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玩的数学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男人的内裤,怎么这样了?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情侣开房后给了差评,商家无奈极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玩的数学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五十一)

好玩的数学  · 公众号  · 数学  · 2021-03-28 08:36

正文

作者 | Daisy(好玩的数学专栏作者)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五十)


第十四章 一百以内的运算


第二节 编乘法表和背乘法表


前面已经和孩子一起编制了二的乘法表,又一起学习了五个五个计数,这一节,和孩子一起编制剩下的乘法表,并找找其中的规律。

参见 笔记三十六 笔记三十八


咱们一边编制乘法表,一边来找找规律。


一、二的乘法表


把“二的乘法表”放在第一个。

第一步——准备一张1-19数字方阵,让孩子把2的倍数圈出来。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整理出乘法表,并大声读出来。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第三步——可以编一个小故事。


比如,有五个小朋友,每人得到两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呀?


5×2或2×5,二五一十,一共有10个糖果。



第四步——准备一张1-100数字方阵,让孩子把2的倍数圈出来。


第五步——让孩子观察表格,找规律。


根据孩子的观察和表述,家长记录下来。


比如:都是偶数/双数;


比如:中间隔1个数;

……


二、五的乘法表


“五的乘法表”比较简单,放在第二个。


书中建议可以编制到60,有利于后续孩子学习“时钟”。

第一步——准备一张1-60数字方阵,让孩子把5的倍数圈出来。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整理出乘法表,并大声读出来。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第三步——准备一张1-100数字方阵,让孩子把5的倍数圈出来。


第四步——让孩子观察表格,找规律。


根据孩子的观察和表述,家长记录下来。


比如:最后一位数都是5或者0;


比如:中间隔4个数;

……


三、三的乘法表

第一步——准备一张1-29数字方阵,让孩子把3的倍数圈出来。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整理出乘法表,并大声读出来。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一二,三五一五,


三六一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第三步——准备一张1-100数字方阵,让孩子把3的倍数圈出来。


第四步——让孩子观察表格,找规律。


根据孩子的观察和表述,家长记录下来。


比如:答案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比如:横着看,隔2个数,竖着看,也是隔2个数;


比如:答案是斜着的(还挺美观);

……


四、七的乘法表


四表、六表、八表与二表类似,九表与三表类似,大家可以自己操作,这里再说一下七的乘法表。



第一步——准备一张1-69数字方阵,让孩子把7的倍数圈出来。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整理出乘法表,并大声读出来。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



第三步——准备一张1-100数字方阵,让孩子把7的倍数圈出来。


第四步——让孩子观察表格,找规律。


根据孩子的观察和表述,家长记录下来。


比如:答案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


7的倍数是比较难找规律的,或许正因为难找,所以有了关于7的倍数的游戏——从7开始往后数,每次加7(7的倍数),说错的人受罚。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家长和孩子轮流,从7开始往后数,每次加7。


家长说7,孩子说14,家长说21,孩子说28,一直说到98。


还可以变换一下:家长和孩子轮流,从100开始往回数,家长说93,孩子说86,一直说到2。


在编制上述乘法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比如,二的乘法表中出现了“二五一十”,在五的乘法表中又出现了“二五一十”。


在编制过程中,不需要刻意省略,这个过程可以加强孩子对于“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在后续背诵乘法表时,就可以省略了。


五、迭代式分拆型乘法的概念引入


再介绍一下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王永晖教授的乘法概念引入方法。


对于孩子学习乘法,编制乘法表非常有帮助。


内容详见视频( https://b23.tv/mYBe2C )。


孩子在学习连加后,引入乘法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比如:上述那个小故事。


有五个小朋友,每人得到两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