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逸言
文学与软件,诗意地想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这款AI编程工具,将会取代Cursor! ·  昨天  
码农翻身  ·  为何 Linus ...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DeepSeek-V3满血版在国产沐曦GPU ...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热搜第一!DeepSeek百万年薪招AI人才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趣图: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鬼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逸言

职场残酷,要看清老板的嘴脸

逸言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24-10-28 08:00

正文

前几天抽空看了徐峥拍的《逆行人生》,因为同是软件研发人员,共同经历了IT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年,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相似,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格局,观影过程中,颇有几分待入感的悲凉。

电影剧本对 吃青春饭的程序员 有较准确的刻画,对IT职场“ 爱幼不敬老 ”的现状也描写得很真实。唯一不够准确的是高志垒虽然已经46岁,在裁员前其实还战斗在一线,编程技艺并没有落下,跑外卖时居然还能独自写出一个“路路通”小程序可以证明这一点。我想,编剧明显低估了程序员的能力。

以设定中高志垒的编码技能,选择自由职业,利用资源承接一些外包,甚至到国外网站承接一些项目,也能把日子过下去,实在没有必要去跑外卖。

要是真的不用去跑外卖,那还叫啥逆行人生呢?所以,就不对这个问题锱铢必较了。

电影中,高志垒也算是开发部的老大了,大概不是管理岗,还需要撸起袖子亲临一线写代码。 他的编码效率挺高,在IT业界,属于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类型。 啥意思? 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技艺都奉献给了公司的项目,没有刻意去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以至于被裁之后,都找不到合适的人给他推荐工作,如此经验丰富的编程高手,竟然没法在对口方向找到一份超过1万5千元月薪的工作。 这该怪谁呢?

看看高志垒的职场遭遇,对比自己,我想到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程序员,是否应该遵守职业素养,全心全意为公司的项目开发付出自己的职业前半生?

我的教育背景和高志垒基本相当。 从编程能力看,我到46岁这个年纪,虽然还在写代码,但确实写得很少了,编程能力是不如他的。 但我即使面临失业,仍有信心赚到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收入,区别在哪里? 大概就是我自己不够安分,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打造自己的“人设”。

我从2004年开始写技术博客,至今笔耕不辍。从2007年到现在,出版了两本专著,又参与了其余三本著作的编写,四本书的翻译,两本书的评注。

我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一路升级到首席架构师,成为DDD专家,也具有较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与大规模复杂架构的设计经验。

我因为在WCF的特殊贡献,连续多年获评微软MVP。 我自2009年开始出席国内多个顶级的技术大会,做演讲,做主持,做出品人,做联席主席。因为频繁“出镜”, 在圈里也算小有名气, 并因此认识了许多圈内的朋

正是因为参加会议,认识了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教授,承他所邀,有机会作为企业讲师为他们的研究生授课;也是因为我辛勤的技术文章写作,得到一些头部企业IT领导的认可,受邀为他们的技术团队做培训或咨询。

这些认可与机会在给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让我的光环更具亮色,形成一种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

我之所以取得这些成果,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结合各种工作给我的实践机会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的本职工作取得的成绩算是中规中矩,却不曾想到,因为我在社区的各种活动,我投入的各种写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给我的职业后半生带来了可能的收入保障。

能力上,电影中的高志垒不比我差,为啥他却混得不好? 就是因为他的职业眼界和职业生涯太狭隘了 ,只是盯着自己手上的工作,兢兢业业。这样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无疑很大,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到老板不要你了,你却无处可去。 公司的老板,本质是商人,是资本家!他们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利益受损前,他们不会给你讲感情,不会因为你过去做出的贡献而对你心慈手软。

电影中有个桥段。高志垒被裁时,要求公司给予70多万的赔偿,没想到负责人却说HR系统根据算法算出来的赔偿只有30多万,可笑的是,这个算法就是高志垒自己研发的。多么讽刺!

我亲身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公司。由于都是我自己提出离职,从未有机会得到过赔偿,所以也还没有遭受过被扫地出门的窘境。但是,我也曾先后经历过两家公司拖欠工资的破事儿。又因为过于相信老板,却不过情面,在离开一家公司后受邀和老板一起创业,折腾了小半年,一事无成,承诺的工资一分未发。找到老板时,各种理由各种推诿,直到写作本文的现在,承诺的工资仍然不能兑现。这还是在我遭受重病打击,近一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受到的信任的“背刺”。还好,我的个人IP仍在,还好,我的技术能力仍有,我还不至于穷途末路,我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想想看,如果我没有那些所谓的“光环”,没有那些增值能力,不过就是不值一钱的中年失业IT男罢了。48岁了,如电影中所演,我连简历都过不了筛选,难道和 高志垒一起去跑外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