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理学思维
欢迎通过本号了解以下内容:1.管理思维,管理案例,管理故事 2.人生哲理,经典故事 3.事实观点,社会热点 4.新闻快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管理学思维

公司要求裁员,我提报了部门里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员工的名字,一个人对于公司的贡献不是工作时长决定的,而要看真正创造的价值

管理学思维  · 公众号  ·  · 2024-08-14 07:00

正文

公司下发了新一轮的裁员通知之后,各部门的主管都陷入了为难,在人员名单的确认上,他们无比纠结。但是,我却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老李提报了上去。说实话,在我把名单提交上去的那一刻,人事和一些领导还对此提出了疑问,但是,最终并未改变我的决定。至于人事和领导为何会有疑问,以及我为何这么坚决,还得慢慢来说。
先说老李这个人,四十多岁,在公司属于一名老员工。其实真正从年龄上来说,四十多岁也并不是很老,毕竟他也只是一个80后。
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的时候都已经到了23-24岁的年纪,甚至读研读博的,要到26-27岁。经过5-8年的职场历练,到了30-35岁,之后的这10年,才是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时期,工作的最好年龄。现在职场的35岁坎,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依据的。
当然,35岁的坎,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也只是提一句,可能要真正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回到主题,继续说老李。虽然只有40多岁,可是,他自己身上充满了老人的气息,懒散,不求上进,拖拖拉拉,稀里糊涂。
不过,老李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每天来的很早,走得很晚,是全公司工作时长最长的人。这也就是人事和领导看到我裁员名单把他提报上去的时候,产生质疑的原因。
当裁员名单正式发布的时候,老李也直接跑来质问我了。在他自己的认知里面,他每天在工作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公司的贡献比任何人都多,我裁掉他,不合情也不合理。
虽然之前已经跟人事和领导解释过一次,但是,此刻我对于他的问题,又一次做了解释:
首先,关于他说的,裁员要考虑员工对于公司的贡献,我是认可的。但是,我并不认可他说的在公司的时间长就是贡献多。员工对于公司的贡献,要看创造的价值,给公司带来的效益,这个效益,可以是最直观的业绩,也可以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或者是管理和流程上的提升,但是,绝对不是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