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entzhu
说有趣的点,干有趣的事,做有趣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 应用场景为王,2025 年别再走错路了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4年经验面腾讯产品岗,一下暴露了这个工作硬伤 ·  4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转岗B端产品涨薪40%后,我明白了这个职场真相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Kentzhu

资讯阅读这件小事

Kentzhu  · 公众号  · 产品  · 2016-09-26 02:28

正文

作为一个有点儿社交恐惧症的人,我大多数的时候是不愿意见人的,我宁愿一个人窝在家里,或者去人很少的地方旅行,甚至,干脆去更少人的地方,所以,我这几年最多的旅行就是去无人区徒步穿越,没有网络没有电,只有蓝天白云。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做的更多的事情是阅读。读书或者读资讯,读历史或者读网,读网,最好的方式是去使用不同的产品,去体会产品的设计者们为什么这么做。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能读到自我,我会想到的事情是,为什么这个产品会做的这么差,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错误会出现;再后来,我能读到这么差的东西拿出来的原因,能读到这么差的背后的一些原因,甚至,我能读到这么做反应出来的是这个团队正在痛苦的面对着什么。


当然,上面两段都是铺垫了,很抱歉,这个铺垫有点长。这个铺垫只是想说明,我是个很依赖资讯获取的人。


在Google Reader还火热的时代,我大概每天至少有2到3个小时是非常沉浸在GR里阅读的,大段的文字,比较完整的思考,让我在那个时候建立了我后来一直受用的知识体系。


从智能手机的兴起到Twitter的出现到微博的火爆,碎片化成为一个很必然的趋势,于是,Google Reader也很正常的死掉了。微博成为了这一代网民一个新的资讯获取方式。


虽然一度微博受到了微信很大的冲击,但是,最终微博还是一个重要的来源。就像@thomasluo说的,「世道越坏,微博生意约好」,最大的媒体入口,最适合的事情就是撕逼八卦。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深度的阅读的。


从一开始我就不认为微信的订阅号是一个合理的支撑阅读的方式,因为这种形式会形成很大的阅读的压力,又或者,让你因为一个标题miss掉很多信息,直接的造就了大量的标题党的存在。


在微博和微信抢夺资讯入口的同时,「以算法为卖点」的今日头条以另一个方式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我在很多份数据报告里看到今日头条漂亮的数据表现,不论是活跃用户数还是用户使用时长,于是,我开始尝试今日头条。


我坚持了半年时间,每天都看今日头条的内容,并且关注了不少头条号,但是,我始终还是没有明白,今日头条那么多江湖小报写出来的那么粗劣的内容,是如何拥有如此高的用户群的呢?


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YP老师在移动饭醉团的群里说,之所以今日头条有如此巨大的用户群,那是因为之前喜欢看读者文摘的人都已经用上智能手机了。


YP老师吃的是贩卖流量的饭,他自然是很清楚每个APP的人群,他的这个总结,我给满分,妈的,黑的漂亮!


我始终还是没能成为今日头条的用户,我是个逆潮流的人,我需要深度的阅读有意思的内容,我需要一个干干净净的阅读空间,我不需要那些网络版电线杆小报的内容。


深度的阅读才能足够引发你的思考,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金句」,洋溢着浓浓的鸡汤味儿,这些金句你会点赞,你会转发,但是,他并不会引发你的思考,即使有,也是那么一瞬间的自责,或者心里安慰。


这些浅阅读带来的,就好比你去庙里求签,那签文,你怎么读他都有他的道理,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


沉浸的阅读才能让你静下心来,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要顾虑的事情太多,太多就意味着什么都太少。我们似乎也不愿意让自己静下心来,因为我们太惧怕失去了,其实,完全没必要。


网络越发达,我们越孤独,资讯越丰富,我们越愚笨。


你可能会觉得我很矫情,不就是吃喝拉撒之外获取点信息资讯吗,至于吗,好好吃瓜,专心看八卦,时间就过去了。


不过,这也不重要,你们吃瓜看八卦,我去看豌豆荚一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