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武在国内首次提出以IP打造为核心的“泛娱乐”概念,即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泛娱乐”=连接+内容,背后是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不仅是公司的定位,也是中国软实力的定位,这是一篇大文章。
早在2015年初的时候,马化腾就说过,腾讯就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连接,一个是内容。腾讯的定位在这里明确起来,腾讯并不是一家单纯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科技+文化的公司。程武对此解释得好:腾讯的基础是社交网络。Pony(马化腾)提出"连接一切"。在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把人和内容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首先说“科技+文化”的大道理
文化的核心是认同,中国现在很有钱,但别人不是很认同。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可能,让人们像接受微信那样,接受中国文化。
当前国际上有个怪现象:中国越强大,“中国威胁论”越盛。从认同上归因,是由于手段与目的脱节。人们看到的强大是手段层面上的(硬认同),潜意识中会问你强大的目的是什么(软认同)。文化与意识形态不同,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意识层面呈现目的和意义(满“意”不满“意”)所在,起到意识形态起不到的作用。过去世界人民认同的中国文化,有吃、功夫、中药,都在“身”的层面;现在有了微信,第一次有了“心”的层面上的认同。
“科技+文化”具有充分可行性。我最近一直在写《论语》的路由原理系列文章,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文化与互联网科技,在底层结构上完全同构(都是OSPF,最短路径优先)。这是中国人对互联网,比美欧人更有感觉的潜意识上的原因。通过“科技+文化”,把这种感觉输出给全人类,中国可以在四百多年内第一次做到,让文化不是落后于时代追别人,而是在时代前沿引领别人。这样,别人就可以从排斥,转向心向往之。
一个伟大的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将科技与文化结合起来,是一个公司、一个国家走向伟大的直接通道。“科技+文化”让我们看到中国软实力的亮光在哪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内容生产和消费市场,为软认同开辟出实在得多的新路。腾讯市值折成GDP,已超过挪威,这样一个相当中等发达国家吨位的家伙,全心只做这一件事,有戏!
其次再说“科技+文化”的中道理
“连接+内容”是“科技+文化”落到产业上的具体的路。
程武阐释连接+内容时讲,对我们来讲,也在更加丰富地演绎、诠释"连接一切"的含义:我们把人和人连到一起,把人和平台连接在一起,把人和服务连接在一起,将来可以把人和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因为人毕竟是这个社会的主体。
这里作一个注疏(疏是指对注的注):《论语》的主题思想是“连接一切”(翻译回古汉语就是“仁”)。具体说的是:“我们把人和人连到一起”(具体来说,以OSPF方式连到一起,这是要引领歪果仁的要点);中国文化加上科技后,就变成“把人和平台连接在一起,把人和服务连接在一起,将来可以把人和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腾讯的长处在于让朋友介绍朋友成为朋友,使之“从远方来”,让人“不亦乐乎”)。
从连接方面说,移动互联网最大改变,推动互联网从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转向基于WEB(实质是基于OSPF)。从内容方面说,WEB时代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不是指IP地址,以下皆同),推动IP从1.0,升级为2.0。具体表现为:主体从PGC(专家生产内容),转向UGC(用户生产内容,"UP"生态),“互联网平台带给我们的优势之一,是提供了丰富的IP源头”;产业重心,从提供内容产品,转向提供内容服务(“流量为王已经转变为流量+内容”),从产品收费,转向服务收费(云服务模式);市场重心从交易转向体验(“IP的价值不等于交易的价格”,“IP不仅仅是单一平台上高知名度的作品,而是经过市场验证的、能够凝聚用户情感的载体”),从大规模生产(服务),转向个性化(“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个性化娱乐服务”)……这是一场远比工业4.0更伟大的产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的服务业,第一次从“轻工业式的”服务,转向“重工业式的”服务(平台+增值服务)。欧洲人到今天上午为止,仍然没有意识到人类服务业(特别是内容服务业)正从小生产向大生产飞跃这一点,这是他们出不了任何一个互联网大平台,从而将在未来导致软实力下降,进而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最后再说“科技+文化”的小道理
“泛娱乐”是“科技+文化”的小道理所在。泛娱乐包括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支持下的阅读、游戏、音乐、动漫、视频、影视、网络直播、体育等,是互联网文化的承重墙。这里的“小道理”不是讲给企业的,是讲给管理者的。
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转向,是当今内容竞争力升级的关键。文化具有事业、产业双重属性,以往我们往往用事业的规律指导产业,重严肃内容,轻娱乐内容,用投钱多代替对规律把握。群众才是重中之重,把承重墙建在了不承重的地方,在事业上违背群众路线,在产业上让群众不喜闻,不乐见。这是软实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不高的症结所在。马化腾年初在两会上说,“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从正面提出了改进方向,值得深思。
在泛娱乐时代里,如何对待粉丝,考验监管者是真认同群众路线还是叶公好龙。应当认识到粉丝经济就是互联网时代群众路线的具体走法。其精髓,就是把中国梦具体到普通人身上,让“任何普通人都可能实现梦想,都能成为IP的源头”,从吃瓜者,变成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不能把“泛娱乐”与严肃内容对立起来,认为它是轻飘飘的、无关紧要的,只是小孩过家家的事。
泛娱乐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但主流是好的。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对泛娱乐无端指责,伤害最大的就是中国梦。因为,其它业都是手段业,只有内容业本质上是目的业、意义业。内容是作用于中国梦最直接的方式。00后、10后是互联网的原著民,他们的目的诉求(满意不满意,认同不认同),比起上个世纪的互联网移民来说,最大不同在于要诉诸于感性、个性。“每个人身上都有另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有不可被辜负的天分”。互联网时代内容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背后的情感,在于粉丝对于这个形象、个性与故事的热爱程度,在于它始终如粉丝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与其赤裸裸地问“你幸福了吗”,不如创造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机制,让任何普通人都可能实现梦想,都能成为表达意义的源头。这才是对中国梦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至于泛娱乐怎么搞,包括怎么赚钱,怎么纠偏,最好还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来。需要倾听00后、10后的心声,毕竟今后当家的是他们,断下一代的路,绝的是上一代的种。不如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科技+文化”是一篇大文章,不光是腾讯的文章,而且是中国所有人的文章。做得不好,修身、齐家不保;做好了,有利治国、平天下。这篇文章,大有文章。
(文/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