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静安民防  ·  国动宣教“进企业” 联学联建促发展 ·  3 天前  
静安民防  ·  国动宣教“进企业” 联学联建促发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听故事)抗战时一次卓有成效的夫人外交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14 17:52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194211月,蒋介石派宋美龄出访美国,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重视亚洲战场,加强对中国抗日的援助。宋美龄的这次美国之行,时间长达7个月,足迹遍及美国诸多大城市,接触美国各界人士,宣传中国抗日业绩,呼吁美国加强对华援助。宋美龄的这次访美不但影响了美国领导人,而且成功地引导了当时的美国民意。

那么,蒋介石为何会想到开展夫人外交?宋美龄访美取得成功,除了自身的魅力之外,还与谁在背后的大力扶持分不开?在夫人外交成功的光环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瑕疵呢?本期《档案揭秘》李涵将为您讲述:抗战时一次卓有成效的夫人外交。

 


 

1941127,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并对德国、意大利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4211,有26个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发表,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不久,盟军成立了包括中国、印度支那、泰国等在内的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但是,美、英主张“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中国战场并未足够重视。

当时已历经五年半全面抗战的中国损失惨重,国民政府的经济状况恶化。特别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的抗战更加困难。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不仅如此,盟军的多次首脑高级会议均将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排除在外,中国也未能参加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军火分配委员会。蒋介石对盟国忽视中国战场的态度十分不满,与美国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史迪威矛盾重重。

为了缓和中美之间的矛盾,美国总统罗斯福派上次总统选举中的失败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访华。在威尔基的提议下,蒋介石于194211月派宋美龄出访美国,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重视亚洲战场,加强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威尔基与宋美龄

1942年秋天,威尔基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访问了中国。与蒋介石夫妇进行了一系列会谈之后,威尔基向他们建议,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要转变政府目前的对华政策,必须设法影响并且引导美国的公众舆论。与英国相比较,中国在美国的宣传显得相形见绌,因此,美国朝野不知道中国抗战的艰难、牺牲的巨大,更不了解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以及获得的援助太少等现状。他竭力主张宋美龄访美,认为宋美龄必将成为“十全十美的大使”。

威尔基的极力倡导最终说服了蒋介石夫妇。不仅如此,威尔基回国后向美国公众报告了他的中国之行。当威尔基于19421026晚上通过美国所有的电台向美国人民广播他的报告时,听众之多前所未有。《纽约先驱论坛报》在第二天的报道中表达了全美国的情绪,报道说:“威尔基先生宣传的是一个崇高的真理,既牵涉到美国在世界上的责任,也牵涉到美国在国内的责任。”威尔基的报告引发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为宋美龄访问美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卢斯是宋美龄访美能够大获成功的一个关键人物。宋美龄在美国的活动计划大都是他制定的。卢斯的父亲是十九世纪后期来华的老传教士,他本人在中国度过了童年,因而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卢斯是20世纪美国新闻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办了《时代》、《生活》等著名刊物,成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时代》公司。卢斯是共和党的重要人物,他主张美国实行“亚洲第一”的政策。卢斯多次访华,并且与宋氏家族建立了密切联系。


20世纪40年代,《时代》周刊对中国抗战的报道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许多美国人正是通过《时代》周刊了解了抗战中的中国,了解到宋美龄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女性。因此,当宋美龄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时,公众要去一睹其风采。

        在宋美龄巡游演讲期间,卢斯利用个人影响在各大城市发动各界名流加入到欢迎宋美龄的活动之中,精心安排宋美龄与当地的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新闻媒体和公众进行接触。卢斯利用自己控制的舆论工具,采用多种方式为宋美龄做宣传。不仅如此,卢斯还直接参与对华捐赠的工作:他帮助过去的传教士加赛德把八个援华慈善机构合并成为对华救济联合会,说服拉门德、保罗•霍夫曼、威尔基、塞尔兹尼克和其他一些知名人士同他一起担任对华救济联合会理事会的理事。卢斯本人捐献了六万美元,他还亲自向所有《时代》杂志的订阅者发出捐款的呼吁。

   

卢斯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第一夫人埃利诺对宋美龄进行了高规格的接待。他们先后邀请宋美龄在白宫和私人住处海德公园小住,并分别陪同宋美龄出席国会演说和新闻发布会,这在美国接待外宾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宋美龄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埃利诺就到医院探望,并亲切款待。宋美龄展示了与美国总统夫妇亲密的私人关系,这扩大了宋美龄访美的影响力。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行政决策要获得国会的通过。如果宋美龄能够说服美国国会议员,那么她的求援行动就成功了一半。宋美龄是第一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她的演说在美国朝野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她演说的主题是强调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控诉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歌颂中国人民的抗日业绩,阐述正义战争必胜,呼吁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予以更有力的支援,以求世界和平。宋美龄虽为求援,但她不卑不亢,慷慨激昂,充满正气,深深打动了国会内外的听众。她说:“我中国人民根据五年又半之经验,确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败,较诸卑鄙可耻之接受失败,更为明智。”

罗斯福夫人称赞宋美龄的演说“不仅盛极一时,抑且举世无双”,“当我看到蒋夫人身着中国服装,沿着阶梯走向讲台,被四周站立的人群包围时,我不得不为她的成就而感到荣幸之至。当她演讲时,她俨然是一位斗士!”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勃罗姆说:“蒋夫人演讲时态度之优雅,揭示世界局势之透彻,运用英语之流利灵巧,不但使每一听众能了解其意义,而且能与其抱取同一见解,外国来宾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没有能超过蒋夫人的。”议员凡登堡被宋美龄的演说感动得流下眼泪,并说:“蒋夫人在参议院之即席演讲,为本人列席国会17年以来最佳之演讲词,预料国会必能用实际行动援华,不会再发出空头支票。”

   

罗斯福夫妇与宋美龄 

宋美龄的演说通过美国的四大广播网现场直播,各大报纸全文刊出,在美国公众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朝野人士纷纷写信向宋美龄致敬或邀请宋美龄去观光、演讲,每天收到信函多达三四千封。美国各界报刊杂志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多达3000余篇。

在美国,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美国的大部分媒体都是商业机构,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媒体多少具有倾向性的报道能够影响公众的态度,进而对政府决策施加压力。宋美龄非常重视借美国的“无冕之王”为自己造势。在国会演讲的第二天,宋美龄与罗斯福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美国各报记者出席人数达173人,人数之多,实属空前。宋美龄每到一地,卢斯都安排她与新闻记者会谈或者召开记者招待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巡游演讲所产生的宣传效果。

宋美龄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可以与她在国会的演说相媲美,她的个人才能和对西方文化的深刻了解在众多记者面前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位专栏作家对这次记者招待会做了这样的评价:“总有一天,他们可能让海伦•海斯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她决不会比蒋夫人演得好。”海伦•海斯是当时著名的女演员,在美国影坛享有“第一夫人”的美誉。

 

 

宋美龄在美国七个大城市进行巡回演讲,与美国公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再一次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陈廷一的《宋氏三姊妹全传》一书中比较详尽地列出了宋美龄的行程安排:32,纽约,宋美龄出席了在麦迪逊花园举行的有2万余人参加的市民欢迎会;322,宋美龄出席芝加哥市2万余市民在大运动场举行的欢迎大会;325,宋美龄出席旧金山市政厅的群众欢迎大会,并检阅了群众游行队伍;…44,宋美龄参加了洛杉矶市民在好莱坞广场举行的盛大欢迎会。这是宋美龄访美以来听众最多、最为辉煌、最为热烈的一次欢迎会,是美国民众欢迎宋美龄的最高潮。

在这一系列演说中,宋美龄运用广博的中西文化知识、流利的英语,紧紧围绕国会演讲的主题,引发了美国公众对中国战场形势的普遍关注。不仅如此,所到之处,宋美龄就到当地华侨中发表演讲,向他们介绍国内抗战的主要情况,唤起了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

    民国时期外交家顾维均在回忆录里记载:“孔令侃说蒋夫人行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公众对远东战争感到关心,从而促使美国采取积极支援中国的政策。蒋夫人预料如果能唤起美国大众认识远东战区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受激发而给白宫施加压力。孔说新近白宫曾派人到全国各处去收集群众对总统的反应。这些人回来报告说发现各地的人民,都对政府疏忽太平洋和远东战区的政策表示不满。”

宋美龄成功地利用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她以其特殊的身份、出众的才华,游说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缩短了中国政府与美国最高决策层之间的距离。她借助新闻媒体和巡回演说使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赢得了他们的同情和尊敬。“宋美龄旋风”使得美国朝野对加强对华援助事宜基本取得一致意见。

宋美龄长达7个月的访美活动使她几乎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人物。她被评为《时代》年度人物。

不容否认,宋美龄的这次访问也给美国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主要是她在生活上要求过于奢侈,例如在白宫居住时每天换四五次丝绸床单;在芝加哥不住对华救济联合会地方委员会为她提供的棕榈大厦宾馆的半层楼,却要对方再花几千美元住德雷克饭店;她的穿戴也格外奢华,经常是连鞋上都镶嵌着珍珠。

 

 

194374,结束美国行程的宋美龄,经过一路艰难险阻,终于安全返回中国。宋美龄离开美国回中国时,罗斯福即致电给蒋介石称,在与蒋夫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后,他感到两国领导人有必要就亚洲的军事合作及战后一系列问题作认真商讨。不久,罗斯福极力说服丘吉尔,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到1944年前后,中美两国在援华飞机数量,空运物质吨位和废除《排华法案》等问题的交涉上都有重大突破。1943127,美国正式废除《排华法案》,1944年上半年,美国援华空军飞机超过500架,下半年,通过“驼峰”航线运达中国的美国援华物资每月达到46600余吨。

随宋美龄回到中国的还有一笔笔或多或少的捐款。波士顿市长赠给宋美龄一张支票,以救济中国难童;好莱坞各界向宋美龄捐献美金6千元;美国荣誉会南加省分会赠献美金1千元。在美国的华侨更是慷慨解囊,如波士顿华侨抗日救援会一次就捐赠法币30万元;芝加哥各侨团捐美金68千元,法币2万元;旧金山16人组成的募捐团一日捐得法币23万元;其余团体及个人捐美金2万余元,法币353千元…对华救济联合会收到的捐款总额在1942年底就达到了1700万美元。有些捐款来自象卢斯这样有财有势的人物,但也有一些捐款来自美国的小城镇。

自日本侵华以来,国民政府试图依靠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来对付挑战东亚国际秩序的日本。然而,软弱无力的国联无法约束日本,美国无力也不愿单独对付日本。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这为国民政府争取外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中国已经坚持抗日达5年半之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盟国的援助对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宋美龄访美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一直追求的“外交救国”路线达到了成功的顶点。

 

 

宋美龄访美之所以能有如此成果,除了她的个人魅力之外还得益于其他的因素。首先,1943年上半年,中国战场被美国视为结束对日作战的最佳陆上基地。而且,罗斯福预计中国在抗日战争后能够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他将中国视为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美国政府在当时实行“联华抗日”的政策。其次,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美国人民刚刚经受了珍珠港事件的创伤。中国人民坚持抗战长达5年多之久,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牺牲精神,因而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同情和尊敬。

尽管如此,宋美龄的个人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忽视的。如果把宋美龄访美比作一场话剧,那么《时代》公司老板卢斯就是集编剧和导演的角色于一身,而宋美龄则是一个最出色的演员。在当时的中国,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宋美龄更好地担负起这个艰巨的使命。她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较之一般的外交官员有更大的活动能量。以争取美国飞机援助为例,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长期在美国活动,终不见成效,原因之一是“无法与罗斯福见面”,只得转请自己的小妹宋美龄出面在白宫直接与总统交涉,这才收获了具体结果。宋美龄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国求学长达10年之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她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在由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

历史赋予了宋美龄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一个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宋美龄成功地把一个新的中国带给了西方世界,成为当时中西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呈现给外部世界的是一种任人宰割的形象。宋美龄以她自己的崭新的风貌和对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的大力宣传,改变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陈旧看法。在中国抗日战争相当艰苦的时期,宋美龄成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一位特殊的代言人,卓有成效地在美国进行了一次外交宣传。

 

作者:刘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