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华杉
- 写在前面 -
自小耳濡目染,谁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话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人所津津乐道。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经过了2500多年的时代和语言隔阂,虽然或已成日常生活的常用语,或已被奉为无可辩驳的至理名言,但本意已经在历史长河中被扭曲甚至完全改变。
在华杉解读国学经典系列的新作《华杉讲透论语》中,作者对于人们因为两千五百多年的语言和时代隔阂造成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深入浅出、正本清源式的详解分析。
01
“三思而后行”的原意不是要多思考,而是不要想太多。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华杉解读:
季文子凡事都想三次再做,孔子听说后评论说,“想两次就够了。”
一般人都认为“三思而后行”的意思,是在行动前要多思考,要反复斟酌,但其实孔子的原意是对季文子说你不要想太多,想两次就够了。想太多,反而把明白的事儿想糊涂了。
02
“愚不可及”的原意不是愚笨无人能及,而是大智若愚无人能及。
原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华杉解读: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发挥他的智慧,建功立业。国家政治黑暗,他就假装愚笨,什么也不干。他的智慧,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所以“愚不可及”,不是谁也没他愚笨,而是说一个人显露智慧的时候,别人还有可能赶得上。当他发现环境黑暗、是非颠倒,于是深藏不露,像个傻子一样,这时候他的韬光养晦功夫,谁也赶不上。
03
“道听途说”的原意不是传播小道消息,而是急于显摆学问。
原文: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华杉解读:
“道听途说”的原意,不是传播没有根据的消息,而是在道上听到一个道理,就急于显摆自己的学识,还没回家呢,就说给别人听了,所以是“德之弃也”,把那善言、有德之言,丢弃了。
这是学习的大忌,本来学以润身,要学到自己的心里、身体力行。但是你“道听而途说”,耳朵进,嘴巴出,在你身体里经过了四寸,却完全没有学到自己身上。
《论语》里的很多话,我们都耳熟能详,还经常引用,但是,如果你没有仔仔细细把全文读透,把每一句话咀嚼过,并且对照自己,身体力行过,那就是道听而途说。
04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老师有正面榜样,也有反面教材。
原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华杉解读:
三人同行,另外两人一定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好的地方,我就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有不好的地方,我就对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那毛病,有,就改正。所以这里的“师”,不一定是超过我的地方,而是从好坏两个方面去学习。老子《道德经》有同样的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别人不好的地方,也是我们比对戒慎的学习资料,反面教材也是教材。
05
“学而时习之” 的这个“习”不是复习,是练习,是照着做。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华杉解读:
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字,是鸟。《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那小鸟跟妈妈学飞行,反复练习,终于——飞起来了!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飞起来了,多高兴啊!
所以这“习”,不是复习,你学《论语》,反复复习,全会背诵了,又怎样?《朱子近思录》里说:“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明道先生,是程颢,他说读书都背得,那是玩物丧志!为什么,因为你把它背出来,往往是为了当众表演,是学以为人,以图人知,不是学以润身,落实行动。王阳明也说了:“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亲爱的读者:
在评论区中留下《论语》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将有机会获赠《华杉讲透论语》,截至1月1日晚上10点评论区前10名可获得赠书。
获得赠书读者请在后台回复:地址+手机号,我们将快递给您。灼见会不定期赠送好书,若错过,期待下次与您相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