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医生潘幸知(微信:
sharpshow
),帮你提高恋爱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24小时贴身陪护。请添加微信号
xingzhizaixian18
进行付费预约。帮你疏导情绪,专业、高效、分步骤的解决情感问题,重建婚恋关系。
元旦前后,有几位读者给我们留言,诉说自己被“催婚”的苦恼,希望寻求开解之法。
一位1987年出生的姑娘,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2017年,她即将步入30岁。谈过两三次恋爱,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最近大半年没有新的恋情。”一个人过得挺自在,倒也没有刻意逃避恋爱婚姻。”
随着春节临近,她的自在被打破了。她从母亲的电话中嗅到了越来越浓的催婚气息。可以预见,过年回家,她不止要面对家人旁敲侧击的催促,还得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叔叔婶婶等一众亲戚的盘问和语重心长的告诫。想到这些,她再也自在不起来。
还有一名男性读者,今年28岁,有相对稳定的事业。从他25岁开始,父母就在不停地张罗他结婚的事。他们先是催他自己在外面谈女朋友,后来发现都没啥结果,干脆直接在老家给介绍;再后来,直接安排相亲,想尽各种招数偏儿子回家赴约……
于是,他们成了“恐归族”。如今,春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不知他们是否已经到家。过年,如何避免让“催婚”催伤亲情?催婚,催的到底是什么?面对催婚,该如何理解父母的焦虑?催婚背后,有着怎样的沟通陷阱?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年的意义又是什么?
对此,幸知在线采访了新丽传媒副总裁,著名制片人,《非诚勿扰》点评嘉宾黄澜。黄澜女士同时也是幸知在线的闺蜜会员。
01 与其催婚,不如试着去了解
家人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
孩子选择人生伴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明白主体、客体是什么。
我觉得,所有的婚姻的主体是孩子们。
父母的心情也能理解。我也有孩子,也会理解这样的心情,都希望孩子过得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孩子在婚姻的选择过程当中,并不是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模式走的。父母给一些善意的建议可以,但是一定是要观察孩子的感受。你让他不舒服了,其实你说那些话,他也听不进去。也就是说,父母的心态要放好。
其次就是,孩子为什么不那么主动?父母能不能去更好地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能不能像朋友一样跟孩子们沟通?如果孩子心里有很大的顾虑,又不跟父母说,父母又着急地逼迫,那这种沟通的质量是非常差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
02 催婚背后,是一代人的焦虑
站在孩子的角度,要看到父母的这种焦虑也可能是时代的价值观带来的,也能够理解。所以,
孩子们也不要跟父母对立,他们有这些愿望,你要承认他,也要正视他的焦虑,知道父母正在担心。
怎样去解决?那就只能是化解他的焦虑,而不是用回避或者否认去加重他的焦虑。
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催婚的过程当中,更好的还是倡导一种“代际沟通”。这种沟通方面的障碍,我相信不仅仅存在于孩子的婚姻问题上,还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矛盾。只是在孩子的婚姻问题上,可能父母自认为占到了一定的高度,更显理直气壮。比如说,孩子的年龄,这是很客观的现实,家长会拿这个跟孩子叫板,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觉得,在催婚的问题上,两代人之间要增强沟通,而增强沟通的前提是充分地尊重对方。
03 春节,检验一年经营亲情的结果
一年过去了,我们非常自然地要给自己做总结,对来年要做规划。那么,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过去的生活做总结,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我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有的人仔细想一想,好像也没挣到很多钱,也没交往到可心的人,就觉得很失败、很烦恼。这个过程中,“过年”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我自己的感受是,到了年底,我真的不会再去总结。做了几部戏、我认识了多少朋友、孩子学得怎么样……这些我都不会总结,甚至就觉得过年和平时一样。
我如果把365天的每一天都过好了,我为什么要在第365天再去回顾。
所以,我觉得“过年”,我们可以把自我评价的焦虑尽量地放下。
我对“过年”的另一个感受是:
我们很快就要面对检验这一年经营亲情的结果了。
为什么过年有压力?就是你可能要面对很少见面的亲人,会觉得这一年大家的沟通是那么少,有时候,一说起来,都没什么话说,甚至会觉得“过年”是个任务。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觉得也是
长年累月的情感沟通的障碍造成的。
年底了,多给自己些鼓励。
今天是过去的人生中最老的一天,但也是未来人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这一天醒来是快乐的,这就好了。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长按二维码订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