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连云港赣榆区:“小樱桃大产业”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路

农参  · 公众号  ·  · 2025-03-13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春寒未尽,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的樱桃大棚内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如云似雪的樱桃花不仅装点了早春田野,更承载着当地农户的致富希望。近年来,赣榆区厉庄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积极引进智能大棚技术,推动樱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樱桃的错峰上市,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方式翻了三番,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智能大棚引领樱桃产业转型升级


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拥有弱酸性沙土壤,为樱桃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樱桃树喜光、喜温、喜湿、喜肥,而厉庄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恰好满足了樱桃生长的需求。
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厉庄镇便开始尝试种植樱桃,并逐渐形成了规模。但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往往受到天气、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收益也难以保障。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厉庄镇积极探索樱桃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智能大棚技术应运而生。

图源:赣榆发布
如今,厉庄镇谢湖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种植示范村。走进谢湖村的樱桃种植基地,一座座现代化的智能大棚映入眼帘。这些大棚配备了先进的温控系统、湿度调节系统和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樱桃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环境参数,为樱桃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

图源:先锋赣榆
高级农艺师宋忠党是谢湖村樱桃种植基地的技术顾问。他介绍道:“通过智能大棚技术,我们可以精准控制樱桃的生长环境,使樱桃树提前进入花期和果期。这样一来,樱桃就能比露天种植的樱桃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智能大棚的助力下,谢湖村的樱桃比露天种植的樱桃提前了近两个月上市。五一前后,当市场上的樱桃还寥寥无几时,谢湖村的樱桃已经挂满了枝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采购商前来观赏和采购。由于上市时间早,谢湖村的樱桃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一斤能卖到60元左右,比露天种植的樱桃高出好几倍。
谢湖村樱桃种植大户王从平就是智能大棚技术的受益者之一。“我家有12亩樱桃园,全部采用了智能大棚技术。以前,樱桃产量不稳定,收益时好时坏。现在,通过智能大棚技术,我的樱桃产量稳定了,品质也提高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去年,我家樱桃的亩均收益达到了5万元左右,是传统种植的3倍还多。”王从平满脸喜悦地说。
智能大棚技术的引入,不仅让王从平这样的樱桃种植大户受益匪浅,也带动了整个谢湖村樱桃产业的发展。如今,全村大樱桃种植面积超8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大樱桃种植面积超1.5万亩,年总产值达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谢湖村也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樱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厉庄镇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融合的路径,推动樱桃经济多元发展。从樱桃种植到樱桃加工,再到樱桃旅游,厉庄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樱桃产业链,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源:先锋赣榆

在厉庄镇谢湖村,樱桃种植基地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每年樱桃成熟季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不仅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樱桃,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

“3月踏春、4月赏花、5月采摘、全年乡村游”,厉庄镇以樱桃为媒,融合当地自然风光,推动村庄景观、村落景区与休闲农业融为一体,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万平方米、民俗农家乐12个。农旅融合串起慢旅游产业链,每年吸引赣榆区超40万人次游客旅游采摘,拉动消费3200余万元。

图源:先锋赣榆

除了乡村旅游外,厉庄镇还积极探索樱桃产业的深加工之路。许多游客在采摘樱桃的同时,还会想要购买一些樱桃加工产品作为纪念品或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让很多樱桃加工企业嗅到了商机,厉庄镇“樱之韵”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企业最初只是一家小型的樱桃收购站,但随着樱桃产量的不断增加,企业负责人看到了樱桃加工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决定投资建设樱桃加工生产线,将新鲜的樱桃加工成樱桃酒、樱桃汁、樱桃干等系列产品。“樱之韵”樱桃加工企业的崛起,不仅解决了当地樱桃销售难的问题,也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不仅如此,厉庄镇还注重樱桃品牌的打造和推广,通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举办樱桃文化节等活动,提高了“谢湖大樱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谢湖大樱桃”已经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当地樱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





来源:上游新闻,作者:孙一鸣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头雁故事”集锦(二):梦想的种子开出了品牌的花
“头雁故事” 集锦(三):产业振兴,品牌强农!

【行业热点】

120个关键要点!深度解读2024中央一号文件
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解读及贯彻措施

《江苏省预制菜及冷链农食产品品牌发展报告》重磅首发!
《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 》重磅首发!四大看点引发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