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接到长安新奔奔EV试驾邀请的时候,内心其实是有点疑问的。咦?原来长安也开始要混新能源车这潭水了啊,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长安早在2015年的3月,逸动电动版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发布了他们的新能源车战略了,产生这样的疑问,真是见笑了。正是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教授对奔奔EV这款车的好奇心就又多了一点,带着好奇心,我们看看这款车到底怎样?
奔奔EV的基本情况
首先还是要了解一下这款车的基本情况,奔奔EV的外观和汽油版的奔奔是大同小异的,中网格栅换成了蓝色的、轮毂也采用了花瓣造型并同样为蓝色的配色。在奔奔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的“蓝色”元素,突出了它作为电动车的身份。
空间方面,以身高176cm的体验者为例,调整好前排坐姿之后,在后排能取得一拳的腿部空间和两指的头部空间。虽然不是十分宽裕,但后排乘坐两名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还是过得去。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电池放置在座椅下方,所以后备箱的空间和普通的奔奔相当,虽然也说不上宽敞。
内饰配置的话,和其他自主品牌电动车的套路类似,配色有冲击力(红色),略显廉价的硬质塑料,做工也很一般,中控大屏肯定是有的,不然就不够科技感了,而且奔奔EV还有倒车影像,是挺好用的一个配置。
动力系统方面,搭载了一个总功率为55kW、最大扭矩为170N·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池方面则采用了三元锂电池,支持直流快充,半小时能充至80%的电量。该车分180km和210km两种续航里程的车型,以210km的车型为例,电池容量为27.5kwh,按家用电来计算的话,百公里的电费为6-7元,十分便宜。
了解过基本情况之后,相信很多人关心这辆车开起来怎样。说点题外话,其实教授试奔奔EV之前对这款车的预期表现并不是十分好,因为现在这个年头说起电动车,想起的多数是“骗补”、“不切实际”这样的词语,但试过奔奔EV之后,教授有点新的想法。
回到驾驶体验上,首先这车的电门响应是比较慵懒的,或者说线性,踩下电门之后,车子不会跟其他电动车那样给你很强的推背感,而是很线性平顺的加速。刹车则没什么问题,踏板比较紧,稍微深踩就有很好的制动力。
奔奔EV的动力输出比较温柔,起步的瞬间并不像其他电动车那么突兀,而当你松开电门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动能回收在运作,车子在减速,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拉扯感。所以奔奔EV这款车从起步、松电门再到刹车,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动力输出都可以做得很平顺,当然,代价就是激情的缺乏了。
底盘的调性和汽油版的奔奔类似,偏舒适的调校,滤震效果很到位,但悬架在80km/h以上时就明显会飘,不太安分,遇上大的颠簸起伏亦然。
方向盘的手感其实是略重的,但这辆小车的转向并没有看上起那么灵活,偏软的底盘也没有提供十分好的支撑性,所以过弯时的信心是有限的,开着它你会自觉地在过弯时压低速度。
奔奔EV这辆车整体的调性就是一款让你舒舒服服地开的市区通勤车,驾驶稍微粗暴一点,它就会马上跟你说不,但一辆6万出头微型电动车能有这样的平顺性、静谧性,已属不容易。只要你对驾控乐趣的要求不高,这辆车还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补贴后卖多少钱?
指导价15.48-17.18万元的一辆微型车,要是没有补贴的话,确实难以激起购买欲望。所以这辆车和其他的电动车一样,都能享受国家补贴的,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市财政补贴和厂家补贴后,售价就降到了
6.48-8.18
万元了,和奇瑞eQ、荣威e50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
所以,什么人适合买奔奔EV?
对于一款续航里程为两百公里左右的电动车,用来跑长途显然不是明智之选,城市通勤成了奔奔EV这类微型电动车最大的舞台。实际里程100-150公里的话,也足够应付一个上班族一天的通勤里程。所以教授认为
对性能要求不大的上班族、需要一辆买菜车的家庭主妇
是购买奔奔EV的主要人群。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在一些需要摇号的城市,而一辆新能源车能让他们更轻松的上牌,不至于为一个遥遥无期的指标而盲目等待,价格不高的奔奔EV也许能成为他们的选择。
在微型电动车这个市场里面,同质化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大家都想往新能源车里面挤,然而技术上的突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最后出来的车型在技术层面十分类似。但奔奔EV相对奇瑞eQ、荣威e50这些对手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奔奔这个平台,开过汽油版奔奔的人都知道,这款车的底盘滤震和隔音都是微型车里面的佼佼者,奔奔EV也继承了同样的优点。所以如果叫兽真要买一辆五万块左右的电动小车,奔奔EV确实是我的首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