优化。具体落实方面,建议加大对公交车载智能终端、公交信号优先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加大智能道路研发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等。

物流数字化 方面,沈南鹏认为当前物流行业的“信息流”滞后于“物流”的业务需求;路网基础设施、收费的政策支持仍待加强。

他建议,应在确保信息安全和对等互利前提下,开放物流公共信息,扩展行业平台数据服务,整合共享信用信息。 同时还建议应共享县域邮政网络、优化快递进村路线,探索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耕地保护 方面,沈南鹏认为当前农业种植面临的“两低一高”问题:一是本土种源的保护和开发水平低;二是耕地污染导致食品安全程度低;三是农村青壮年的流失率较高。

他建议,应引导电商企业发展农业业务,利用大数据促进耕地用养平衡,支持智能化适农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推广节本高效农业“工具箱”。

医疗器械企业上市 科创板方面,沈南鹏认为科创板通过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为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提供了更多包容性选择。但考虑到医疗器械的研发复杂性和技术专业性,在企业申报尤其是采用第五套标准申报过程中,如何结合其业务特点、行业属性更好体现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上市申报相关事项仍可进一步优化。

他建议,应界定医疗器械企业申报分类,明确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准,还可以适度动态调整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结合医疗器械的特性出台定制化判断条件。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

2020年,作为政协委员的沈南鹏也提出多个科创领域相关提案,包括 创新药研发 和审批体制改革 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 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科创发展 等重要话题。

往年的提案中,沈南鹏曾建议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减少国有银行后顾之忧,适当放宽对科技企业贷款不良率监管要求。同时,做实“十四五”规划民生领域信息化、智能化预算的长效保障和逆周期平滑预案,适度调整各地补贴政策税收门槛,财政资金“以投代补”参与社会化创投基金,用市场化奖优实现科技扶持目标。

以下今年沈南鹏委员部分提案内容:

道路交通致力低碳化,人工智能助力碳达峰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下,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行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道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业的整体碳排放中,占比高达84%,理应成为减排的重要发力点。构建低碳道路交通网络,应注重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推动对快速减碳的创新应用:

第一,控制私家车交通需求是深度减排的重点方向,AI和网联化可引导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第二,拥堵和城市规划不足也会加剧排放,AI可促进道路运行效能加速优化;第三,拥堵和城市规划不足也会加剧排放,AI可促进道路运行效能加速优化。

为尽早实现交通运输业碳达峰,加强低碳交通系统建设,应进一步发挥AI等技术优势,提供道路交通疏堵减排的解决方案。建议:

一、 以智能化改造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分担比例。

第一,建议各级政府在智能交通新基建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公交车载智能终端、公交信号优先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

第二,调整路权分配原则,提升公交等绿色交通路权,建立与脱碳目标挂钩的公交出行分担率,探索建立智能调度提升正点率和舒适度的出行质量评价。

二、 加大智能道路研发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破除交通基础数据信息壁垒。

第一,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 AI、物联网、通信企业参与智能道路技术攻关和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智能网联车载、路侧设备关键技术(测试评价、信息安全等)制定统一标准;

第二,对道路交通主管部门(规划、交警、建委等)设立交通网联数据协调交换机制,丰富车路协同应用数据来源,政企共建道路场景库支撑技术测试和应用示范。

三、 编制道路运输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基于实时数据建立在线监测平台。

第一,结合行业特殊性和新技术,编制道路运输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探索引入机器学习等在排放数据收集中的应用,提升移动排放源溯源准确率;

第二,生态环境部牵头,通过推进全国层面的遥感监测,远程OBD监控、排放检验等移动源实时数据采集和联网共享,加快建立道路运输领域能耗与排放在线监测平台。

支持农业电商打造高效供应链,带动种子开发和耕地保护升级发展

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 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带动种子开发和耕地保护升级发展,需着重解决当前农业种植面临的“两低一高”问题:一是本土种源的保护和开发水平低;二是耕地污染导致食品安全程度低;三是农村青壮年的流失率较高。

我国一方面农产品种植分散且销路不畅,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又需求巨大, 有必要发挥电商对接后端消费和前端种植的桥梁作用, 打造高效、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助力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建议如下:

一、 引导电商企业发展农业业务,推进县域电商服务站建设

第一,发挥农业、商务部门牵线搭桥作用,组织、引导电商企业,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专项对接等加强农业业务建设,扩大线上农产品合作销售;

第二,地方财政对电商铺设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按覆盖率梯度补贴

二、 支持开发地方特色优质品种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促进本土种源保护和良种选育

第一,建立濒危、地方品种育种保护区,借鉴国外“社区支持农业”(CSA)方法,农户种植特色地方品种农产品,政府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电商负责产销对接;

第二,设立专项,支持科研院所、种企、电商共建商业化育种中心,改良濒危、地方品种,电商以消费数据辅助良种选育项目决策,加速选育消费端喜爱、种植端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三、 支持参与农产品种植标准制定,利用大数据促进耕地用养平衡

第一,发挥电商市场信息优势,支持电商龙头和地方农科院联合发起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申报,引导农户展开种植标准化改造,推进基于消费需求拉动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第二,依托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探索共享涉农公共信息(土壤、气候、光照等)和电商农产品信息(特色品类、成熟周期等),集成环境采集、灾虫预警、水肥药一体等应用,提高耕地利用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

四、 支持智能化适农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推广节本高效农业“工具箱”

第一,支持电商联合农业科技公司申请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加速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物联网相关设备农业应用的试验鉴定,适时商请农业部和财政部将其纳入国家农机产品购置补贴范围;

第二,鼓励市县农业推广机构与电商合作,试验推广适用小农生产的低成本检测、探测、微型农机等手持设备,用智能手段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和效益。

打通运营堵点,提升物流效率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为进一步打通运营堵点,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当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信息流”滞后于“物流”的业务需求;第二,审批、监管等政策落后于创新运营需要;第三,路网基础设施、收费的政策支持仍待加强。

相关建议:

一、 开放物流公共信息,扩展行业平台数据服务,整合共享信用信息。

第一,在确保信息安全和对等互利前提下,建议交通运输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办公室牵头,推动铁路、港口、航空、物流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明确全国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二,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ETC查询、违章查询等运输信息资源、增设政策汇总及答疑板块等扩展服务;

第三,行业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失信名单,扩围企业和人员基本目录,并同“信用中国”及时交换共享,对失信主体实施多方位的联合惩戒;对行业探索的交易节点打卡、运输过程可视化等应用场景,协调提供跨部门的政策、技术等规范性指导。

二、 放宽部分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既能实现有效监管又能鼓励创新。

第一,放宽新业态许可证发放,允许拥有《企业开办服务站快递经营许可》的传统快递企业取得《智能快件箱经营许可》;

第二,探索快递物流企业末端揽投的创新政策,出台无人货运创新应用试点的指定区域、行驶路权和空域等操作指引;

第三,根据实际运营客观条件,明确和细化《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的具体要求;

第四,允许灵活就业者(骑手)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商事主体进行工商

登记,按照小规模纳税人模式进行纳税申报及开具发票。

三、 共享县域邮政网络、优化快递进村路线,探索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