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白宫:特朗普有信心本周完成谈判 ·  昨天  
参考消息  ·  “俄可能放弃被冻结资产”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霍启刚,当选新职务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台媒:王大陆还能回大陆吗?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个小故事,让你明白伤害究竟有多大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4-09-26 06: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家长在孩子面前过于沉迷手机,导致孩子产生不被关注的感受,从而引发冲突的故事。故事引发了家长对孩子陪伴方式的反思,强调了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呼吁家长要放下手机,全心全意陪伴孩子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故事背景及冲突起因

文章以一个家长与孩子的冲突为引子,描述了孩子因为感受到家长的忽视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

关键观点2: 孩子与家长沟通方式的转变

孩子通过不理睬的方式试图让家长体验被忽视的感觉,家长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方式。

关键观点3: 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一种职业。家长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观点4: 高质量陪伴的建议

文章建议家长每天全心全意陪伴孩子15分钟,通过共同活动、倾听和身体接触等方式建立亲密关系。同时强调家长需要放下手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求。

关键观点5: 文章的反思和总结

文章最后强调家长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是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提醒父母珍惜与孩子的亲密时光,不要让孩子和自己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正文

文 | 蒙粉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杏儿朗读音频
结尾曲:孙俪 - 感知成长的神奇

有一种病叫“离不开手机综合症”,病症如下:


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或者出没到一个无信号的区域,就整个人都不好了,心里七上八下,没着没落......


但是,作为家长的你知不知道,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从下面分享的这个小故事里寻找答案吧。


01

我和女儿起了冲突


忙碌了一天,下班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女儿的班主任文老师打来的投诉电话:


“思思很不像话,上课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就当没听见。问她原因,她也爱理不理的。”


女儿向来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这一点也不像她能做出来的事。我疑惑地望向她,从她脸上看不出任何端倪。


我只好向老师道歉:


“文老师,我这一时也搞不清楚状况。我先和她好好谈谈,好吗?”


接完电话之后,我忍不住问女儿:“老师说的是怎么回事?”


我试图理解女儿的行为,“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妈妈知道你不是不懂礼貌的孩子。”


女儿抬起小脑袋,瞅了我一眼,没有吱声。


“妈妈只要一个解释,又不是要怪你。”


女儿依然沉默。我叹口气道:“那你先想想吧。”


直到吃完晚饭,女儿仍然没有想和我解释的意思,直接跑到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去了。


我在她旁边坐下来,陪她看了一会儿,等动画片放完,我耐着性子问:“可以和妈妈聊聊吗?”


女儿嗯了一声,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上的广告。


“今天为什么不理睬老师呢?”我尽可能让声音听起来温和些,“是心情不好吗?”


“嗯。”女儿漫不经心地回答,眼睛依然盯着电视。


被人忽视的感觉让我非常难受。一直以来,我尽量平等地和女儿对话。


女儿曾开心地告诉我,小伙伴们都羡慕她有个通情达理的好妈妈。


而这次,我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她却视若无睹,当我的话是空气,难道我平时太过于和蔼,反而丧失了家长的威严?


一股火从心中腾地烧起来,我轰地站起身,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遥控器,啪地关上了电视,居高临下地对着女儿吼道:“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儿吓了一跳,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眼里闪过一丝惊恐和受伤。


我心一疼,但依然保持着大人的威严,下命令: “马上回你的房间去,想清楚你到底要干嘛!”


她从沙发上弹起来,身影消失在门后,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全是伤心。


我沮丧地坐在沙发上,一直没说话的老公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冷静点,你最了解女儿,应该相信她!”


是啊,我最了解女儿,她并不是冷漠的孩子,一定事出有因。


我站起来,深呼吸,冷静下来后写了一张纸条: “宝贝,你不理妈妈,妈妈很伤心!刚才冲你发火了,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


我敲了敲门,然后把纸条从门缝塞了进去。




02

事情的真正原因


两分钟以后,门开了,女儿站在门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看到我,她立刻扑过来,抱着我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抽抽噎噎地告诉我事情的原因。


原来,今天一起床,女儿就决定做一个实验——谁的话也不理。


我一边轻拍她的背,一边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


女儿从我怀里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妈妈,我不理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不开心?”


我点点头,女儿又问:“我看电视的时候,不认真和你说话,你是不是也很不开心?”


“是的,妈妈感觉非常难受。”


女儿小声地埋怨说:“我也经常不开心!妈妈,你总加班,没时间陪我玩。”


我叹口气道:“妈妈最近太忙了,但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玩了啊!”


女儿眼里噙着泪花,扬起的小脸上满是委屈:


“你没有陪我玩,滑滑梯的时候,荡秋千的时候,你都在一边玩手机!”


女儿的话如霹雳划过我的心田。


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也爱机成瘾,机不离手。


很多次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等得无聊,就拿出手机刷微信、发信息。


不知怎的,想起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我带她去公园玩耍。


她和别的小朋友玩得正开心,一次次大声笑着向我奔过来,阳光下汗水晶莹剔透,她满眼都是兴奋,上扬的嘴角全是快乐,跑到我面前对我傻乐。


直到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她才又像只快乐的兔子一样蹦开了。


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里。


孩子那么爱妈妈,渴望妈妈的随时回应,快乐玩耍时也期待和妈妈分享。


后来,女儿大了,我以为她不需要了。也许,女儿已经很多次向我投来期待的眼光,但都被我忽略掉了。


我忽然明白了:“你做这个不理睬人的实验,是想让我也尝尝被忽视的滋味儿,对吗?”


女儿点点头,怯怯地看着我。我忍不住笑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方法的确让我感受深刻。


我拉着女儿的手,弯下腰,平视她的眼睛,真诚地道歉:


“妈妈玩手机是不对。你能想出这个方法说明你很会思考,也很有自己的主见。


你让妈妈看到了自己的缺点。


但是,下一次,你可以直接和妈妈沟通,别采取这样极端的办法,好吗?”


女儿重重地点头:“明天我就去向老师道歉!”


那个懂礼貌的女儿又回来了,我决定,陪女儿玩的时候关掉手机,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03

反思:家长是什么?


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的努力, 80%取决于父亲的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会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这都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


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


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


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


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 1、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一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小草和树木。



  • 2、陪伴:倾听+身体接触


聆听可以是不加评判的,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地静静聆听孩子的诉说。


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


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


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还有,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


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全身心同在。


04

无论你是否相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