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剪枝者
年轻人的城市、行业与生活选择助手。主推:新一线(传统一线新区与强二线城市)、新行业(传统行业新方向与新兴行业)、新朋友(同学同事之外的同辈/同类)。信息互联网时代,路径似乎无界蔓延。剪枝者协助年轻人将9-10条可能路线缩减为3-4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英特尔酷睿 Ultra 9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未来人类预热 X98、X9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联想商用笔记本新系列悦 Plus16 ... ·  3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适合本地运行DeepSeek R1的笔记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剪枝者

从万能酸到二元结构 —— 深思丹尼特的演化论

剪枝者  · 公众号  ·  · 2024-05-07 21:47

正文

1 天钩 vs 万能酸

近日看到辉格写的一篇文章,https://cuilingmag.com/article/from-universal-acid-to-crane ,介绍丹尼特哲学的关键概念,写得很好,很见功力。


辉格贴切的指出,“ 天钩造就了一种自上而下瀑布式的世界观,性质、意义和理由皆从天钩所在的源头流出,润泽所至,万物便被“赋予”了性质、意义和理由。”

天钩skyhooks,与万能酸universal acid相对。天钩认定有一个固定的原点,一切由此导出,原点本身不再允许追问。万能酸拒绝这种原点崇拜,认为假设的原点之外还有条件、此条件之外也还有进一步的其他条件,没有尽头。原点也要服从演化的过程,原点并不单纯,并非真理。


天钩与万能酸,是丹尼特在他的伟大作品《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创造的一对关键概念(比喻),用于阐发当代新达尔文主义演化论。其核心主张是,在生物领域,自然选择的单位是基因,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首先用基因及其衍生物的多层次演化来解释;在文化领域,自然选择的单位是弥母meme(又译模因),人的心智、心灵、文化,都可以被诸多meme层层叠叠的累积演化所解释。 文化与生物也不存在判然的界限,文化也是在基因塑造的多层结构的基础上再调用新的符号工具而渐进形成的。


所以,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演化是一种万能酸,一切生命现象、文化现象、乃至类生命现象,都逃不过演化的解释。


2 工程 vs 本质

虽然丹尼特的论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但这种演化思维并不流行。演化思维很反常识,要求太多的步骤,无论思考、还是操作,都很长、很累,像永远做不完的工程。而它意在取代的朴素思维则很亲切,无需思考太多,那里有个终极,就是许诺的目的地。


天钩反映一种自然思维倾向:本质论。它在人类思维的演化中很有作用:先定住一个因素,再据此言说,这至少可以允许一长串话语和文字的形成。即便在数学和科学诞生之后,众人也乐意使用天钩,作为不再追根究底的省事“神器”。

但按照万能酸,则没有什么根或底。一切本质之物,不过是暂时的休息驿站而已。引入现代网络科学的视角,所谓的原点,其实只是一个进出链接较多的节点,即热点。原点与其他点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只是频率和概率性的。


一切皆概率。我们看到的高频存在事物,如个体,如种类,如心灵,如道德,如文化,并没有什么本质,而只是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特征事实。我们关心这些事实,经常使用它们,像工具一样对待之,不必以为它们有什么本质。


操作工具,总是比信赖本质,要累一些,行动或思考的步骤要长一些,因此,不流行。不过,它更有趣,可以有丰富的展开空间;本质,则很单调。


3 演绎法 - 形而上学 vs 辩证法 - 演化论

在思维方法上,天钩对应着(假说)演绎法。演绎是从一般推导特殊,一般是假设,特殊是由假设推导的各种命题。


假说演绎思维的基本形态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在五个公理的基础上,推出众多定理和命题。它的更抽象一点的形态,则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s,代表理论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柏拉图将一切概念都一层层归结为对最纯粹的理念(真理)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则第一次构造了完整的形而上学,将万事万物都纳入到目的论的等级体系中。


后世再依据这些思想,提出存在链条,只是用唯一之神代替了最纯的理念或最纯的形式,在God之下,则是有思维之生灵,然后是动物、植物,然后是石头、沙子和土。每个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本质。

并不需要等到达尔文的演化论,思想界才意识到演绎法的原点本质主义的缺陷。晚年的柏拉图,就天才的诊断了假说演绎法的问题。在较少得到讨论、但却极为深刻的《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少年时我还很天真,以为世界存在一个原点,真理是唯一的,而现在我老了,想得更多,怀疑那唯一者真的存在么? 为什么它就不能不存在呢?

一众喜欢辩论的人请求老年苏格拉底(即晚年柏拉图)说出他的新思考。柏拉图说,我们不必否认过去多年的工作,只需要在此之外加一组对偶的假设。

过去我们假设,如果唯一的真理存在,If the One is, 然后推出许多命题;现在我们再补充一个对立假设,如果唯一的真理不存在,If the One is not,然后看看可以推出什么。

人们不禁为柏拉图伟大的自我怀疑所震撼。据我所知,这也是人类思想史上,首次有人提出二元对偶的推理系统。

是的,在晚年柏拉图那里,至少从假设上,世界就是二元的,而鉴于这种二元假设的分类方式是完备的、不重复的,它实际上就是描述了整个世界。换言之,世界是二元的。

就我个人所见,后世所谓不重不漏的分类要求,也是在伟大的《巴门尼德篇》里首次出现的。


然而,柏拉图的这种从自我对立的双起点出发的辩证推理,没有得到后人的发展。现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又通常被认为太极端了。


真正攻破原点演绎法的,还是演化论。演化无须起点或原点,可以随时“从中间开始”,如丹尼特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所说。在万能酸的视野下,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原点,只有永恒不息的传承、变异、选择、积累、再传承。一切都是特殊的、偶然的、变化的,无法先验演绎出来,只能事后“回溯加冕”。


4 二元、无限元与概率


很容易想到,既然世界是二元的(在第一层假设上,2^ 1),二元之任何一元,再作不重不漏的对立分类,就还可以分成下一层的二元、三元、多元。简便起见,假设第二层还是二元。这样,单纯从第二层看,世界就是四元的(2 ^ 2)。


然后,我们再为第二层的每个元作不重不漏的对偶分类,到了第三层,就有八元(2^ 3)。


依此类推,在第n层分类上,世界是2 ^ n 次元的。当n足够大,世界因此就变成(近似)无限元的。


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文化)是多元的、无限元的。


无限元并不神奇,只要把二元一级级展开就可以了。你可能想到,这就像博弈论的决策树,一旦决策分支按二元展开,每步展开又有二元分岔再展开,很快就会遇到指数爆炸,无限趋近无限元。这里提出的只是无限元的一种简单构造方式,其他方式还有很多。

大自然气象万千,大社会无奇不有,我们可以耳闻目睹,或可概念想象。在无限元的演化空间里,无所谓起点、终点,只有不停的变化,间断以临时的休息。


当我们从演化论的视角去讨论物种的起源、心灵的起源、意识的起源、财富的起源、现代性的起源,我们并不认为起源处有什么神奇的第一推动,而只是将事情发生的起点追溯到我们当前愿意停下来的临时位置。这一切只是操作所需,而非本质如此。

这个临时停泊点是概率性的,是在无数可能路径空间里极有可能演化出所论对象的地方。如果本质论和天钩呼应假设原点的演绎法,演化论和二元、多元、无限元思维,则需要概率论。演绎思维,是概率思维的一种特例(对此,我有一个比较综合的解释: 三代科学与社会分析 )。


5 二元对偶结构


而这个概率性的、可演化度较高的、临时停泊的位置,在结构上也很可能是二元对偶的,就像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又像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或者,用社会经济文化的例子,就像古代社会的礼尚往来、熟人关系的人情往来、现代信用的资产负债表。

谈到这里,我想我已经超出了演化论的万能酸视角,进入到二元结构视角。万能酸不认可本质论,但它还没有提出高概率可演化的一般结构。非本质论,对应演化的变异和自然选择;二元对偶结构,对应演化的积累保存机制。

很多年来,尤其是阅读丹尼特的伟大、令人着迷、极具震撼力的诸多著作以来,我都为演化的一般积累机制问题而迷惑。

丹尼特分析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演化过程,从意识到自由、从心灵到文化,但他似乎很少着墨于积累机制。他很早就接受了他的好友道金斯的meme学说,以此作为文化选择的单位,与基因作为生命的选择单位相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