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就像是夜里的霓虹
不断地吸引着年轻人涌入
每一个到来的人都怀揣着梦想
却只能蜗居在繁华边缘
最终不得不败给高昂的房价
近日知乎的一篇
「
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
北京年轻人
的
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
的帖子
引起了热议
▼
问题至今共有4.3K个回答,五万多人关注。
赞数较高的答主不乏清华的硕士、北大的博士。他们的共同之处除了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外,还
统统买不起房
。
答主A,清华本硕。
父母生过大病,家里无积蓄可付首付。想着自己攒几年,总能攒出首付。
毕竟一个清华毕业生
咋能在
北
京混不下去?
只怪自己太天真。
可
惜答主虽然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无奈薪资涨幅不大。
答主也考虑不如找个另一半,两个家庭一起拼,两个人一起攒。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一个人应该为了一套房而恋爱结婚吗?
如果
说句现实点儿的,
你
连首付都拿不出来,谁家父母愿意把含辛茹苦养大的宝贝闺女托付给你啊?
答主看着身边的朋友都被北京的房价吓退,不是去海外留学定居,就是回老家娶媳妇儿。实在是伤不起。
P姐小时候也曾天真地有过到底是应该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困扰。后来发现自己想太多。
这俩所中国的最高学府有多难考?
就拿16年的数据来讲,河北省报考清华大学的42万考生中,130人被录取。
千军万马杀过来,只有零星几个过得去这独木桥。按理来讲,清华北大毕业生应是在同龄人中颇具智慧又努力向上的那一拨。
然而,仍然无法承担京城涨如火箭的房价。
也许有人说,高等学历并不能同高收入挂钩。这问题属于偷换概念。那么我们来看看答主B的答案。
答主B,答主A的同胞,清华毕业。
答主B是
北京Top医院的内科主治医师
。工作5年,年薪20万+。如果能当上主管的话,收入能达到30万+,再之后是年代久远的主诊。
答主B在评估了自己的情况后,一直犹犹豫豫的没买房。刚开始觉得自己年轻,收入低,可以等两年再说。后来思考的是买一次房必会掏光家里的积蓄,父母退休后只有微薄的退休金,
万一生病了拿什么去承担
。
为了买房
,这几年基本紧衣缩食,没有旅游,没有锻炼,单位出租房一条线。娱乐全靠玩游戏看电影,手机用两年才换一次。
为了买房
,一年才回一次家,觉得千把块的高铁费挺贵。
为了买房
,我一直没买车。我觉得一辆车每年占用我3-4万的资金,太不值得。
什么创造力,都是狗屁,
一切都是为了存钱
。
这样的生活简直操蛋。
全
家都不能生病,十几二十年都要过着这样的日子,才能有那么一套房在手里,到底是图
什么?
答主B最后决定离开北京。
年薪20万是什么概念?
在中国已经甩掉占据人口70%的工薪和贫困阶层了。
似乎除了嫁给北京土著的外地妹子能在北京安家落户,大部分被包装成漂亮的“
中产阶级
”的北漂族依然在苦苦挣扎。
买不起就是买不起
。
同样逃离北上广的还有考虑到家庭教育的答主C。
答主C,北大本硕博毕业生。
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的第三年。今年已有调动,转战南京。
你问为啥?两个字,
房子
。
答主C在这个收入赶不上房价的城市,拒绝了年薪45万的某企业,毅然选择了到手不过万的科学院研究岗。收入问题似乎挡不住一颗想要搞学术的心。
而让答主下定决心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儿子到学龄了
。
北京的小学入学是就近原则,也就是说你住哪片儿,你家小孩就分到哪里上学。而这区域内的小孩子还要排序上学。本区房本区户口的先上,租房的殿后。
按理来讲,中科院员工子女,还是能接受优质的教育的,毕竟中关村那片儿有点名气的小学原本都是中科院的附属院校。父母工作,小孩上学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然而好的学校就意味着好的发展,各方人士蜂拥而至,周边房价一抬再抬。这些附属学校也被划分到区教委,与中科院再无关系。承诺好的员工子女也不再能保证入学。
买不起学区房,也就上不成好学校。
努力奋斗这么多年,还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痛哭过后,为了孩子,离开北京。
买房难,买学区房更是难上加难
总有人说房价这么高,是明晃晃的泡沫经济
然而还是有人不惜一切
迫不及待地想要钻进这个“圈套”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
最应该在这样的城市,实现人生价值
为社会做点儿贡献的青年,都纷纷离开的时候
网上这样的新闻却屡见不鲜
▼
报道称,一位买家出资1200万买走丰汇园小区39平方米的1室1厅,只为让孩子就读宏庙小学。
宏庙小学于2014年确定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直升校,2015年开始对口直升。
厉害了,我的哥。
后来有记者求证,中介称“
没有那么高,
目前均价在20万-22万/平方米。
”
而这套房子的报价最初为25万元/平方米(总价约977.5万元)。
还是厉害了,我的哥。
近日,微博又爆出,同一小区的一处房产在闲鱼拍卖。
▼
建筑面积170.65平米,1964万的起拍价(每平米11.5万)引得8名土豪报名哄抢。报名者每人
已缴纳196万元的拍卖保证金
。
你们好棒棒哦。
据中介介绍,丰汇园小区的房子一向好卖,现售单价在20万至23万左右。
被媒体报道的39.1平米的一室一厅目前已没有存量,小户型中仅剩38.68平米及66.2平米房两套房源可以满足“入学”要求,前者报价888万元,约23万/平方米,后者报价1330万元,约20万/平方米。
P姐算了算,以自己每年负5万的收入,要想买一平米的学区房...恩,还是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中介还称,
冲学区来的人一般不会住在小区内
,而多是将房子作为“落户点”,只为能使用教育资源,“能在这买房的条件都不差,都是老板、高管”。
天价学区房,只买不住。P姐忍不住仰天长笑。
一面是苦苦挣扎的北漂族
挂着中产的头衔
租着三房东手里的房子
一面是富出天际的大老板
占据着极多的财富
手里攥着N套房子
“
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
”
阶层固化是今天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
越是社会平稳越难打破阶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承认,
当今社会
一对普通年轻夫妇想要在北上广买套房
需要剥削两个家庭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全部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