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17 小时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17 小时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0 小时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0 小时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早10点!“知危险 ...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艺人任贤齐,被处罚 ·  2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艺人任贤齐,被处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你对改变敏感吗?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0-04-24 11:46

正文





对变化敏感,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记得在受训的时候,老师经常带我们看她的咨询录像。她会问:


「你们觉得这对夫妻跟上次来有什么不一样?」


要识别出这种不一样并不容易。如果缺少对变化的敏感,你很容易要么没看出差别,要么只说了自己想象中的差别。这时候,她就会指给我们看:


「你看这对夫妻的谈话比上次柔和了很多。」

「丈夫在这个议题上妥协了。上次他却没有。」

……


这种对变化的敏感,也变成了咨询的手法。老师有一种本领,她能跟很多所谓的病孩子谈话,这些原本不太说话的人,跟她谈话时很容易就变得很投入,能说出很多打动人的话。有一次,她让一个原本抑郁的女生谈了很多内心深刻复杂的感受。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


「这个来访者原本谈话是蔫蔫的没什么劲,可是在讲到减肥的时候就忽然有了劲头。所以我就在减肥的地方多讲一些多讲一些,一直讲到她有了不一样的状态。」


原来这也是因为对变化的敏感来的。


最开始我以为,这种对变化的敏感只是对咨询师的训练。慢慢地我发现,培养这种敏感性,也是引导夫妻改变的关键。很多夫妻就因为缺少这种敏感,才陷于无法改变的困境。


前段时间我就见了一对夫妻。刚来咨询室的时候,两人都带着很大的怨气。妻子说:


「我丈夫是一个很苛刻的人。他总是抱怨我这不好那不好。因为他总抱怨,有时候我都怕跟他在一起了,总是提心吊胆,就怕他忽然看到哪里没做好,又开始抱怨。」


丈夫则忿忿地说:「如果你做得好,我会抱怨吗?老师你不知道,我老婆从来不给我做饭。每次我下班了,回家想吃口热饭都没有。至于家务,那就更不用说了,儿子的书、玩具总堆得到处都是。看到这些,我当然心烦意乱。」


妻子的乱也有她的理由,这个就按过不表了。单是看这段话,你看到的是很多夫妻关系的常态:


妻子在埋怨丈夫太苛刻,丈夫在埋怨妻子太邋遢。两人都在说自己的苦,怨对方不肯为自己改变。


可是,既然两人都这么痛苦,真的没有人尝试过改变吗?


其实并不是。妻子紧接着说,其实我是有尝试过一些改变的。她说:


「有一段时间,我很想改善跟我老公的关系。我觉得这样日子太痛苦。所以有一天,我就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做好饭。等他下班回家。他一开门,我就主动上去拥抱了他。结果他只是很生硬地接受了。虽然我抱着他,我就感觉到他的眼光在我后面巡视,就像一个检察官一样。他环绕房间审视了一遍,最后说:


「那边还有几本书没收拾好。」」


想起那时候的委屈,妻子就哭了。她说:「我一下子就泄了气了。当时我就骂自己,为什么要为他改,他不值得!」


我问丈夫对妻子说的这段是否有印象。很奇怪,丈夫说,他忘记了。他记得的只是无论他怎么要求,妻子都不肯做出改变。


改变是需要被看见的。否则它就会变成一种不被理解的委屈。可是为什么这个丈夫看不到呢?不是他记性不好,是他习惯了用固定的眼光看她的妻子。这个固定的眼光让他只会搜索妻子邋遢的证据,就像一种自动化的反应一样。于是这些珍贵的改变的尝试,由于得不到回应,淹没在了夫妻互动的汪洋大海中。


这种对变化的不敏感,不只是认知上的看不见,也包括情感上的不想看见。就好像,如果我们看见并欣赏对方的改变,就失去了理直气壮埋怨对方的理由。而不埋怨对方,也常常意味着我们要放下长久的委屈和伤害一样。于是我们一边渴望对方改变,一边又拒绝看到对方改变。


一般当夫妻闹矛盾的时候,人们是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人们总爱说,「我不改,要改他先改」、「凭什么我改,而不是他改」。可是有时候,就算对方做出了改变,要认得和欣赏这种改变,也不容易。甚至有时候,它跟主动改变一样难。


我见过另一对夫妻。妻子嫌丈夫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像块木头,不肯改变。她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被需要。于是在这个咨询里,我让丈夫说了很多他内心的委屈。丈夫从最开始的不说话,慢慢开始袒露心迹,说自己不是不需要妻子,只是因为尝试了几次没有得到回应,慢慢就不敢需要,缩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可是这样的状态也很孤单,他也希望能有妻子陪。最后丈夫说:


「不是说我不能改变。只是我没有办法一下子完全变成另一个人。我只能慢慢改。」


我问妻子,听丈夫说这些,是否对丈夫有一些新的认识。结果妻子说:


「没什么新的认识。这都是我知道的。他就是不想改。」


听到妻子这么说,丈夫马上又陷入了沉默了。


如果是在受训的咨询师,那妻子大概就是那个看不见变化的糟糕的咨询师。


她抱怨丈夫不肯袒露内心,可是丈夫明明说了,她看不到。她说丈夫不肯改,可是丈夫明明说自己愿意改,她也看不到。


当然了,这个妻子看不见,也有她的理由。咨询师看的是别人的故事,而这个妻子是身在其中的。她对变化不敏感,也许是因为她还生丈夫的气,也许是因为她已经失望太多次,再也不敢希望了。无论如何,这些情绪都变成了她对丈夫的成见。几乎所有处于长期没法解决的矛盾的夫妻,都会有对彼此的这种成见。他们想要对方改变,却又因为受困于这种成见,让他们想要的改变变得不可能。


婚姻专家高特曼说,那些关系良好的夫妻,不是不会吵架,只是在吵架后,关系的一方面总是会抛出一些「橄榄枝」,一些善意的举动,讲和的信号。而另一方总是会接住这些「橄榄枝」。这些夫妻好像训练了另一种敏感:对善意信号的敏感。而正是这种对改变的敏感,能够帮他们走过夫妻矛盾的泥潭。


既然脱胎换骨不可能,那我们也只能接受一点一滴的改变。认得它、接受它、珍惜它、扩大它,也许它不能马上带来想要的关系,但至少它在你想要的路上。也许,只有看得见这些改变,改变才会真的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