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折、3折,常年都有打折促销。
2011年退出北美市场,关了80多家门店。
2015年出售香港办公室,连楼下停车位都卖了,然后大规模裁员。
前些年账面上有所好转,都和这些动作有关。
业内人士称,在中国服装品牌中,有一个“十年循环”铁律,也就是一个兴衰、更替的循环。
2008年之后Esprit股价暴跌90%。
2013年录得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接下来连续数年亏损,曾单年巨亏数十亿港币。
带着Esprit大举国际化扩张、持股44%的邢李原从2006年便开始卖股票套现,辞职,共套现214亿元。
如今市值已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一个庞然大物的衰落,绝对不是偶然。
快时尚没有断掉传统品牌的后路,是Esprit自己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
转型自救学ZARA,
却回天乏术
Esprit的转型之路是奔着快时尚去的。
2012年,Esprit聘请了出自ZARA母公司Inditex的马浩思担任CEO,他又引入了另外三名有Inditex战略、采购、销售方面工作经验的高管。
他给Esprit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其所谓的“垂直模式”,想复制一个ZARA出来:
简化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由超过350多家降至230家以下);
类别管理团队(转化了所有产品分部);
新营销模式(完全集中采购及营销);
缩窄产品范围;
季节性产品时间表(由12个月产品系列变为4季产品系列);
快销产品开发(快速反应产品由设计至上架周期为2至3个月);
优化库存管理。
希望通过这个模式全面控制库存,帮代理批发商进行集体营销。
经过一番改革,Esprit的产品从设计到上架依然要花费3个月左右。但却并没有扭转Esprit每年净亏损超10亿港币的颓势。
想要真正实现“全方位渠道模式”,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自从邢李原离开,大股东们都是注重短期利益的投资机构,Esprit已失去了彻底转变为重资产模式的机会。
质量叫尖,却步步衰落
根源在库存
自从2008年之后,Esprit的很多服装开始走向特卖场,不是5折就是3折的,为了处理整个公司积压的库存,常年都有打折促销活动,成了持续性商业行为。
这是毁灭Esprit品牌形象和价值的直接杀手。
慢慢地,Esprit成了很多人心中没人要的货,形象受损,新款没人买,都等着很快就会到来的打折促销,已成恶性循环。
而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3点:
1、过于依赖批发
纵观Esprit的成长史,可以看到,其当年处于潮流前端的设计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靠着批发建立的版图。
最鼎盛时期,Esprit在全球拥有超过14000家代理商。而ZARA的几千家门店,没有一家是加盟店。
Esprit香港旗舰店
当然,不管什么时候,代理加盟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方式成效都很显著。
但渠道的不可控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库存积压。
作为批发源头,Esprit不光要准备大量的产品库存为代理商调拨和补货,一旦代理商无法消化掉所进的货,Esprit还要负责一定的货品回收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Esprit的库存金额近17亿港币。至今批发业务占到一半多,周期长的订单占有的比例偏高。
虽然Esprit后来也开了直营店、旗舰店,但终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占有市场的时期。为压缩成本,直营店的数量最近几年也在减少,已经从近1100家减少到698家。
正是由于过于依赖批发,忽视了供应链建设,从而导致Esprit无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2、货品周转周期过于冗长
Esprit属于轻资产模式,但限于太过传统,其从开始设计到采购面料、根据分公司和代理商的订货订单进厂生产、配送补货、最终上架销售,往往要花费超过9个月,整个过程十分漫长。
向快时尚转型前,Esprit一年开两次订货会,两次订货会搞定一年的销售,可想而知。是按月推出产品系列的,也就是一年12个月,就有12个月的产品系列。
在产品销售方面不具完全的主动性,所以Esprit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设计新品和开订货会。
直到走上快时尚路线,依然是订货会模式,只不过将一年两次增加到每个月一次,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货品周转周期,但依然无法完全掌控整个生产、销售的流程。
现在的库存周转天数120天,交货时间在3个月左右。
与ZARA、H&M这些快时尚巨头小量生产,后期补货的高库存周转率方式相比,依然遥不可及。
3、定位与潮流脱节,刺痛老铁们的心
Esprit自创立起,一直坚持一个口号——“在乎心态而非年龄”。
支持服装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确实是品牌定位,但是还要加一个条件,即契合消费潮流,或者说目标消费群体的核心诉求。
可是,心态不是潮流,人们看重的就是潮流。
当年Esprit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70后和80后。
Esprit的服装,用料和做工都是为人称道的,但却跟不上如今时尚潮流的快速更迭,更没法和快时尚品牌拼上新速度。
心态确实好,但不能当饭吃。
定位和时代的潮流格格不入,价格居高不下,10多年来风格未变,设计老化、款式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品牌的整体形象迅速老化。
此外,Esprit多年下来积攒的庞大的顾客数据,却并没有在转型中被物尽其用。
Esprit逐渐沦为“大龄消费者”折扣季“买买基本款”的选择。
且,Esprit的店面装潢风格确实跟不上时代,既不低调也不够时尚,店铺位置也极难找,离黄金位置越来越远。
Esprit真正丢掉的,和诺基亚一样,是顾客。
其实不管市场如何变化,
企业如何转型,如何升级产品,
有一点永远不会变,
企业多么贴近顾客、贴近一线、贴近市场,
就多么贴近成功。
作者:Dik
来源:金错刀(ID:ijincuo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