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时代下,以“ABCDT(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飞速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错过程中,逐步实现交叉融合应用发展,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城市信用这一领域,“ABCDT”发挥各自的引擎力量,形成联动矩阵、深度融合,从不同层面发力,共促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加速落地。
中国步入数字化时代,信用已经成为完全可以量化并且通行于全社会的动态、多维度数据,国内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迎来新的发展起点。而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城市信用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的相对完善,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成为可以迅速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随之而来的是,
信用问题不再只是受到传统道德的监督和制约,更是受到科技的监督。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大到银行系统、公安系统的监督,小到闯红灯人脸识别记录,一系列高科技的利用,助力信息的共享和全面覆盖的信用检测,为社会诚信提供了新的防线。
当前,中国信用体系正在经历一次演进:首先,
评估维度多元化
,从单纯依托金融体系数据向跨领域跨行业融合数据演变;其次,
参与机构多元化
,信用服务机构围绕信用市场需求提供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细分领域的各类部门、企业共同参与转变;最后,
应用场景多元化
,通过市场化不断推动信用产品和应用场景的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信用的价值和作用。
在演进过程中,需要大数据深度参与这一点毋庸置疑。基于海量的信用数据,
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取其中的价值,形成反映各类社会主体信用状况的大数据,实现精确预测、科学决策、智能预警、统筹管理、风险防控等应用
,
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
其中,打造信用数据平台,实现诚信数据共享、互通,是诚信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用大数据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诚信数据平台势在必行。
根据大数据来构建出各个领域的城市信用体系,有助于形成城市信用管理联动效应。比如,山东省济宁市联合九次方大数据建成全市公共信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在法院、财政、交通、社保、环保等多个领域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来形成信用体系,并且落实到运用上,从而有效地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这一切,体现的正是大数据在信息采集和管理运用上的价值,为城市信用护航。
然而,由于海量多源的数据存在,数据从清洗到转换、挖掘,价值挖掘的好坏特别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应用是否到位,擅长大数据技术的公司在信用评估领域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九次方大数据
作为城市数据资产运营商,在城市信用探索过程中,以技术为支撑助力
呼和浩特市打造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以其归集的个人信用数据为基础,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信用评分。评分从信用能力、公共信用、职业信用、金融信用、行政信用、司法信用六大维度,涉及18类180个评分指标项,对个人工作情况、司法记录、信贷记录等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达到真实、客观、全面个人信用评价。
当然,信用评估结果并非也不应该一成不变,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个人信用,也要实现在发生异动时能真正地洞察个人行为的原因,并做出信用决策。应对这一问题,就需要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大展身手。
信用不是独立分割的,它与场景息息相关。不同场景需要的信用权重不同,想要做到评估维度多元化,离不开
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算出一个动态的权重,再依据合适、精准的场景进行测算,并根据实时变动跟进优化。
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提出,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将城市看作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实验室,以实现实时、全面的数据收集和应用落地
。
近年来,对于城市信用,人工智能渗透的发展步伐从单点突破向多点开花迈进,理念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即不再是简单地提供当下的需要,而是结合大数据技术,更多地创造新的或升级现在的应用场景,智能化现有的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
基于此,九次方大数据以人工智能数据源服务商为定位,
在人工智能场景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也涵盖城市信用场景的探索。例如,通过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电力部门掌握的用户窃电行为进行判断与提醒;通过U-Net人工神经网络,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的监管;通过图数据库与图算法的使用,能够对公安经济侦查部门调查的洗钱和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侦查与取证。
以城市为单位,每一秒钟产生的数据大到惊人,这对带宽要求太大,而且在很多城市场景中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非常苛刻。这就要求,
城市中的亿万节点必须全面“智慧化”,能够自我计算、分析、处理,减轻后台压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运算效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想要真正落地,必须要求物联网、云计算的加码
。
物联网技术将具有移动终端、RFID、传感器等等智慧化模块的末端设施,通过短距离通信、有线长距离或者无线和设备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可满足城市对资源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化管理;云计算技术,以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为基础,让城市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求,从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词中获取与之相适应的软件服务、存储空间以及计算能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在实践中会发现,关于信用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信息数据来源的可信度,数据归集共享问题,数据价值权益归属及分配问题,第三方信用评价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安全性问题等,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上的绊脚石。
这时,区块链的优势就开始显现。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
《经济学人》杂志曾把区块链比喻为“信任的机器”,这种机器让政府、企业、公民作为平等的节点呈现在分布式网络上,共享一部不可修改的交易总账。
城市信用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真实可靠的城市企业和个人的基础行为信息和数据。区块链能够对数据进行安全、高效、透明的存储,在数据信息确权的同时,保证行为数据产生者的隐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解决了社会交往中的信任构建难题;能够完成链上利益的公平分配,确保整个链的目标一致、成员的行为规范;能够代替第三方完成对信用的管理,而且管理得更高效、更安全,促使对第三方的质疑转化为对机器的信任。
着眼于区块链的引擎力量,九次方大数据积极布局,通过在各地开展实践,推进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使用。与全国80多个地方政府合资成立城市大数据应用及数据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在服务当地的同时,发挥出落地区块链技术的渠道优势,先发完成政府数据区块链应用的整体布局。
对一座城市来说信用品质能否做到不断提升,不仅事关城市荣誉与形象,更关乎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兴衰存续。未来,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进程中,“ABCDT”这些关键技术的分工协作、融合聚变,将推动城市信用体系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