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中国年度三大车展之一的成都车展的盛况和变化。文章指出,随着汽车市场的繁荣,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价格战成为了一种竞争手段。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在车展上呈现不同的表现,有的降价保量,有的观望。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也让外资和合资品牌面临压力。文章还提到了汽车行业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如车企投入华为怀抱,车展意义发生转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成都车展成为车企理性投入的重要平台
今年的成都车展,车企们投入极度理性和克制,更注重实际销售,而非过往的炒作和宣传。
关键观点2: 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面临压力,开始降价保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不得不降价以保量,应对市场份额的下滑。
关键观点3: 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
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对外资和合资品牌形成了压力。
关键观点4: 车展意义发生转变
随着汽车行业的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车展的意义也开始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展示和宣传转变为实际的销售和服务。
正文
来源 | 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不到
8
万的丰田和大众,
12
万的本田,
13
万的凯迪拉克,
19
万的奥迪,
20
万的宝马
......
三年来中国车市前所未有的繁荣,与之鲜明对比的车市“内卷”严重,今年更是“血海”竞争,各家品牌呈“冰火两重天”之景,有的败退,有的欣欣向荣。
打了三年的价格战后,合资倒下了,豪华在观望之中,自主品牌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就像车企在“火热”的成都,参与的“冷静”国际车展一样,大家都开始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作为中国年度三大车展,相比于北上广车展而言,今年的成都车展,无疑是一场车企们投入极度理性和克制的一次,因为它们真的是在“卖”车,车展的意义正在开始发生转变。
一个时代的结束,注定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良币驱逐劣币”谁说国际车展,就不能都是国产车了?
成都车展首日,张朝阳正在直播英语课,周鸿祎、雷军等汽车圈“网红”也在忙着别的事情,没有到场……
与
4
个月前北京车展人声鼎沸不同的是,无论是从传播声量,还是从车企大佬的注意力上看,作为
2024
年下半年国内的首场
A
级车展,成都车展怎么看都略显冷清。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
4
月的北京
/
上海车展(两年一届错开举办),
8
月的成都车展,
11
月的广州车展,并称中国年度三大
A
级车展。
所谓的
A
级车展,不仅是汽车行业的盛会,也是了解行业动态、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发展的重要窗口,因此各大车企都会选择在成都车展上亮相新车、发布新技术。
本届成都车展,
130
家参展企业集中亮相,展出车辆超
1600
台,比
2023
年多了一款新车。
在这场
A
级车展上,“大幅度降价”成为了一个关键词,与此前车企大佬、网红频繁出圈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不同,成都车展的“声量”显得小了很多,车展上发布新车或者技术的品牌明显也在减少,仿佛转折之间大家都开始现实起来了,那就是——卖车。
除了大众和现代外,本田、丰田、福特、标致、马自达、别克等合资厂商集体后撤,不再在成都车展举办品牌发布会。豪华品牌也是如此,除了宝马和凯迪拉克外,雷克萨斯、沃尔沃等也没有举办发布会的预期。
想想也是,
2024
年汽车市场极度内卷,大部分厂商已经等不及在车展上发布新产品,与其场外竞争品牌热度,不如静下心来“馆内卖车”!
成都车展俨然已经化身为一场大型的经销商比价现场:
11
万的丰田凯美瑞、现代索纳塔,
17
万的凯迪拉克
CT5……“
闻所未闻
”
的价格在成都车展屡屡出现。
凯迪拉克、沃尔沃的多款车型,现金优惠幅度均在
10
万元以上。其中,接近
30
万的凯迪拉克
CT5
豪华型在成都车展现场裸车仅
17.97
万元;
接近
20
万、有着“局长车”之称的帕萨特,成都车展上裸车仅
13.19
万元;
凯美瑞曾被视为中年男人的
“
神车
”
,在某汽车平台中级轿车销量榜中常年排名前三。如今,
2024
精英版凯美瑞从
13
万到
12
万再到
11
万,只用了
3
个月时间。
广汽本田也
“
不甘落后
”
,其近
20
万的
B
级旗舰豪华版车型雅阁,现场累计优惠后裸车价仅为
12.28
万元。
可以发现,在成都车展现场,决定销量的不是过往
“
爬车顶
”
的维权者,而是实打实的价格。
哪怕德系车的王者大众,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不到八万的
SUV
“惊炸”成都车展。
这是大众最后的倔强吗?途岳新锐
7.99
万起,这虽然算不上“腰折”,但也有六折了。
很明显,合资车企已经无法再忍耐被忽略的市场地位,而是要主动出击打价格战了。
其实今年以来,上汽集团合资的大众和通用过得都不怎么好,通用销量断崖式下跌;就剩下大众还撑着,上半年累计微跌
1.5%
,而且大众可以打的牌估计也不多,
7
月份大众销量也同比下降
18%
。
过去几年,上汽大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己几乎完全丧失了话语权,甚至是传播主导权。
以往帕萨特换代,途观新款上市引发轰动的那种情况,几乎不再发生。
远虑近忧之下,大众不得不降价,更是在成都车展抛出“六折王炸”,降价保量之举非常明显,刹停持续下跌的市场份额刻不容缓,“德系王者”大众也“卷疯”了啊!
德系车在“大降价保量”,日系车却早已卷不动了,至少这次在成都车展的表现是这样的。
这次成都车展,感觉日系车想“躺平”了,日产汽车直接没有参展,以两田为代表的日系展位门可罗雀,唯一还在努力挣扎的就是用来“走量”的
A
级轿车卡罗拉,低配款起售价降至
7
万元区间。
所以别再说什么
BBA
降价了,再降也不会到
10
万级,因为这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外加上这两年日系品牌在华集体
“
失速
”
,就连最抗造的丰田也
“
霸道
”
不起来了!
2020
年,一汽丰田卡罗拉年销量达到
35
万辆,月均接近
3
万辆。到了
2023
年,其年销量暴跌至
18.3
万辆,跌幅近
48%
,可以说是
“
腰斩
”
了。
零售数据显示,
2024
上半年,卡罗拉销量为
53098
辆,其中
6
月销量为
8870
辆,较去年同期的
21900
辆同比下滑
59.5%
,一代神车就此跌落神坛。
其实,丰田这一波价格
“
大跳水
”
,也是被逼出来的,根本原因就是销量下降,或者说是告别了躺赢时代!
2022
年丰田结束了连续在华十年销量正增长,
2023
年,丰田在华销量为
170.1
万辆,同比下滑
1.7%
;
2024
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10.8%
,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在
6
月份的销量同比分别下滑
19.2%
和
10.5%
。
无独有偶的是,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产汽车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以东风日产为例,
2024
年
1-7
月累计销量为
36.83
万辆,同比下滑
4.80%
。
由于销量惨淡,同为日系豪华品牌的本田讴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英菲尼迪如果不能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在华销量困境,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讴歌。
很明显,风光了几十载,日系车在新能源转型浪潮席卷下,开始有些卖不动了!
日系车不再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一方面是其本身创新不够,同时,中国国产新能源车品牌的崛起也是重要原因,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一样的价格下,中国品牌比外资、合资品牌车型配置更高、空间更大、性能更佳,外资、合资品牌只能被动向中国品牌的定价靠拢,甚至价格更低,才能换来销量。
成都车展合资品牌“大降价”,可以看做是合资车企的一次被动反击,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击。
2024
年一开年,全球汽车市场就开启
“
地狱模式
”
。
规模空前的新旧势力大战,让车企极度焦虑,也让整个汽车市场硝烟与喧嚣不止。
今年
4
月小米
SU7
上市,引发
“
鲶鱼效应
”
,小鹏、问界、极氪、极越、昊铂等品牌或降价,或推出限时权益,一汽丰田、奇瑞、吉利、蔚来等车企均推出置换补贴。
据乘联会统计,仅今年前
5
个月就有
136
款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
2023
年全年的九成,超越了
2022
年全年的降价总规模。
很明显,
从燃油驱动向电动化驱动的大变局中,车市内卷的直观体现便是价格竞争。
每年八月底举办的成都车展,可以说是下半年车市的风向标:
比亚迪汽车单独成馆,展馆人气爆棚,发布了新的王朝系列
-
夏,开始往更多细分市场发力;
蔚小理不再打“口水战”全力卖车,极氪汽车、阿维塔汽车、极越汽车、岚图汽车这样的新一代新造车的代表纷纷发布新车,力图抢占市场;
华为在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加,鸿蒙智行大棋而行,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投入华为怀抱,开始上车华为智驾或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