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DNA复核确认,是她! ·  昨天  
央视新闻  ·  祝 福 澳 门 !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微信紧急公告!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最难的自律,是不断突破自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面对日本政府的无耻,这个国家竟如此没骨气!!!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6 21:21

正文

今天,日本政府突然怒气冲冲地宣布从韩国紧急召回两名外交官,还表示暂时中止与韩国一切高层的对话…

 

至于原因,则是这韩国釜山市的老百姓,因为不满日本政府拒绝深刻反省战争罪行的态度,便在日本领馆的大门口前立起了一座“慰安妇”的铜像,并且拒绝搬走。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面对日本政府如今摆出的这副强盗嘴脸,韩国政府的回应却异常地没骨气…


原来,韩国官方憋了半天,最后只吐出了这么一句话:“对日本这一措施感到遗憾….”


不过,韩国政府没骨气地说出这番话倒也并不奇怪。因为就在去年这个时候,韩国政府在美国的“撮合”下,与日本签订了一个非常“丧权辱国”的协议——居然同意日本用10亿日元(不到6000万人民币)【封口】韩国,以后韩国都不得再对日本提出“慰安妇”的问题了…

 

而这也是为何如今日本在面对韩国民众对于“慰安妇”问题正义的诉求时,胆敢公然撤走外交官,并宣布中断高层对话的原因。



倒是韩国人民在这方面挺令人尊敬的。尽管韩国政府在美国和日本的压力下,都已经不敢再要求日本正视慰安妇的问题了,可韩国人民为了维权,一直彻夜守护着他们在日本领馆门前立起的这尊慰安妇雕像,生怕被韩国政府移走…


相比起来,我们中国的网络上却有那么一群“精神日本人”,居然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里宣称什么我们搞这种纪念日是为了【要挟日本,会令日本人讨厌】云云…也难怪网友们会称呼他们为“日杂”了。



言归正传,虽然韩国民众的抗争令人敬佩,但他们的行动却并不一定能打动他们的政府。毕竟,韩国现在正处于权力真空状态,日本人也有钻空子的嫌疑。不过,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也会发现【主权残缺】的韩国政府,以往在面对日本时也大多是个“软蛋”的角色。


比如,在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执政韩国的上世纪60年代,有旧日本军队军官身份的朴正熙在政变成功夺权后,就在美国的“撮合”下彻底放弃了要求日本为战争道歉、正视战争罪行的要求,直接与日本恢复了外交和经贸关系。

 

用韩国学者的话说,这个协议让韩国除了被美国支配,更进一步沦为了日本的小弟。所以当时很多韩国知识分子都反对朴正熙的做法,斥责他的做法是让好不容易从日本殖民下独立的韩国,又重新沦为了美日的殖民地。然而这些声音都被朴正熙控制的军政府镇压与封杀了…



而在朴正熙遇刺后,上台的全斗焕为了服务冷战时期美国的“反共”需要,对日本也是“马首是瞻”。直到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担任韩国总统的90年代,韩国才从1992年开始要求日本认真调查“慰安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日本的首相也基本上都是左派立场的,比如海部俊树、细川护熙、宫泽喜一、小渊惠三以及著名的村山富市等人,都是积极反省日本二战中罪行的。所以,韩日双方也才能坐下来非常坦诚地谈论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罪行,韩国方面也因此确立了【 “慰安妇”的人格和尊严比金钱赔偿更重要】这一原则。


另外,那段时期也是中日关系的一段“黄金期”…



然而,从小泉纯一郎等人上台开始,日本又开始走回右翼的老路上,拒绝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所谓的道歉不过是表面文章,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也频频迎来日本高官乃至首相的参拜。而韩国方面这个时期的李明博,虽然从媒体的报道上来看表现得对日本很强硬,但实际上在他的任期内日韩差点就签署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彼时媒体的报道


其实韩国政界对日本一贯表现出的暧昧或模糊的态度,除了历史上的“日伪”元素外,主要还是因为韩国没有任何独立的外交自主权,只能在美国的掌控下开展外交工作。美国自然不希望韩国和日本内斗,伤了遏制中国的大局。


因此,我们才会在去年年初韩国和日本签订的那个6000万人民币的“慰安妇封口协议”中看到了美国的影子,也才会在朴槿惠出了闺蜜门事件中,看到“萨德”依然坚挺,甚至李明博时期因民意反对没能通过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居然在朴槿惠“出事”这段时期顺利通过了…



而且韩国现在的权力真空,恰恰是日本和背后布局的美国希望看到的。毕竟韩国民意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发泄对象,才会令很多亲日的,并且对美国对华大战略更有益处的政策可以“糊里糊涂”地获得通过。


只不过一个国家的命运总被别人玩弄在股掌之间,自己毫无自主权,这在我们独立自主的中国人看来,真是挺可悲的。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