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顶级女性生存智慧:进退有度 ·  1 周前  
单向街书店  ·  对话黄骥:不想生产蛊惑性的话语 ·  1 周前  
上海书评  ·  蒋维崧︱朱维铮三通来函述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90后的你,中年危机离你有多远?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27 20:00

正文

【一】


90后,你有中年危机吗?


“1988的中年女子”,“34岁老来得子”……


当90后还在为这些话题调侃、自嘲的时候,联合国无情地指出:1992年之前出生的人就经迈入中年了。


这意味着:


当你还在想着为五四青年节甚至儿童节摩拳擦掌,不好意思,你已经是中年了,你应该焦虑的问题是“中年危机”了;


当你还在用“空巢青年”自嘲的时候,不好意思,你应该用“中年无子”来形容自己了。



新周刊《90后,你的中年危机已经杀到》说的更是一针见血:你才二十几岁,已经活得像一个秃顶的中年人。咪蒙紧随其后,推文《90后,过完童年就是中年了》:明明才20岁,却时刻陷入中年危机。


90后的你,也才经历了人生中几个不大的转折点,为什么如此焦虑?或者说,为什么你如此容易对社会焦虑情绪产生共鸣?




【二】


什么是中年危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最早对“中年危机”是怎么定义的。


“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荣格,把人类35岁-40岁之后的阶段定义为“中年时期”。他认为这一时期的人通常家庭稳定,事业有成,但会感受到巨大的虚无,这是人生具体目标达成之后的心灵真空,也就是“中年危机”。


但实际上,“中年危机”是一个社会心理学上的概念,年龄的划分并没有特别固定。更确切地理解,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


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那么,为什么关于中年危机的焦虑,会早早地杀到90后面前?


一方面,除了媒体的跟风造势,另一方面,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90后的生存现状。


如今,90后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褪去个性十足的标签,在二十五岁左右,像是突然开启了加速模式,连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长辈们找你聊天的话题,也从人生、理想、就业,变成了对象、房子、孩子


面对现实,他们逐渐失去了诗和远方,失去了停下来的自由。对一切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感到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而想象中的自己,往往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或者是想要守住的一种幻象。


就像梁文道说的:每个年轻人都以为自己是能飞的,可是到了最后都还是在地上




【三】


90后为什么会焦虑?


每个90后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职场、感情、人生方面的困惑。在短暂的挣扎之后,他们对一切充满无力感,但求四平八稳无功无过,也容易陷入各种突如其来的迷茫和焦虑


1
身体焦虑


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程又青三十岁生日那天,李大仁喜气洋洋地对她说:“欢迎来到初老的世界。”


初老,从25岁就开始了。有人说,25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对熬夜狂欢再也吃不消;摸摸发际线开始感叹自己未老先衰,但其实是真的老了……


初老最可怕的还不在于此,而是你发现你可能扛不住加班的压力了,精力和体力都比不上后来者。看到华为集中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更是让你对未来惶惑不安,深怕哪天一不小心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可以说,职场焦虑,是90后最主要的危机感来源。



2
生存焦虑


有人说,富人才有发展权,穷人只有生存权。


如果从这一点来理解,那么,大多数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人到中年才有危机,甚至整个人生都充满危机。


在现今社会,阶层固化,中产阶级下沉,上行阻力重重,那些激励人心的奋斗路径似乎不再有效。他们对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置之一笑,对各种励志鸡汤也早已免疫。


就像有人问的:“读完博士,发现我未来的孩子依然身处寒门,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同理,90后得到的机会远比上一代人少,社会阶层的上升通道正在变得越来越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那么,努力有什么用?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90后疲惫不堪,无所事事。最后,似乎只剩下了谋生,完全没有对生活的追求和停下来的自由。


3
身份焦虑


正如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是个神奇的存在。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看来,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有相对应的人生的标志性事件。“到什么年龄就该有这个年龄的样子”、“我们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如何如何了”……



甚至有人说:“再过几年你就二十七八岁了,等到那时候还什么都没有,人生就垮掉一大半了。”三十岁的生活压力近在眼前,然而,二十岁时的梦想和野心却恍如昨天


重重压力之下,90后不得不向传统低头:自己过的生活,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幸福吗?究竟该不该选择符合社会标准,向他人看齐的二手生活?




【三】


面对焦虑,有化解的可能吗?


首先你要知道,每个人都难免在某些情境下出现焦虑。换言之,焦虑具有普遍性,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你遇到的难题,别人也在经历,并非只有你一个人焦虑。所以,你应该理性认识焦虑,承认这种情绪的价值。


巴洛在《焦虑与焦虑失调》中解释道:“焦虑的功能是对潜在的危险情况发出警告,并激发内在的心理机制。”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着眼于诊断焦虑后面的原因,尽快采取行动。


1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你现在所在的公司多好,你从事的行业多么朝阳,在20到30岁之间,你都应该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好准备。


工作之余,始终保持学习能力,让自己的知识、能力及时更新,你进步的速度要紧跟上时代的脚步。


毕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你的资历越老越值钱。要知道,相同的职位,相比新员工,老员工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所以,如果说,危机感是相对的,那么,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才,才不会把一切归咎于年龄问题。如果你足够优秀,何愁没有机会?



2
合理消费,学会理财


吃干花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喝凉水,这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是应对危机的大忌。积极乐观、着眼于未来的生活态度和思维应该是: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动用积蓄。养成好的习惯,压力越大,越能找到赚钱的机会。


在银行账户里存一笔钱,这样,即便失去收入来源,一年半载之内也能保证生活下去,亦或是支撑你可以选择到另一个城市寻找机遇。


与其对未来充满忧患,不如现在开始,设定个人财务目标及实行计划,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最简单的一点:哪怕你只收入一块钱,也要把10%存起来


3
找到人生目标,调整心态


要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99%对于别人毫无意义谁也不会关心你一个中年人的悲欢,谁也不能替代你去做决定。同样的,别人的生活,对你也毫无意义,你不必按照所谓的社会标准束缚自己。


你需要自己去找到出路,去尝试,去探索,让自己慢慢变得强大。需要及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新的目标和要求。


另外,多培养些好习惯,比如跑步、绘画、乐器等,不一定实用,但能让你的生活放松,更有色彩。


个体心理学认为,生活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我们对生活经历的理解决定了我们是谁。环境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意义,真正会影响人生的是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和解读。


所以,与其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不如深吸一口气,笑着打招呼:你好,中年危机。


等到过了一定的阶段,你就会发现,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你对别人而言也没有那么重要。怎么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达成自己的愿望才更重要。


最后,愿你跋涉天下,内心永远年轻;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点击直达200人共学的成长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