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昆明发布  ·  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 ·  18 小时前  
918云南交通台  ·  199元起入手999足金生肖手链,专柜礼盒,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态环境科学

中科院水生所陈联国团队EST副封面|海洋抗污损污染物DCOIT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和机制

生态环境科学  · 公众号  ·  · 2024-12-29 09:31

正文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 刘梦园

通讯作者:陈联国 研究员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07614

亮点

DCOIT 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干扰海洋青鳉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 DCOIT 是一种 TRβ 激动剂,与甲状腺激素产生协同效应。
• DCOIT 改变 TRβ 与下游靶基因的结合,诱导甲状腺功能障碍。

• DCOIT与甲状腺神经内分泌关键基因直接结合,是干扰内分泌稳态的另一种潜在机制。

研究进展

在海洋环境中,污损生物在建筑和船舶等表面附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为了抑制生物污损现象发生,通常会在船体或建筑物表面涂刷防污涂料,杀灭污损生物或减少其附着。SeaNine211是一种广谱防污剂,因其活性成分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高效和持久防污特性而被广泛使用。但DCOIT已造成了全球范围的海洋环境污染,而且对非目标生物具有高毒性,能引起内分泌干扰和繁殖毒性,威胁生态健康。研究表明DCOIT具有潜在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但其致毒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 in vivo 海洋青鳉生命周期暴露、 in silico 模拟结合动力学、 in vitro 细胞暴露、 ex vivo 靶基因鉴定等多种方法,以阐明DCOIT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机制。通过海洋青鳉生命周期暴露揭示DCOIT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通过分子对接和生物膜层干涉技术(BLI)确定DCOIT与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的结合动力学;利用CUT&Tag技术分析DCOIT暴露对GH3细胞中TRβ介导信号通路的干扰。此外,我们还采用Chem-seq技术甄别DCOIT在大脑中的直接基因组DNA结合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并选为副封面(图1)。

图1 ES&T副封面
DCOIT生命周期暴露实验发现:无论雌鱼(图2A)还是雄鱼(图2B),海洋青鳉不同组织中DCOIT的生物累积量都呈现浓度依赖式增加。大脑是DCOIT的主要累积部位,并且DCOIT暴露后雌鱼的脑体指数(BSI)显著升高(图2C)。相比于对照组,10 μg/L DCOIT生命周期暴露后,雌鱼大脑的T3含量显著升高,T4含量显著降低,这导致T3/T4比值上升。在雌鱼血液中,DCOIT暴露组T3、T4的含量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升高(图2D)。T3/T4比值常用作甲状腺内分泌干扰的标志物,甲状腺激素失衡使T3/T4比值增加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基因表达结果显示,DCOIT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刺激雌鱼HPT轴涉及的多个调控过程,包括正反馈( TRH TRHRb TSHβ )、甲状腺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TRβ )、激素脱碘和转化( Dio1 Dio2 Dio3 )以及转运( MCT8 SLCO1c1 )等(图3A)。

2 环境真实剂量 DCOIT 0 1 3 10 μg/L )生命周期暴露后,生物累积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DCOIT 在青鳉雌鱼( A )和雄鱼( B )不同组织中的生物积累。( C )青鳉的 BSI 指数。青鳉雌鱼( D )和雄鱼( E )大脑、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

图3 DCOIT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干扰海洋青鳉的HPT轴。 (A) 雌鱼;(B)雄鱼。
为深入探究DCOIT生命周期暴露对海洋青鳉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的干扰,分析了高浓度暴露组大脑蛋白质组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DCOIT暴露组雌鱼脑中显著富集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的信号通路,如甲状腺激素代谢过程、甲状腺素5’-脱碘酶活性、甲状腺发育、甲状腺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等(图4G)。并且甲状腺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显著上调(图4H),这与基因表达结果一致。因此,DCOIT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干扰海洋青鳉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并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特别是雌鱼。

4 DCOIT 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干扰青鳉大脑蛋白表达谱 雌鱼( A )和雄鱼( B )蛋白质分布的火山图。( C DCOIT 暴露后丰度显著增加或者降低的 DEPs 数量。( D )雌雄 DEPs Venn 图。( E )基于 DEPs PCoA 。( F )基于雌鱼或者雄鱼 DEPs 的聚类热图。( G )雌鱼大脑中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的 GO 通路。( H )雌鱼大脑中甲状腺内分泌 DEPs 的相关性网络图。( I )雄鱼大脑中显著富集的甲状腺代谢通路。( J )雄鱼大脑中甲状腺相关 DEPs 的倍数变化。
为揭示DCOIT干扰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的潜在机制,首先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DCOIT(图5A)和T3(图5B)与TRβ的相互作用。有趣的是,DCOIT和T3都能与TRβ配体结构域的ASN331和PHE272位点形成相互作用力。BLI实验证实了DCOIT与TRβ之间较强的结合能力(图5C)。此外,利用GH3大鼠垂体瘤细胞开展T-screen实验,根据细胞增殖结果判定DCOIT的TR活性。结果显示,DCOIT单独暴露或者联合T3暴露都能浓度依赖地刺激GH3细胞增殖(图5D),表明DCOIT具有和T3相似的TR激活属性。然后,分离GH3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以测定TR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布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COIT暴露并未引起细胞质或者细胞核中TRβ丰度的明显变化(图5E);但是,DCOIT显著促进T3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图5F)。综上所述,分子对接、BLI和T-screen的结果共同证实了DCOIT是一种TRβ激动剂,能与甲状腺激素产生协同效应。

图5 DCOIT与TRβ结合并激活TRβ介导的信号转导。TRβ与DCOIT(A)或者T3(B)的分子对接。(C)基于BLI的DCOIT与TRβ结合动力学。(D)DCOIT单独或者联合T3暴露对GH3细胞增殖的影响。(E)DCOIT暴露后,GH3细胞质和细胞核中TRβ丰度的变化。(F)DCOIT暴露后,GH3细胞质和细胞核中T3浓度的变化。
接着,采用CUT&Tag技术探究DCOIT暴露对TRβ结合DNA靶点的干扰。KEGG和GO分析结果表明,DCOIT暴露组富集了多个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的信号通路(图6A和C),而且DCOIT显著促进大部分甲状腺相关基因与TRβ的结合(图6B和D)。TRβ靶基因的转录水平与CUT&Tag结果基本一致。特别的是,DCOIT促进TRβ与 DIO1 启动子结合,显著上调 DIO1 的转录水平,从而促使T4向T3转化,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总之, DCOIT通过影响TRβ与下游靶基因的结合,改变基因表达,从而诱导甲状腺功能障碍。

6 DCOIT 改变 GH3 细胞中 TRβ 结合 基因组 DNA 靶点。( A )基于 TRβ 差异结合 DNA 片段的显著富集 KEGG 通路。( B )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的 KEGG 通路差异基因网络图。( C )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的 GO 过程 。( D )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相关 GO 差异 基因网络图。( E DCOIT 暴露 GH3 细胞后, CUT&Tag 结果和 qRT-PCR 结果的 一致性 比较。
此外,DCOIT共孵育后小牛胸腺DNA模板(ctDNA)的吸光度发生显著变化,证实DCOIT能直接与DNA序列结合。为进一步筛查DCOIT的基因组结合靶点,我们采用改进的Chem-seq技术,在雌鱼大脑中鉴定出与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反馈调节密切相关的DCOIT靶基因,即 TRHRb TSHR 。同时,10 μg/L DCOIT生命周期暴露显著上调了雌鱼大脑 TRHRb TSHR 的转录水平。因此,DCOIT与 TRHRb TSHR 的直接结合,构成了DCOIT甲状腺内分泌干扰的另一潜在机制。

7 DCOIT 直接结合基因组 DNA 是甲状腺内分泌干扰的另一机制。( A DCOIT ctDNA 的结合潜力。( B )雌雄鱼大脑中 DCOIT 结合 DNA 靶点的 Venn 图。( C DCOIT 结合的基因组元件。( D )雌鱼大脑中, Chem-seq qRT-PCR 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总之,本研究综合运用 in vivo in silico in vitro ex vivo 等方法,系统揭示了DCOIT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和内在机制。DCOIT生命周期暴露显著刺激海洋青鳉HPT轴,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DCOIT是一种TRβ激动剂,与T3产生协同效应,并且促进TRβ与下游靶基因的结合能力,改变基因表达,诱导甲状腺功能障碍。此外,DCOIT与 TRHRb TSHR 的直接结合构成了DCOIT干扰甲状腺内分泌的另一条路径。研究结果为甲状腺内分泌毒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鉴于DCOIT对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严重威胁,未来有必要重新评估其作为防污剂的适用性,并积极寻找和开发绿色替代品。

作者介绍


刘梦园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抗污损污染物DCOIT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和作用机制。目前以第一作者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quatic Toxicology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等毒理学国际主流刊物发表9篇SCI论文(IF>3)。2021年获得 “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202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奖学金”二等奖。

陈联国 ,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I,入选国家海外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海外引才计划、湖北省杰青、湖北省海外人才计划、武汉市“黄鹤英才”等人才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毒理学,揭示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作用机理,发展绿色替代和危害控制技术。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ES&T EI ES&TL 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于2013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2019年入选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入选武汉市青年科技朝阳计划;2021-202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1、2023年获得中科院武汉分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香港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任务。担任 Aquatic Toxicology、Water Biology & Security、Toxics、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委、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