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ank资管
专注银行资管(理财),关注泛资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AER史上第一篇旅游业与经济的文章, ... ·  4 天前  
大猫财经  ·  首富们开始撕破脸了,公开讨债 ·  4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三季度业绩超预期(10.23) ·  4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三季度业绩超预期(10.23) ·  4 天前  
功夫财经  ·  十年来最猛的一次降息!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罕见!iPhone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ank资管

银行生态:缩同业、抢夺个人理财

Bank资管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5 14:10

正文

原标题:强监管下银行生态:同业业务萎缩 零售理财成揽储主战场
来源:中国财富网  曹萌


3月底、4月初,银监会密集出台文件加强银行业监管,内容涵盖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以及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一系列监管与处罚并重的文件下发,被视为银行业史上最严监管时期的到来。
  
银监会“强监管”风刮遍整个银行业。中国财富网调查发现,在银行负债端,存款利率目前维持稳定,而同业业务出现放缓,银行为增加负债,开始抢夺零售理财市场资金。数据显示,目前银行同业存单总发行量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而银行发行的高收益(收益率≥5%)产品数量却节节攀升,且增幅呈现扩大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6月3日当周,共有184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占所有在售产品的11.43%,而发行这些高收益产品的银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 
    
近日,李女士收到了某商业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信息,她向中国财富网表示,起初她并未在意,以为只是一些垃圾短信,不过她现在看着这些信息却有点动心了。“最近收到的信息比原来多了,基本隔一天就能收到一条,里面说的一般都是几十天的理财产品,收益倒是高了不少,都在5%左右”。
  
中国财富网通过查阅该商业银行官网的理财信息发现,上述李女士所说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的确涨了不少,从4月底的4.5%已涨到了如今的5%。
  
此外,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中国财富网还发现不同类型银行网点之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中小型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火爆,而大型银行依旧采取着稳健路线。
  
某国有大型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对中国财富网表示,近期销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基本在4.5%左右,并没有出现投资者抢购产品的现象。而就在上述大型银行附近的某城商行网点外,醒目地摆放着一块宣传牌,上面清晰地介绍着一款收益率为5.3%的理财产品。通过询问,中国财富网得知,这是一款期限为98天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同业拆放利率挂钩。然而,就在记者短短几分钟的询问过程中,便有三位银行客户前来咨询这款产品。该行客户经理表示,最近来买理财产品的人比较多,有时候提前打印好的宣传单都不够用。
 

揽储大战打响 中小型银行转战零售理财


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6月3日-6月9日,共有269家银行发行了1747款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49%,较上期上升0.06个百分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虹含对中国财富网表示,当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快速走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央行、银监会强监管意图促使利率水平不断走高;二是市场流动性偏紧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过高;三是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上升。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市场利率总体上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其中央行先后上调了MLF(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以及SLF(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从而致使三大流动性投放工具全线涨价。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政策性利率全面上调,显露出央行偏紧的政策态度,目前央行对利率走高的容忍度有所增加,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相符,体现了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意图。
  
在防范金融风险上,除了上调了政策利率外,央行还对不符合宏观审慎MPA考核要求的金融机构,执行增加100BP罚息的规定。而且银监会从3月底至4月初,也连续下发了9项监管文件,对整个银行业开展了“三三四”检查。
  
“这表明央行开始以市场手段倒逼银行执行考核指标,抑制信贷过快增长、降低杠杆率,迫使各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压缩同业链条。”李虹含认为,同业资金为当前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此次受限,将促使银行业不断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吸收资金。
  
目前市场上高收益(收益率≥5%)产品发行数量明显增加,且增幅呈现扩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6月3日当周,共有184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占所有在售产品的11.43%,而发行这些高收益产品的银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
  
随着利差收益的减少,银行盈利压力逐渐增加,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和城市村镇银行,由于资本一直处于逐利状态,资金一直在各个银行、债券以及多种理财产品当中进行流动,使得其备受煎熬,而高收益产品的逐渐增多也是各家银行通过“价格战”抢夺市场资金的主要途径。
  
李虹含表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渐完成,实际存款利率必然会出现上升,甚至有可能提升至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或超过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而具体上升幅度取决于宏观经济水平和各家金融机构的经营战略,但由于资金成本的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未来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将成为银行新一轮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
  

强监管下同业业务萎缩


据华创债券团队调研结果显示,自银监会监管风暴之后,目前多数银行还处于自查阶段,但银监会也对部分银行进行了多次入场检查,一般每次驻场检查一个月,而在强监管的格局下,银行的部分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国财富网表示,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应该是同业业务。
  
具体来看,由于2014年以来,中小型银行主要依靠同业存单的发行来支持资产的快速扩张,而同业存单发行运转的每一步都存在着息差,每一个环节均可获利。第一大型商业银行获取了央行流动性,结合自营资金主动购买中小型银行的同业存单(空转套利);第二中小型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购买收益更高的同业存单以及同业理财,进行层层嵌套(空转套利)。第三中小银行将通过同业理财或者同业存单筹措的资金委托券商、基金和私募等代为管理,通过加杠杆、加久期和降信用,以牺牲流动性和信用来增厚利润(委外套利);第四由于当时同业存单的发行并未纳入到同业负债项目下,导致净稳定资金比例偏高以及“同业负债/总负债”偏低,绕过了监管层关于风险指标的限制,并通过委外或出表的方式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监管套利)。
  
因此,同业业务成为了这次监管部门重点加强监管的领域,监管部门采取了穿透式监管原则,迫使银行金融机构去杠杆,实现对资产的穿透,从而将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中。
  
据WIND数据显示,5月同业存单总发行量为12322亿元,环比4月减少了607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同业存单总发行量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但下降幅度缩小,此前4月比3月少发行了7237亿元。
  
从价格上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年初以来一直在上行,5月下旬冲高趋势明显,目前同业存单1个月、3个月、6个月发行利率分别报5.2848%、5.1940%、5.1258%,均为连续4个交易日超过5%。
  
这种量和价的严重背离,显示出同业存单市场供需极不平衡的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新的监管和考核环境下,同业业务投资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此前同业存单滚动套利模式下积累的期限错配使得即使收益倒挂,银行仍有发行冲动。
  
社科院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目前银行都不愿意出跨季的钱,因为都要安度六月末。这个时候拆出资金,必然要追加风险成本,所以同业存单的利率飙高。
  
“由于目前监管从严导致了负债荒,而此前中小型银行为扩大资产规模,通过委外资金购买了大量债券,而经过去年的债灾,和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下跌,浮亏较为严重,因此对中小型银行而言,存在着资产维持刚性的情况,其需要负债不停的滚动,续作原有资产,这也是同业存单利率快速走高的原因之一。”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向中国财富网表示。
  

银行存款利率暂无明显变化


“就银行负债端而言,占比60%的企业和居民存款仍是银行稳定的负债来源,而目前存款的整体价格相对稳定,但由于央行2015年10月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限制,为增加稳定负债,各银行的存款利率均有所上调,其中大型银行网点较多,客户基础比较雄厚,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相对较低,而中小型银行网点较少,客户基础比较薄弱,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一般高于大型银行。”温彬表示。
  
据今年一季度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国有五大行在35个城市的各期限存款利率最高上浮40%,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国有银行、最高上浮45%,城商行存款利率差 最高上浮53.6%。
  
融36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北京地区定期各期限存款利率最高上浮36.67%,上海地区最高上浮36.36%,南京地区最高上浮42%,较一季度并没明显变化。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目前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来自主决定利率,但绝大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上浮比例都没有超过50%,如果央行不加息或资金不是特别紧缺,银行定存利率一般不会有明显调整。
  
具体来看,央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据央行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今年前4个月,单位及个人存款增量为41125.95亿,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37021.57亿,这意味着今年新增存款要比去年新增存款增加了4104.38亿,银行负债中存款增长相对稳定。

相关新闻——
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结构大调整: 非标业务可能重回表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晓宴 

近期和某股份行人士交流,该人士讲到他的一个观察和体会:前几年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情况下,总体资金不缺乏,募资都比较容易,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抓取高质量、高收益资产。但现在大势逆转,负债成为了大部分银行的短板。过去几年资产端各种套利性质的创新被否定,银行大量业务可能重新回到表内贷款,金融创新可能会向经营客户关系转型,竞争体现在如何获取低成本资金。

就笔者的观察,该人士的分析有一定印证。

还有更“扎心”的分析:银行间的分化非常厉害。五大行因为手持大量利率债,可以通过质押向央行直接获得较为便宜的资金;另外客户基础较好,沉淀了更多结算性活期存款的银行,也会具有很大优势。而其余类型的银行,可谓“压力山大”。

上述交流给笔者的启发,是怎么来看当前银行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变化。先说结论:银行业可能面临资产负债结构大调整,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融资。

“卖理财保流动性”

分别来看资金和资产价格走势。

从银行负债角度,同业负债,主要观察SHIBOR、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利率走势。SHIBOR从3月开始整体呈上扬的趋势,9个月和1年以上期SHIBOR甚至持续上行。截至6月8日,隔夜、7天、14天和1个月SHIBOR分别在2.8%、2.8%、3.5%、4.5%的水平。

而一个月期的同业存单和一年期同业理财的价格都已经升至5.5%左右,比零售理财(存款替代品)利率都高出超50bp。

和各银行人士交流发现,银行都在竭力降低负债成本,但效果未见得达预期。以理财为例,某股份行分行人士表示,该行今年全年零售理财存量规模要求增长30%-40%,到现在完成不到一半。还有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反馈,即使调高了零售理财利率,上个月还能明显拉动销售,6月效果一般,过了6月情况也很难会有好转。

对于原先负债资产期限错配较为严重,或者杠杆还是较高的银行,现阶段要保流动性,要接续资金,就必然承受上行的成本。表现在同业存单上,发行量越来越小,利率越来越高。“卖理财保流动性”出自某股份行资管人士之口。在当下,这绝非玩笑。

非标转回贷款

再看资产端价格,主要观察两个数据:一个是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银行会购买一部分该类债券,由此构成银行的资产)定价估值曲线,这构成银行间市场企业发债的成本,也构成银行持有该债券的收益率;另一个是银行贷款利率。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定价估值曲线显示,2013年最高峰AAA评级一年期利率是6.45%,此后回落至3.1%左右,并在2016年10-11月出现反弹,2017年6月7日达到目前的4.52%,和2015年4月时的水平相当。

贷款利率几乎是同步变化的。某股份行人士反馈,近三年来,行内FTP价格(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成本)一直是在下调,也差不多是去年10月在最低点(3%左右)。今年3月到5月涨幅约35bp(涨幅在银行同业中也不算高),上调频度明显加大。有城商行对公人士反馈,5月时贷款利率上浮基准30%都还在排队,还不一定能审下来,放得出款。

除了贷款利率,其实还有额度的问题。今年以来,至少在一线城市,各银行纷纷上调房贷利率,首套房执行基准已基本是标配(去年多为基准八五折到九折),但更关键的是没有额度。现状就是,贷款利率全面上调,银行挑客户放贷。

怎么看这个事呢?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了?

从数据看,融资成本高并没有2013年高。从微观切口来看,由于贷款利率和非标资产利率收窄,其实是银行愿意放贷款了。这就是上文提到银行资产回表,而且是从各种非标转回到贷款。

2015年以来,翻看各银行报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不像是一家做存贷生意的银行,信贷资产占比跌破一半,各种同业投资上涨。所谓同业投资,有一部分是债券,很大一部分是银行通过各种通道投资类信贷资产。目前这类业务的收缩,有市场的价格的原因,也有监管降杠杆的原因。

银行间资产负债互补

讲完资金和资产两端价格的变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在这轮资产负债大调整中,微观层面上,银行之间怎么互补各自的资产负债表。

从去年以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下简称“银登中心”)业务可谓火爆。A银行将自己的信贷资产挂牌,B银行摘牌,A银行的资产出表,进入B银行资产负债表。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一种情况,A银行是真的不要某个资产了,比如它自己的房地产类资产集中度太高了,想卖掉投资其他资产;或者就是不良贷款,银行也承受得起损失,关键是要释放新的空间来投资更好的资产。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比较单纯地为了应对时点性监管指标,会与B银行约定远期回购。此前市场较为火爆的私募ABS也是同样的道理。

哪种情况更多,不好说。但今年银登中心相关业务火爆的一个原因,可以推演出的逻辑是,对于B银行而言,收益提高了。就银行间资产“转让”而言,资金嗅到了高收益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银行间资产转让的价格,可能更多反映的是供求关系。

综上所述,伴随资金和资产价格变化的,是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对于银行来讲,获取低成本资金能力的重要性再一次周期性凸显,这也意味着在当前货币和资金面情况下,银行要降低同业负债比重,提高零售和对公客户黏性。而从资产端来看,信贷资产相较同业资产的吸引力也再度回升,短期内不同银行间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相互利用各自资产负债表的空间进行互补,呈现较高的需求。(编辑:杨志锦,如有意见或者建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交流、合作、投稿等事项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bankziguan02,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添加请备注机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