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骨质疏松病例为8800万,医疗费用每年约150亿元。60岁以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男性为4.6%,而女性高达61.8%。约1/3的50岁以上的中国女性有脊椎部位的骨质疏松。全世界50岁以上的人群有1/8的人会发生椎体骨折。一旦发生髋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超过24%,30%的人会残废,超过50%的患者将永远无法完全恢复,其危害超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三种癌症对老年妇女所造成的总危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骨骼系统疾病。与增龄性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松质变化显著。绝经后的早期骨转换最为活跃,也是骨丢失最为严重的时期。
骨的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表现为骨丢失。许多因素影响骨代谢,但在围绝经期,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生长因子相比,雌激素的减少是骨质疏松的最关键因素。雌激素缺乏后,破坏骨头的细胞活性大大增加,骨丢失以松质骨更明显。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性骨丢失开始于35岁左右,平均每年骨丢失率为全身骨量的0.3%~0.5%,很少超过1%。雌激素是抑制骨吸收的,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时,骨吸收增加,从而加速骨丢失。绝经后第一年,由于雌激素缺乏,骨丢失就加速到10%。在绝经的头10年内,以平均5%的速度骨丢失。60岁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是同龄男性的10倍,因此女性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围绝经期患者会常常感觉到四肢酸痛,以脊椎关节最为明显。通常是因为小梁骨发生微骨折引起的。当体位发生变动时肌肉和韧带受到牵拉,因此出现起坐痛、前屈后伸痛、行走痛、翻身痛及卧位痛等。
大家普遍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身材变矮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妇女到70岁的时候会比绝经前矮10cm,当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尤为明显。
以不伴随局部红肿及发热为特征,有些女性自行用伤筋膏无法止痛。
常发生椎骨骨折、腕骨骨折,65岁以后髋部骨折增多。7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既有绝经因素也有增龄因素。
许多老年人盲目地以为缺钙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自己盲目补充钙剂治疗。但事实上补充钙剂几乎不能降低骨丢失的发生,因为缺少雌激素和维生素D的时候,钙是很难被吸收的。大家不妨留意年轻人,整天蹦蹦跳跳,不需要补充钙剂也很少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因为她们体内有足够的雌激素和维生素D,仅仅食物中的钙吸收就可预防骨丢失了。所以雌激素补充治疗是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这在学术界是非常肯定的。由于这种变化缓慢,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发展,因此这被称为“无声的杀手”,一旦机体衰老,骨质丢失,骨骼进入“高危期”,有时很小的磕碰就有可能导致骨折、或因下肢骨质疏松导致支撑力不够而摔跤。
低骨峰值
与遗传、生活方式及营养因素有关。白种人骨峰值低于亚洲、拉丁美洲妇女、而亚洲、拉丁美洲妇女的骨峰值低于黑种妇女。
除自然绝经外,任何年龄无论任何原因导致雌激素缺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引起骨量丢失,都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人工绝经比自然绝经妇女骨丢失更加速,早期骨质丢失率为9%。
蛋白质是合成骨质有机成分的主要来源,饮食中蛋白质、钙和微量元素不足、维生素D缺乏或由于消化道疾病致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减少,可影响新骨形成。妊娠、哺乳期未及时补充足量的钙也可丢失较多的骨量、导致骨质疏松症。
研究发现吸烟女性骨丢失大于非吸烟者,且吸烟妇女内源性雌激素浓度较低,并且绝经年龄较早。过量饮用咖啡导致尿钙排泄增多酗酒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改变肝脏中维生素D代谢,导致钙吸收不佳。
骨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老化受众多因素会影响,而运动负荷是重要因素之一。众多研究表明运动负荷可以增加疏松骨量,但不能补偿因性激素缺乏而造成的骨丢失。如果运动负荷停止,则骨量可以再度丢失。故需不断的运动负荷刺激。
骨质疏松症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及时合理补充雌激素,可有效预防骨丢失。让你老年后仍有“平步青云”的身体。
来源:温州计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