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 6 月 21 日,第 84 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 2024)在奥兰多盛大开幕,汇聚了全球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在这一年度盛会上,两个杰出的医疗团队分别揭晓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联。另一项研究聚焦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频率的潜在影响。
丁香园摘录了这些重要发现,为读者带来最前沿的医学研究成果。
一、
就诊间
H
b
A
1c
变异性
可预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水平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平均
HbA
1c
水平的升高,风险呈指数级上升。而
HbA
1c
变异性,表达为连续测
得
HbA
1c
值的标准差(A1C-SD),被认为是长期血糖变异性的指标之一。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 DR)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人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MASAHIRO YUKI教授展开了一项研究:Relationship between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of HbA
1c
and Development/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旨在调查随访期间的HbA
1c
变异性(VVV)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关系。
回顾性研究分析了 2014~2020 年的 7 年期间 5,898 例具有眼科随访数据的 T2DM 患者的临床特征。在本研究开始时,将患者分为(1)非 DR 组 和(2)DR 组。使用 HbA
1c
的个人变异系数(CV)评估 HbA
1c
VVV。而 DR 通过 Davis 分类进行评估。使用 SPSS 29.0 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患者人数如下:(1)非 DR 患者(n = 4,197);(2)DR 患者(n = 1,701)。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HbA1c 的 CV 与 DR 的发生无显著关联。然而,随着 HbA
1c
水平 (OR = 1.37)、脉压 (OR = 1.04) 和糖尿病持续时间 (OR = 1.02) 的延长,DR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有趣的是,HbA
1c
的 CV 与 DR 的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OR = 1.04,图 1)。
图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危险因素的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DR 的发生与 HbA
1c
水平、脉压和糖尿病病程相关,但与 HbA
1c
的 VVV 无关。但 DR 的进展与 HbA
1c
的 VVV 相关。因此,HbA
1c
的 VVV 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一个新标志物。
二、
SGLT2
抑制剂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中的突破:减少抗
VEGF 药物
注射频率
SGLT2 抑制剂已被证明可以延缓心脏和肾脏疾病的进展。但关于 SGLT2 抑制剂对 DR,特别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影响仍缺乏确切证据。
抗 VEGF 治疗是 DME 的主要
治疗
手段,但是频繁地给药,药物的经济负担、心理焦虑、往来医院的时间和交通限制等限制了患者的依从性。
为研究使用 SGLT2 抑制剂是否可降低抗 VEGF 药物的给药频率,日本学者 RYOICHI ISHIBASHI 等人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试验:Preadministration of SGLT2 Inhibitor Reduces Frequency of Anti-VEGF Agent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Diabetic Macular Edema—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Open-Label Trial.
研究
纳入 60 例 DME 患者,分为 SGLT2i 组和对照组(格列美脲组)。首先对患有更严重 DME 患者(目标眼)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开始服用降血糖药物。对目标眼给予雷珠单抗治疗,对双侧DME病例的伴眼进行常规治疗,为期 48 周。使用协方差来评估雷珠单抗的剂量。
共对 54 例患者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眼科参数和目标眼的雷珠单抗注射次数不存在组间差异(图 3)。但 SGLT2i 组患者的伴眼视网膜中央厚度和雷珠单抗注射次数显著减少。
SGLT2i 的预给药降低了轻度 DME 患者的抗 VEGF 药物给药频率。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彭永德
教授、
丁晓颖
教授,对研究内容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