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发现,无论是卖“极草”,还是做凉露酒,张雪峰选择的产品都自带话题价值。
从“极草”虫草粉片的面世、热销到暂停,来自市场的争议从未消褪,不仅媒体质疑,就连青海当地的友商,也忍不住出来放话试图戳破“极草”粉片的神话。
另外,行业监管部门对于冬虫夏草的政策一直不太明朗,张雪峰执掌下的青海春天冬虫夏草业务也多次遭遇“被黑户”的尴尬。
就是在这种惊心动魄的跌跌撞撞中,习惯抗压、善于解压的张雪峰,积累了数十亿的财富。
2009年,“极草”系列产品食品证被取消,2011年极草产品转型“中药饮片”,随着冬虫夏草重要饮片炮制规范被撤销,“极草”的身份一变再变,直到2012年青海春天成为冬虫夏草保健食品试点企业之一,极草系列产品才得以继续销售,到了2013年,青海春天在冬虫夏草市场占有率约50%。
2016年第一季度,“极草”产品停产,伴随着多年的市场争议,监管政策逐渐明朗,“极草”慢慢消失在公众视线。青海春天“极草”业务贡献的8成营收一去不复还,公司业绩也一落千丈。
但是,
只要一提冬虫夏草,公众第一印象仍然是青海春天。
选择凉露酒切入白酒行业,同样也有不少话题价值。据说,这种酒主要解决了吃辣人群如何解辣的痛点,这也是当下流行的火锅消费场景中的隐性诉求。至于到底能不能解辣,恐怕得喝了才知道。
这种基于消费人群“想吃辣、又怕被辣”心理的白酒产品,和想吃虫草、又不方便吃的“极草”,卖点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