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鲸北晨
有时候仔细想想,自己什么都不是。
最近总有人叫我“大神”,说实话,我非常不习惯。
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小孩,通过自己努力去了北京念书,运气好点遇到我先生,他在我困难的时候,抱住我,让我放心大哭,眼泪鼻涕都留在他身上。(他有洁癖)
身高矮小,长得不怎么漂亮,化妆才能看得过去。说话直接,朋友有那么几个,但大多数人比较讨厌我。仔细一想,有可能是我态度过于鲜明、立场过于突出,惊扰了这波愿意当和事佬的大众。
他们说,我很有个性,很有主见。
而我则认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同时我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我知道撇开简书的平台,我压根就不是什么大神,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生。
曾经和老师吃饭的时候,他提到,“真正的大牛不依托于任何平台,在市场上能赚到钱,各方力量争着抢着要,而不是在某个平台上去跪舔。”
话很有道理,我也清晰知道自己的不足,
我不是大神,甚至可以说是小白
。
理由大概最重要的在于,粉丝是简书送的,优秀作者标也是简书送的。而我跑去公众号,我就没有这么多粉丝,谁也不知道我是谁。
而我写的文字算不上优秀,我文笔一般,还不如我念高中的时候的文笔。
这大概是大学四年学政治哲学学傻了,已经不太注重言语上的遣词造句,而只关注表达出来的理念。
于是乎,我算不上是优秀作者。而我自己是处在一个努力进步的状态,
我学的专业是党史,方向是国民党历史。但是,我却写了《假三国》,试图去读《三国演义》而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一天一天在读,也思考一些问题。也许这些都算是伪问题,但绝对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选择意味我将离签约作者越来越远
,毕竟要签约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对领域的了解。然而,对于三国,我却不是很了解,如同一个新手在《三国演绎》书本中摸爬滚打,但我却玩得很开心。
此外,我出版过书,它是合著的。今年已经上市了,名称叫《共产党员的信仰》(人民日报出版社)。
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出版一本书非常不容易,除了作者本身的名气之外,书的质量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无名小卒的,就只能拼质量了,但我显然清晰认识到拼不过大咖。
此外,需要考虑陌生人为何愿意购买这样的问题。
就如吴晓波说:“如果你准备写书的话,第一件事就是你动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
当一个陌生人走过你写的书的位置的时候,为什么能够停下来让他买你这本书,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而陌生人经过书店,我相信很少有人愿意拿起一个不知名的作者写的党务方面的书,或者近代史方面的书。这来看,我几乎毫无优势。
外加上第一本书中收入我的文章的时候,改了不下于10遍的稿子,让我意识到出版的艰难。
而《假三国》的写作,本身是对《三国演绎》的梳理和分析,并无什么特色。
这样,
几乎与简书出版绝缘。剩下的只有讲师,而条件是系统化的课程
。这对于目前的我,难度有点大,一方面,专业所限让领域置于近代史的内部,几乎是不太着人喜欢的领域;另一方面,谁花钱来听这样的东西,还不如上网看几集网易公开课。
此外,开课应该还需要名气,但我感觉以年轻气盛的我来说,这很困难,我十分看不惯他人拍马溜须,更看不惯有人看到好的句子都拿来直接用而不注明出处。
我已经清晰认识到,我与简书签约基本上算是平行线,看看能不能出现非欧几何的状态,平行线相交于某点。
就目前来看,我什么都不是,只能努力提高自己。至于大神称号,确实离我很远。
希望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称呼我为“北晨”,而不是“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