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女生给你看这三个隐私,是真的对你动情了 ·  23 小时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动情后,才会有的表现 ·  昨天  
鱼羊史记  ·  女人这样给你发消息,说明想你入骨了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对女人有以下4个反应,就是爱上你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梁启超对“有用”和“无用”的看法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3-23 09:03

正文

迷茫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第一名人,他有两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两兄弟清华毕业后,都选择继续赴美深造,一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古建筑专业,一个在哈佛大学攻读考古专业。


这两个专业在当时都还很冷门,国人知之甚少,梁家兄弟对个人前途发展感到困惑。


左:梁思成  右:梁思永


1927年2月,梁思成在美国写信给父亲,倾诉自己的迷茫:我和弟弟所学专业于国家民族进步,到底是 “有用”还是“无用 ”?


这是许多年轻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对未来的不确定,动摇了当下的脚步。


对于儿子的困惑,梁启超并未将其简单视为年轻人的“想太多”,而是在回信中做了教科书级别的回复,他是如何回复的呢?


答案就在这本 《岳南趣讲大师》 ,一本专讲民国大师的 趣味故事书 ,作者是民国题材的大神级作者——岳南。

书中摘引了梁启超在 回信中的原话 ,如下: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

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

又说,“思成所当自策励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做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


对于儿子梁思成的困惑,父亲梁启超用三个问句,做了充满睿智又不失父爱温度的回答。


细看这三个问句,它不仅给当下同样迷茫的年轻人一个启发,也为带娃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我们来具体看下这三个问题。


父爱三问


第一问:


“试问唐开元天宝年间李白、杜甫二人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谁多?”


姚崇、宋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宰相,两人为“开元盛世”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有史学家尊称二人“姚宋”。若只看唐朝这一段历史,姚、宋二人相比于李、杜,确实在事功上更胜一筹。


左:姚崇  右:宋璟


姚崇、宋璟和李白、杜甫,虽然都名留青史,但他们一政一文,彼此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将他们进行比较,引人好奇。有时一个好的提问,就是成功打开话匣子的关键。


第二问:


“从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来看,姚、宋二人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将减色多少呢?”


用传承千年、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诗词,与一朝一代的繁荣作比较,高下立判。


以人物案例启发思考,接着进一步,点明姚、宋与李、杜的差别所在。梁启超以此简明而含蓄地,向儿子传递自己对“学以致用”的看法,并引导儿子应该怀抱服务全人类的大格局。


正如李白《江上吟》中的诗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电影《妖猫传》剧照


最后一问:


“思成所当自策励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做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


这一问,具体回到儿子的迷茫问题上。年轻人忧虑未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只是这忧虑不能仅停留在空想上,更应当脚踏实地地去提升自己的才能。 该纠结的不是所学是否有用,而是能否学有所成。


面对儿子提出的困惑,梁启超不是简单用一句“无用之用为大用”来回答,而是通过三个问句,层层递进,用真实具体的历史人物,勉励儿子应该追求卓越,因为 当自己成了金子,放在哪里都会有用


简单几句话,既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更彰显了一位睿智长者的大智慧、大格局。


后来,梁思成在近现代建筑史学,梁思永在田野考古学方面,都做出了载入史册的卓越成绩。



民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民国是一个文化浓度很高、大师辈出的时代,他们的学识、风骨、格局都非常值得后人敬仰、学习。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更能看到文化的力量。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民国题材著名作家 岳南 ,曾 耗时十年 多方搜集材料,写就两百万字民国史巨著《南渡北归》。


今年是 《南渡北归》 畅销10周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