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这个冬天,我们一起升级吧 ·  23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张含韵 少女出走以后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此沙:刚拍完《封神》特别想红,等到后来已经平静了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12-25 17:56

主要观点总结

此沙,原名诺苏·木古惹古·吉乌此沙,是一位参与港珠澳大桥设计的内地工程师角色的演员。他因参演献礼片《多想和你再见一面》而接触澳门。分享了自己从武术学校到演员之路的经历,包括在港珠澳大桥拍摄时的感受、爱情观、对演员职业的理解等。他强调为角色写小传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演艺生涯中的一些经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演员此沙分享了自己的背景及走上演艺之路的历程。

此沙原名诺苏·木古惹古·吉乌此沙,因参演献礼片《多想和你再见一面》接触澳门。他在武术学校和横漂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和演技。从武术学校毕业后进入艺术学院非艺术专业蹭艺术课,后来进入演艺圈发展。

关键观点2: 此沙在演艺生涯中的经历和挑战。

此沙通过参与《封神》等影片的拍摄积累了丰富的演艺经验。他在《封神》中的角色原本由鄂顺换成杨戬,经历了大量的准备和拍摄工作。他强调了演员的不易,同时也表示抓住每一次机会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此沙对演员职业的理解和追求。

此沙表示,他对角色的理解和表达是通过写小传来加深的。他认为一个好的演员要有选择权,要有丰富的角色和故事线来展现自己的演技。他强调了演员要有敬业精神和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正文

▲图/受访者提供

“此沙”是他的全名“诺苏·木古惹古·吉乌此沙”最后两个字。“诺苏”是大凉山彝族人的自称,“木古惹古”是大家族的姓氏,“吉乌”是小家族分支的一个姓,“然后此沙才是我自己的名字。”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此沙参演了献礼片《多想和你再见一面》,角色是一名参与设计港珠澳大桥的内地工程师,与何超莲饰演的澳门女孩上演了一段跨越20年的爱情长跑。

第一天来澳门拍摄,此沙从香港出发,驶过港珠澳大桥,他发现澳门的自然风味很好。“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觉得香港有一点点压抑的感觉,但是到了澳门,甚至找到了一些淳朴的感觉。”

翻看此沙的履历,主打一个随心所欲。小时候在山里骑马、放牛;初中上武校,希望像李小龙一样,不受人欺负;高中又回到高考赛道来;考上了不喜欢的院校专业说退就退;发现自己喜欢表演,又选择了艺术学院非艺术专业蹭艺术课;到了大学跑去横漂,一天换五六套衣服,乐此不疲。

20岁出头,还在北电进修班摸入行门槛的此沙,接到了《封神》剧组的邀约,最初定的角色是四大伯侯之子中的鄂顺,后来变成了仙风道骨的杨戬,在《封神2》中,杨戬各方面都会升级,从一个小道士即将成长为战神。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

 / 陈玲玲 向阳

编辑 / 孟雨蒙



怎么看,此沙都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但幸运之外,也得看到,他抓住了每一次的机会。鄂顺换杨戬,就在开机23天之前,“他们通知我说,从现在开始不要练马术,不要练质子的东西,从零开始去练吊威亚这些。”《封神》上映后,资源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工作量剧增,“春晚那会儿,本来要杀青的戏《怒火》延期了,《封神》又突然间增拍,春晚也要上,感觉是要把人分成三四瓣才行。”他说那会特别累,也想过要休息,最后还是扛下来了。


到现在,他依然保留着在“封神训练营”里得来的习惯,坚持为饰演的每个角色写人物小传,“最期待和最想红的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 


以下是此沙的自述——



你追我我追你,挺累的

我希望遇到“同频”的人


▲《多想和你再见一面》(2024)剧照


因为拍《多想和你再见一面》这部电影,我才第一次去的澳门。当时我还在香港拍戏,收工后直接从香港过去,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感觉既科幻又现实。因为在电影中,我饰演的设计师乔明庄,就是和整个团队一起,跨越很多年才修成了这座港珠澳大桥。我为了这个角色还专门去看了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虽然电影里没有如何设计大桥的具体细节,但都是跟它相关的嘛。


电影前后跨越20年。20年前,乔明庄刚到澳门时,是一个青涩的、懵懂的、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男生。到了第一个10年过完,他得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做一个选择,比如(女主角)姗蒂叫他来陪自己,正好这时组长也在叫他参加重要的工作,他要怎么选?那到了现在,他已经加入到了梦寐以求的港珠澳大桥设计了,此时他想要弥补当年的遗憾。


对我来说,开拍前最难的准备,就是这年龄跨度上的表演。如果你仔细看电影会发现,我在眼神上做了一些变化的处理,前期是大学生的清澈的愚蠢,中期有一些犹豫和想法,到了后期眼神就定下来了。


电影里男女主角的爱情,也贯穿这20年,那会儿没有这么方便,主要靠写信。不像现在港珠澳大桥通了以后,两岸三地马上就能到,开车都能去。所以当时男女主角有一个20年之约。我本身没有经历过这么长的爱情,跳出来作为观众看,我觉得还是挺浪漫的,而且他们真的做到了嘛。


我自己的爱情观是顺其自然,你追我、我追你,互相追也挺累的。对我来说,“同频”最重要。比如聊一个话题,能不能够马上get到对方的意思,或者有些默契度。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觉得就是对的人。


澳门有很多好吃的,牛杂、肠粉、蛋挞,我特别喜欢那个咸味的葡挞,我感觉我都吃胖了。澳门的自然风味也很好,我从小在山里长大,香港高楼大厦多,会有一点点压抑的感觉,但是到了澳门,房间都特别大、特别开阔,人也热情友善,出去吃饭时甚至找到了一些淳朴的感觉。



刚拍完《封神》,特别期待、想红

等到后来,已经释然、平静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很早以前也是所谓的小部落,几个村庄挨在一块儿,差不多是五六十户。那个地方是我祖先从外边打仗迁过来的,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了。


我祖先管着那个片区,发展起整个家族,包括有一些邻居原本都是入赘我们家,后来才慢慢变成另外一个家族的。我祖先做的那个高高的城墙现在都还在呢,当时为了挡住别的家族(入侵)而建,现在这城墙已经慢慢地风化变矮了。


我从出生到7岁之前,都是在家乡度过的。到现在,我奶奶和我母亲基本上还都生活在那里。如果把她们接到城里来,母亲还好,奶奶上个洗手间她都不习惯,她觉得只有在家乡、跟大自然相处在一块儿,才是她的本命。


大家靠种地、放羊为生,花椒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我爸爸也做这种生意的,挨家挨户收了花椒上来后,拉到城里去卖。我爸爸有过一段很神奇的经历,那是我大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特别大的病,当地的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到了成都也觉得可能不太行了,就回家去歇了,结果后来他自己就好了。现在人家生龙活虎的,这也是老天的眷顾吧。


我们村里、镇里、县里的教育条件都没那么好。我爸是出去闯荡过的,他觉得教育还是挺重要,所以等到我小学毕业后,他就要我出来上中学,我是家乡第一个出来上中学的人。


你知道外地孩子出来借读,当地人总是喜欢欺负外地孩子。也不叫欺负,就是孤立他。所以在选学校的时候,听说有一所武术学校,我就很心动,想着练了一身功夫就能像李小龙那样不受欺负了,甚至还可以罩着日后从家乡出来的弟弟妹妹,所以我就去了,家里也同意。但是,当我正儿八经学了三年后,我已经不再往这个方向去想了。武术的意义更广了,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去省队、去上体校、去打比赛。


它虽然是武术学校,但不是职业中学,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路都有,白天我们还是要按照全日制公立中学的文化课课程上课的,晚上才是练武术,周末也练武术,武术是它的特长。原本三年初中读完,教练想要我留下来继续读,去体校深造也可以,然后接着带师弟师妹们。但是我有一个平时打实战(都不是打比赛)的视频被我妈妈看到了。那是我跟一个从省队下来的师兄对打,他前面已经KO了一个人,我师傅就让我上,其实我心里都有点胆怯了,然后他一个假动作就把我给晃到了,接着“噹”一脚踢到了我的鼻子,鼻子就塌了。我妈妈看到这个视频后就跟武术结仇了,死活不肯再让我继续。


其实如果我想继续读的话,也是可以继续的,是我自己不想了。因为武校这三年,都是封闭式管理,有点太压抑了,我想出去看看。所以后来,我去到另一个学校读高中,这也是我和我母亲,我们两个人的选择。


我的成绩一直都没有落下过,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优秀奖学金也都拿过。高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央视一个叫《黄金100秒》的节目,来我们当地选有些才艺的人,我就去上了。我当时还跟发小打赌能进多少名,没想到进入了总决赛。


▲图/受访者提供


说实话,我的长相在我家乡算是普通的,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好看的。只是我选择了这个行业,演了电影,被大家看到了而已。就好比我的17个发小,个个都是练武术、散打的。我记得有一次拍纪录片,他们就都去拍我的这些发小了。一定要说帅,我爸爸才是真正的美男子。他是我们那边好几届选美的冠军,我姑姑也是。所以每次我回老家,发小叫我去参加(选美),我就会很抗拒,怎么比也比不过我爸爸了。


通过这个节目,我发现自己对这方面是感兴趣的,但那会儿(2014年)我已经报考别的专业并且还录取了。我就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给它退了。但已经错过了艺考,我没有办法再去考艺术类的专业了,所以我最后选了四川电影学院的管理系,到学校之后再去蹭表演课、导演课、剪辑课,这些课我都蹭过,等于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


上了大学,所有的活动我都会去尝试、去参加。后来有一个叫模特大赛的选秀,我还拿了冠军,之后好多同学找我去拍微电影,我就想何不正经地去实践一下。暑假期间,系主任就给我推荐到了横店,那会儿还是大二,我去跑了四个多月的龙套。


跑龙套也是有门槛的,声台行表什么的。我们去了挺多人,一共就选了几个人。我练过一点武术、散打嘛,形象也还可以,才被选上。后来其他同学可能觉得比较苦吧,都走了,横漂生活我坚持到了最后。


这四个多月,我饰演了很多角色,上午还是一个门口的小兵,然后被打死了,打死之后立马换衣服,下一个角色可能就是拿着大刀的土匪,再下一个角色又是武士什么的,一天换五六套衣服,但我乐在其中。


横漂回去以后,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更清晰、更明白自己想要走演员这个方向。所以我就来到了北京,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一年,其实进修也还没有结束,就遇到了《封神》剧组,理论上算是幸运的。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2023)剧照


《封神》拍完后,原计划是20年上映第一部,21年上第二部,22年上第三部,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部都没上。说实话,第一年是特别期待的,那个心一直提着,(会去想)上映了之后我要怎样怎样,真的会有那种想要红的心。


但是,等了一年之后,连上映都没等来。由于《封神》这个项目是保密的,什么东西都不能说出去,老家还有人在传,我是不是被骗到传销组织去了,说演什么大电影,一个物料也没看到,一张海报也没看到。


后来我跟我的团队达成共识,到横店去试戏,等于是又回到了当初跑龙套的地方,从头开始,给各种制片人推资料。那会儿5月份,《封神》已经发布了一张海报,我出去递简历,其实可以把《封神》加进去了,但是没什么用啊,因为大家没看到东西,最多就是“哇,厉害”,然后就没了,该怎样还是怎样。


所以中间这等待的几年,接戏极其不顺利。我还去拍了网络大电影,也是一种学习,不一样的团队,工业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2023年,《封神1》真正上映时,我最期待和最想红的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一年,内心的期待是比较高的。但整整四五年都没有消息,那电影真正上的时候,已经不去想太多了。后来确确实实是得到了观众的“自来水”,得到了认可,我是很开心的,我觉得我是沾了整个《封神》团队的光。



为角色写小传,有同行会诧异:

“有必要吗?孩子这么较真干嘛!”


你看单看乔明庄和杨戬,可能会觉得我平时生活里,是不是闷闷的、话很少。其实我本人一点都不冷,我只是慢热,我还挺喜欢表达的。


我一直都说角色什么样我就什么样。你看我演的李东方(《山河之影》)和陆嘉学(《锦绣安宁》),和杨戬他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人。


▲《锦绣安宁》(2024)剧照


我拍剧的类型要多一些。我的第一部剧《一生一世》,演的是一个海归,天天坐着喝红酒,讲那些法律知识。这离我原有的生活就很遥远,我小时是在山里骑马、放牛,为了接近这个角色只有去实践,我在上海找了律师,去跟他们聊天。我发现大部分时候他们跟平常人也是一样的,只有真正到了法庭上,才会把专业知识亮出来。至于怎么拿酒杯喝红酒,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要我想明白那场戏想表达什么、整个结构是什么之后,其实我所有的经历,也能提取一些放在戏里的。


像我在《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里饰演的郭靖,在草原上走路的样子,就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带来的。我从这个角色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人觉得郭靖幸运,但我认为这都是他的坚持,他的品德、品格、格局带来的。当然,他是比普通人要幸运多了,可如果没有坚持,他初期没开窍时,这些功夫可能练几天就放弃了。你看,他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第一掌)学了多久?《九阴真经》有几个人背得下来?背下来之后他还能练习左右互搏术。我一直都说,如果我能达到他格局的1/10,那我在工作、生活上就都没那么累了。


《山河之影》中的李东方是我演过的所有角色里,特别丰富的一个。网友说他是“疯批”,但我演的时候,没有这个概念。我理解中的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行事,无所谓对错。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要成为父亲心中合格的儿子,帮他夺取天下,感情什么的都是过程。


▲《山河之影》(2023)剧照


接到李东方这个角色时,我正儿八经地去写了一篇很长的人物小传,有从各种角度对他的理解,我还拿着这几页纸去跟李毅导演、编剧探讨我要怎么演他。播出的版本只有当时剧本里的1/ 3,有些戏份是剪掉了,如果放出来可能会更好,也有可能会更差,都已经过去了,反正我演的时候是挺爽的。


写小传这个习惯是从“封神训练营”时期就扎根在我身上的,乌尔善导演跟表演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分析人物每一场戏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每一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当然不是所有的话都有潜台词的,但有时候这个人物可能在剧本上只提了两个字,可他的前史、他的背景我们都要去分析。


所以后来接触其他项目,我也会去做这个工作。当然,不是每个项目、每个演员都会这么做的。我这么做了,有些人还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有必要吗?孩子这么较真干嘛!”


说实话,十几岁横漂的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入行越久越觉得演员这个职业不容易,这几年我很努力地去靠,对演员这个身份充满敬意,想要去饰演一些角色,并没有想过红不红之类的。但是你红了会有更多的选择权,这是必然的。


因为我们做演员,有时候是完全没有选择的机会的。所以最初期接戏是看团队,这个团队如果有经验非常丰富的导演,哪怕我只有一场戏,也能够学到东西。而且这个团队里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都可以去认识。到了后期,我稍微有一些选择权,接戏还是要看角色的丰富度,看这个人物有没有层次,他有哪些内心戏,整个故事线够不够饱满,这些一直都是我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