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接招
创业路上关键一招。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接招

缓解疫情焦虑:推荐这5本书

接招  · 公众号  ·  · 2020-01-30 22:19

正文


不吹不黑


文丨方浩




从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没出家门的时间超过一周了。 考虑到很多单位、学校把上班开学日期延后,自我隔离的宅男宅女们很有可能会迎来另一波疫情的的爆发: 精神失控。


有人24小时在床上躺尸,有人做卫生做到疯魔,有人晚上数羊白天数对面楼里的绿植,有人像大爷大妈一样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人像孙子一样只知道吃喝拉撒睡,有的人已经疯了却认为自己没疯,有的人没疯却认为自己已经疯了……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一个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的生存极限是3天。当然前提是没有光照、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但问题是,借助科技手段与外界的联系只会进一步增加孤独感,因为孤独也是一种传染病。


缓解孤独症状的核心是如何合理打发时间。出不了门、电视节目千篇一律、朋友圈水深火热,所以根本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看书,看合适的书,就成了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真的是居家旅行)。


一、《微精通》


常识告诉我们,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要经过1万小时的训练。《微精通》这本书则告诉我们,掌握某项技能,最短一两天时间就可以。


“精通”是专家要达到的境界,比如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微精通”是普通人要达到的境界,比如在家自我隔离期间学会一道菜、搞定一个高难度的瑜伽姿势等等。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大量可以单独在家完成的“手艺”,比如手绘、自选话题演讲15分钟、烘焙、空中舞剑、学唱《马赛曲》(也可以打开窗户换成《我和我的祖国》)、盘带+假动作过人(以不扰邻为前提)、讲一个迷得住孩子的故事、调制鸡尾酒、钻木取火(量力而为)……


说白了,这是一本装X技能操作手册,但对于在家打发无聊的时间,真的挺管用的。我就学会了新的一招:如何把菜刀磨得像剃须刀那么锋利。效果怎么说呢,反正日本的创可贴还是挺好的。 (Kindle有电子版)


二、苏东坡传



如果说《微精通》是从技能层面缓解焦虑,那么这本《苏东坡传》就是从精神层面让你学会独处。


本书是民国大师林语堂用英文所著,资料翔实,考据深入。后人知道苏东坡是通过两件事:一是诗词,一是东坡肉。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苏轼反而被关注得少。


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员都是身不由己,站队、站错队、早上醒来封官加爵、晚上下班前被流放边疆,都是常态。


按照今天的标准,苏轼和他的领导欧阳修都属于自由派官员,他们跟国家资本主义的祖师爷王安石斗了一辈子,仕途如坐山车,既享受过太后的恩宠,也遭遇过政敌的构陷,“三起三落”都不足以解释其彪悍动荡的一生。


但是,每次遭遇“政治隔离”,苏东坡都能泰然处之,找到属于自己的inner shine。


比如练瑜伽。苏轼朋友圈第一个练瑜伽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弟弟子由(苏辙)。


据说子由童年多病,夏天肠胃不好,秋冬咳嗽不停,吃什么药都治不好。有一次几年没见,苏轼发现弟弟容光焕发,好像换了一个人。子由得意地打开微信,推给了哥哥一个公众号。没错,是关于瑜伽健身的。


苏轼练瑜伽有一个优势,就是他早已对佛家、道家思想烂熟于心,所以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他曾描述自己在练瑜伽过程中的“第六感”:察觉到从脊椎骨到大脑的颤动,还有全身毛发在毛囊中的生长。


“真正的开悟,不是看见什么,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状态。”苏轼佛了。


除了练瑜伽,苏轼在家没事还研发长生不老之药,即炼丹。试剂研制出来之后,一般会让仆人先尝尝。这一招轻易不要学,特别是别让你老婆学。 (Kindle有电子版)


三、《丝绸之路》




歇班、放长假往往都和旅游有关,但这次疫情彻底断了外出旅行的路,所以只能宅在家里yy。看看这本《丝绸之路》吧。


我说的不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那部经典的《丝绸之路》,而是美国人比尔·波特写的《丝绸之路》。前者在豆瓣的评分是8.2,后者只有6.2。


比尔·波特在美国好歹也算有名有姓的汉学家,中国读者为什么不买帐呢?因为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部专业人士写的学术性专著,但其实它只是一部真实有趣的驴友散记。


1992年,年轻的比尔·波特和他的一位屌丝好友从香港入境,从广州起飞、再从北京转机才落地西安,踏上了西寻之路。


两个美国废青一路上拦车、和老乡做交易、找廉价但能洗热水澡的旅馆、搜寻具有中国西部风情的本地啤酒、在新疆品尝到正宗的美式咖啡(那可是近30年以前啊)、穿越凶险的帕米尔高原……


最有意思的是,每到一处历史名迹,比尔·波特都能讲出一段历史往事,霍去病、鸠摩罗什、李白、香妃公主等历史名人和典故张口就来。美国人的视角、学者的视角、驴友的视角,三位一体,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


既然不能出游,那就神游吧。 (Kindle有电子版)



四、《巴菲特之道》




有人问,疫情期间有哪些不用外出、可以在云端完成的赚钱方式?当然是炒股啊。炒股是股神最痛恨的两个字。


因为他认为自己从来不是买股票,而是买的一家公司,哪怕只是散户。


《巴菲特之道》介于《滚雪球》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之间,既没有传记的繁琐,也没有股东信的专业化,可以说是把老巴的思想干货提炼的淋漓尽致的一本书。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适用于二级市场,同样适用于一级市场的企业价值分析。在做每个投资决策之前,巴菲特和芒格都会问自己12个问题:


1、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2、       企业是否有持无效稳定的经营历史?

3、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4、       管理层是否理性?

5、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诚实?

6、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7、       重视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8、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9、       寻找具有高利润的企业?

10、   每一美元的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11、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12、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买到?


尽管一、二级市场存在的价值交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但上述问题大部分能够通用。


巴菲特反复告诫徒子徒孙们的是:“成功不是靠你懂得多少,而是认清自己不懂多少。”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就像即使宅在家里,也不要尝试做从卧室走到厨房这种超出自己能力圈的事情。


对于想走躺赚捷径的宅男宅女来说,这本书每年值得读三遍。 (Kindle有电子版)


五、《基因之河》



为什么病毒会出传播?为什么不可以被彻底消灭?为什么有的人易感染病毒而有的人不易感染?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基因之河》里找到答案。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自私的基因》这本超过40年畅销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如果说《自私的基因》是基因版的进化论,《基因之河》遗传学的进化论,它要回答的问题很简单:你活成什么鸟样,到底与你的列祖列宗有什么关系?


“所有生物体的基因,都是从他们祖先那里继承的,而不是从列祖列宗那些失败的同代人那里继承的。”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像废话,但道金斯想要在书中表达的是,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拥有成功的基因。


与不良基因相比,好的基因更有可能传至后世;每一代就是一个过滤器、一个筛网:好的基因能够穿过筛网到达下一代。


那基因的传递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信息复制。长相、身高、疾病的遗传本质上都是信息复制。病毒的传播虽然不是遗传,但它可以重组DNA信息组。因为基因就是纯粹的信息,它可以被编码、再编码。表面上看你是在吃蝙蝠,其实是在拷贝病毒编码。 (Kindle有电子版)


就推荐这五本书吧。之所以没有推荐虚构的小说,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世道已经很虚构了。


祝大家早日复工。




接招创始人方浩新书《进化: 中国互联网生存法则》已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售,识别二维码直接购买





接招是由方浩及其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互联网商业新媒体。方浩拥有十年以上互联网创投媒体报道经验,曾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商业报道卓越奖」。接招专注于记录、梳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真实商业逻辑。接招接招,见招拆招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jiezhaonews1







接招原创热文


《AT巨兽诞生记》


《朱啸虎VS王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盒马模式走入死胡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