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物志  ·  瑞幸涨价,「背刺」返乡打工人 ·  昨天  
MINISO名创优品  ·  【上新通知】迪士尼米奇“趣享生活”系列上市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各系统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几段佳音,陪您度过美好中秋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9-24 09:59

正文

/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

点击上方“ 国家大剧院 ”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音频,收听本期节目)

当路边的广告牌开始放上月饼礼盒的图片,当商场和糕点店里放上了琳琅满目的月饼,当秋风吹起,一轮似有若无的新月渐渐接近银盘一般的满月,我们知道,中秋节就要到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带有亲人团聚的温情色彩,尤以中秋节和春节最浓。相比于春节那股辞旧迎新、热闹红火的气氛,赏花观月的中秋佳节更具有一份古典的诗意和恬静的雅趣。望月怀远,清冷的秋夜和圆满的月亮也勾起了异乡异客的惆怅秋思,丝丝袅袅,夹杂在萧瑟的秋风中,摇落在冰凉的白露间,绘成一笔含蓄忧郁之美,为这个节日更添一份古意。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在几首传统的民乐作品中共庆佳节,欢度良宵,一同品味藏在一轮圆月里的古典美。


《月儿高》

在古代,中秋节被人们添画上了神幻的色彩,于是也就有了许多关于这个节日的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取得《霓裳羽衣曲》便是其中一个。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中秋之夜梦游月宫,听见天上仙乐萦绕,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女翩然起舞,婆娑的舞姿与玄妙的歌声让他如痴如醉,醒来后便把这段“仙乐”记录下来,取名《霓裳羽衣曲》。

虽然这个传说听起来有些玄幻,但是《霓裳羽衣曲》确实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套歌舞大曲,他的创作者也确实是这位极富艺术天赋与音乐才华的皇帝唐玄宗。唐朝末年,烽火连天,《霓裳羽衣曲》在动乱中散佚,后人们只能从零散的文献记录和意境相似的乐曲中脑补这部作品的模样。 古曲 《月儿高》 就是一首容易让人联想到《霓裳羽衣曲》的作品, 因此也有人把《月儿高》称作《霓裳曲》 。这首古曲描绘了月亮从升起到隐没的过程及月光下诗情画意的景色。音乐从深远沉静的广板开始,一轮圆月从海面缓缓升起,银色的月光洒落大地,幽静的庭院、广阔的原野、寂寥的河岸在月色中呈现出别样的景致,犹如月宫仙境,宁静绮丽。



《秋江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文笔拙朴,意境深远,一直是被广为传颂的唐诗名篇。其中耐人寻味的诗文,如古画般深邃的意境总是能引起人们的遐思。

明代古曲《秋江夜泊》 正是后人根据这首诗文的意境而创作的,其最早的乐谱见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松弦馆琴谱》,是一首古琴曲,后来也衍生出多种演奏版本,如这一版,用洞箫演奏,委婉绵长的旋律,和洞箫秀雅含蓄的音色,更凸显出秋夜江畔的清冷,孤舟渔火的惆怅,和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梧桐月》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描写了诗人在凄冷秋夜里孤枕难眠的愁肠怨绪,月光下的梧桐小屋,屋中独自望月的诗人,这一轮“梧桐月”也不由得披上了一抹幽怨的色彩。由洞箫吹出的 乐曲《梧桐月》 充满了哀婉柔濡的思绪,女性的秋愁孤寂,春闺怨诉,在典雅谧静又带有一丝呜咽的洞箫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江花月夜》


在古典诗词中,以“月色”为主题的名篇不胜枚举,其中就有唐代诗人张若虚那首文风清丽的月色长卷《春江花月夜》,恬静悠然的意境,富于哲思的内涵,让它赢得了“孤篇盖全唐”的美誉。相似的意境也体现在 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中。


1925年,大同乐会的柳尧章根据自己的演奏心得,将传统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整理编配为琵琶、箫、二胡、古筝四件丝竹乐器的合奏曲。改编完成后,柳尧章感觉这一版本的乐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于是将乐曲改名为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