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DeepSeek被当成“老中医”?看病只要几 ... ·  3 天前  
东方网  ·  最新!上海一区3人被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运营中的6个坑和3大救赎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5-16 17:37

正文


特色小镇运营中的几个“坑”

文旅小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做出细致切实的市场调研,确定项目总体定位,为后续的良性运营做好铺垫。但文旅小镇是新生事物,由于经验不足,项目方在期初往往会忽略一些问题,导致后期不得不整改,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文旅小镇的商业形式属于文旅商业步行街,区别于城市商业体


从特色小镇项目立项开始,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属性上来看, 文旅小镇的商业业态是以街区型的文化旅游为主。 因此,业态布局上,要注重旅游属性,但需要提醒的是, 不能完全做旅游业态,也要兼顾到在地消费和属地化消费特性。


如果完全做旅游业态,忽略了本地的市场,就会导致在小镇商业街在客流量还没有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难以维持理想的开门率。


另外,在规划和策划阶段,就要把整个项目的商业动线、旅游动线,文化动线、人流动线综合考虑到一起。使得游客能够按照我们所预想的节奏来游玩和消费,由此实现商业价值,拉高人均消费。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物流动线和车流动线的规划,要与后期的运营相结合。 车流和物流动线牵扯到诸多后期运营环节,比如店铺铺货、垃圾清运、油烟排放等。现在一些比较早的古城,像丽江古城、凤凰古城,都存在着垃圾车和游客走同一条线路的情况,这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观光体验感。同时,物流和车流动线的合理规划,对后期运营成本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 导览系统是文旅商业步行街的标识系统,在景区里具有权威性 。在实际操盘中,我们会发现游客对导览系统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工作人员的口头指引。


2. 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要提前考虑在运营阶段如何转化


诸多文旅小镇都具备水系景观,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除了水费,还要交资源费,如果小镇没有活水水源支撑,那么这会是不小的开支。


另外开支比较大的就是公共区域的保洁费、照明费及安保费用, 这些公共区域的费用最好不要分摊到商家身上,如果这些费用都由商家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负担通过商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将对整个小镇的运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前期我们要在公共区域的运营和维护方面周密考虑,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经营等手段进行转化。


3. 商业区域的容积率不是越高越好


目前特色小镇开发商和投资人大多脱胎于地产行业,一般都会认为容积率越高越好,但事实上容积率高, 建安成本(建安成本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的简称,包括建材费、人工成本、机器使用费、水电线路安装费等)也会相应的较高,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情。


那么容积率达到多少才是最佳的? 我认为,要在投入单价、物业市场价值和物业使用坪效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物业单价较高、使用坪效更高的积率才是比较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多数文旅小镇项目的位置都比较偏僻,所以容积率尽量不要做的太高,做到0.3-0.5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在城市核心区,做到0.3-0.5就比较低了。当然具体做到多少,还需要综合上文提到的三个方面因素来考虑。

4. 高科技互动项目的上马需要谨慎


目前较多的投资人由于年长的关系,倾向于将高科技项目投放在小镇里,他们通常会认为高科技互动项目体验度高,互动性强,并且又能突出自己小镇的文化氛围和主题。


但事实上高科技互动项目,有几个先天性缺憾: 第一,保鲜度差,游客体验过一两次后,可能就不再想去了。第二,技术淘汰的快,可能你上半年刚做好,到了下半年,新的技术已经淘汰了这种玩法,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了。


另外,高科技项目难以做到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管是5D还是7D,对于游客而言都是3D,3D以上体验感基本上是一样的。它的独有性也很难把握,因为凡是只要掏钱就能做到的事,那么你想做到独有性就非常难,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因此,在高科技互动项目上,投资人需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自信。


5. 演艺项目的上马,要做好评估


大型演艺项目的运营难度系数很高,在国内市场上,演艺项目是重渠道的文旅产品,需要运营团队对市场熟悉,对渠道运作非常了解。另外,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只关注这个演出形式的独有性,或者演出内容的吸引力有多强,但往往忽略了,演艺项目落地后每日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如果日常运营花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就会造成项目后期的运营压力。


目前演出行业有人提出了演出项目“小而美”的概念,我本人对此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从我的运营经验来看,也不见得能取得市场认同。 演出项目究竟应该是大型(实景)、还是“小而美”。不是由投资人或者策划师想象出来的,是游客的接受度决定的,大型演出的市场表现下滑之后,不一定小型演出的就能好卖。


大型演出项目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团队游客市场的变化,要找到真正有“出路”或者卖点的演出产品,而不是演出形式和规模的问题。 我认为演出产品要根据消费需求,做好业态的生态组合才是出路。


6. 提前做好税务筹划


小镇项目的商业部分基本属于商业地产,如果是物业自持或返租,就需要提前做好房产税的税务筹划 。因为房产税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主要有两种收税方式:第一是每年度税费,原值×70%×1.2%;第二是,房屋年度租金×12%。



小镇操盘的几个“忌讳”


作为一个文旅小镇项目的决策者,应该对文旅小镇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不能凭感觉决策,要做好行业调研。


1. 关于小镇门票的收取问题


目前来看,收门票的文旅小镇,里面的商业都不太强;不收门票的小镇,商业都做的还不错。但是,要想将两者同时做到最好,难度是很大的。 如果既想把商业做好,还要收取门票,要对市场做一个周密的调研,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切忌盲目自信,异想天开。


另外,商业行为都是存在风险的,并不是说自营就一定可以赚钱。自营业态在整个项目股份中的占比多少,需要做周密的核算。


2. 关于小镇项目的旅游市场定位问题


文旅小镇首先要对它的旅游市场做一个总体定位。除了某几个独特的古城,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其他绝大多数文旅小镇不可能做到服务远方市场,很难吸引到远方市场的游客,其主要服务于一级客源市场(两小时车程)。 我认为,应该定位为周边旅游产品或周末休闲游的产品,不要好高骛远。 有了总体定位以后,就会清楚知道小镇的市场在哪儿?游客群体是怎样的消费特点?景观系统和景区商业动线如何规划等问题。


3. 考察项目要用行业视角,不要看不起已经存在的市场


操盘手去考察项目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项目的缺点或表面现象,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已经存在、被认可的市场 ,要抱着客观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它的旅游吸引物究竟是什么?思考项目的整个商业模式,它到底是靠门票赚钱,还是靠门票拉动市场?靠旅游商品来赚钱,还是靠旅游商品拉动市场?还是靠景区服务来拉动市场?这些问题都不可轻易下结论,需要操盘手认真的考察和辨别。

几个核心问题”

1、小镇运营

小镇的运营管理,既涉及到小镇的建设和开发,也涉及到小镇的持续经营和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小镇的运营更像是管理一个小型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小镇运营,应该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并引进外部资源,搭建各种产业发展平台,来促进小镇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平台化思维”。这些平台包括开发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合作平台、立体品牌推广平台、综合投融资平台等。

2、小镇服务体系

服务是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 也是增加游客体验价值,和提升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建立高层次,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是打造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小镇不仅服务于游客,小镇服务体系需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需求,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两方面入手,硬件方面是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而软件则是建立高标准的服务规范和制度。

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游客: 包括公共服务(交通、卫生、安全、信息)、接待服务。

2.经营者 : 包括经营环境、经营秩序、招商政策。

3.本地居民 : 包括物业服务、生活服务。

3、小镇品牌

小镇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小镇的品牌到底如何打造?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做的好。

小镇品牌的产品有四大属性:一是特指性要明确;二是竞争性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三是延展性必须注意产品的内在关联性,你可以让手机替代照相机,但你不能让手机替代化妆品;四是美好性要注意和人的情感相关联。

产品的四种属性缺一不可。但仅有产品是不够的,品牌的另一大基础就是服务,再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服务绝对成就不了品牌,尤其是做文旅小镇。而服务必须有体系、有标准、有执行、有机制。

不同的小镇定位,其服务标准和内容肯定不一样。比如,产业小镇和文旅小镇的服务内容就有很大不同,产业小镇的服务更多的是在生产方面,如技术、物流、人才、原料、生产环境等方面做好支持,而文旅小镇则主要是生活和体验方面,如交通、住宿、餐饮、游乐指导、商业环境等。

即使同是文旅小镇,观光和深度旅游又有所不同。观光主要在停车场、旅游线路、餐饮、人流疏导、景点介绍等方面做好服务,而深度旅游则更注重细节的服务,比如,咖啡吧从游客进门、落座、点单每一个细节是否与咖啡吧主题吻合,是否能应对游客的心理需求,包括你的环境设计、道具设计、问候设计,无不体现你的服务水平,更不要说酒店住宿针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服务标准。

而真正的度假小镇更注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创新,具体到一座小亭、一张木椅、一个导示、一盆花草都表达着你的服务体系是否紧贴度假主题。

有了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品牌的建立才有了基础。但这仅仅只是基础,能否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还有更多环节和步骤。

4、小镇IP

IP应该是一种身份识别。任何商品如果没有IP就不会成为品牌,没有IP是永远长不大的。IP的有5大特性:一是最先想到、二是最快延伸的、三是最大想象、四是最美形象、五是最好故事。IP的传播方法有四种:一是进入公众视野、二是制造新闻、三是强迫记忆、四是编好故事。IP传播的方法大概以这四种常用为主,但不排除还有更好的,无论多少,有一点至关重要:怎样建立IP与人的情感关联关系,如何最快缩短受众从认识、接受到喜欢这三个过程?而好的传播渠道正是完成这三个过程的关键。IP的传播渠道一般分为形象展示和心智占领两类。

情感关联在小镇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人的情感非常丰富,情感往往主导人们对事物的偏爱和憎恶。一旦被偏爱,即使瑕疵再多也会被忽略甚至被转换。没有偏爱就没有品牌,而偏爱就是情感关联。无论是产业小镇还是文旅小镇,无论是产品还是环境,都必须刻意地注重与消费者情感沟通,只要能让他们偏爱,小镇的生命才会长久。具体到小镇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情感关联,至少要做好 “五情”:1.强调小镇的情愫;2.创造小镇的情缘;3.营造小镇情境;4.设计小镇的情趣;5.培育小镇的情韵。

5、开发模式

小镇的开发模式有很多种,每种开发模式的要求都不同。

a. 主题游乐园模式。这种模式很常见,国外以迪士尼为典型代表,国内以华侨城、万达主题乐园为范本。它们都是以乐园为卖点,吸引人流前来旅游,然后提升土地价值,最后售卖地产。这种开发模式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的主题乐园模式也面临着IP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b.农业驱动模式。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农业驱动的模式也很常见。此种模式的核心是要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场景,体验农耕时代的礼仪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不该只有农业,还应该补齐居住、教育等其他功能。

c.度假旅游驱动模式。这一类小镇一般是依托度假旅游发展起来的,如观澜湖。它的模式是先做环境,再考虑居住。此种模式最关键的是摸准度假人的需求,打造真正的度假功能。

d.产业驱动模式。此模式就是产业小镇模式。这种产业有两类,一是引进来的产业,如云计算、基金等新兴产业;二是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挖掘出来的产业。小镇离不开产业,没有产业的小镇,注定昙花一现。这种模式的要点在于一定要引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相匹配的产业。另外,产业的培育是需要耐心的。

e.养老旅居驱动模式。这类模式以乌镇雅园为典型代表。做养老的小镇,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自然环境较好、二是空气好、三是交通顺畅、四是养老配套齐全。

f. 古镇改造模式。很多小镇都是由古镇“改造”而来的。对于这类古镇要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二要寻找小镇的历史沧桑感。

g. 文旅组合模式。因为项目规模大,单一的形态和业态难以支撑。所以,很多人就将更多的类别组合进去,也就是文旅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样看似业态丰富、功能更全、风险更小,但如果顶层设计没有做好,风险也最大。此种模式关键要处理好几种类型的逻辑关系,将能够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类别进行组合。如度假和养老的组合,观光和游乐的组合等都可以大大提升小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开发主题不同,其选择的开发模式就会不同。主题决定模式!而不同的开发模式决定项目的盈利模式,决定项目的存活率。

6、盈利模式

1、门票模式。

2、综合收益模式。主要有餐饮收入、住宿收入、租金收入、演艺收入以及其他消费收入等,比如丽江古城。

3、产业收入模式。比如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西湖云栖小镇。

4、地产收入模式。包括度假、养老主题的公寓、别墅,以及旅游商业等。

5、资本运作模式。此种模式是最大化的降低前期投资压力、快速推进项目的方式,但首先必须做好整体策划,在此基础上引进战略投资者,最终实现上市,或者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融资和资本退出管道。比如,乌镇到2006年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开发古镇旅游,是资本运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小镇都是上述几种盈利模式的组合,因为单一的盈利模式根本无法支撑小镇的发展


开课地点 北京 农广大厦[ 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内

【开课时间】 2 019年5月25—27日 (2天学习 1天产业对接)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园综合体相关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立项辅导、 融资申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课程特点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身说法 精讲细研

咨询热线 16601291889 微信同号


01

双课堂 一对一咨询问诊







02

高效的研学模式






03

本期讲师


04

课程安排


日程安排
时间 主讲专家 主讲课题
05月25日 农业政策解读与项目运营解密
09:00-
12:00

岳凤娟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

中厚明德商学院院长

《乡村振兴下项目运营—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1.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

2.拿地策略

3.大健康产业及项目应用

12:00-
13:45
午餐及休息时间
14:00-
15:30

岳凤娟

中厚明德集团董事长

中厚明德商学院院长

《乡村振兴下项目运营—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4.深度剖析中厚操盘案例

5.运营策略

6.中厚明德一站式服务

15:30—
18:00
袁英华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

项目投融资专业 委员会会长

《乡村振兴战略与金融支持》

1.乡村振兴战略与金融支持政策

2.国开行在特色小镇方面的政策及成果

3.国开行信贷业务流程及注意事项

4.国开行PPP项目授信审批程序

18:30-
20:00
项目交流与欢迎晚宴
05月26日《项目投融资规划+国内标杆案例剖析》
09:00-
12:00
彭   松
财政部PPP专家库专家 / 荣邦瑞明创始合伙人


《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和投资实务》

1.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2.中国投融资体制的演变

3.投融资规划理论与方法

4.“长阳模式”解读

5.政企合作的要念和难点

12:00-
13:45
午餐及休息时间
14: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