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阳明心学:取之不尽的宝藏。
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自此之后,追随者无数。
明朝扳倒奸臣严嵩,肃清朝纲的阁老徐阶;架空皇权,开启改革,为大明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启蒙之父的黄宗羲,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
清末改革,救亡图存,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严复、胡适,这些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
到了近代,蒋介石更是痴迷阳明心学,不仅自己研读,还让自己的儿子研读,更是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毛泽东自青年开始,就视王阳明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获益匪浅。
2. 心学的三个部分。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理是通过格物求来的。但是王阳明曾经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场。后来王阳明在龙场,置身石棺之中,才终于悟到,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道的理一定要与现实发生联系才有意义。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3. 毛泽东学到的两点。
毛泽东将王阳明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更是称其为自己的“传教之人”,他把阳明心学归纳为两条:
一在贵我,一在通今。
-
贵我者,“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者唯我”;
-
通今者,“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惟目前”。
所谓“贵我”,就是指“心即理”;所谓“通今”,就是指“知行合一”。
心即理:
既然道理不必外求,那么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完善自我就可以,只要自我成熟完善了,那么事功不过是水到渠成。这让毛泽东摆脱了早年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宇宙在我心中,我心即是宇宙,更是让毛泽东有了吞吐日月的气魄。一代伟人的气象就此成型。在后来毛泽东的诗词中,那种睥睨山河、指点江山的气势便是由此而来。面对中国纷乱的时局,也就有了从容不迫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