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核心指数系列之中证500指数全解析:
1、指数成份股偏中小市值,市盈率中等,市净率偏低,股息率偏高,历史上超过80%的日度波动集中在-2%-2%区间。
2、指数权重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风格偏中小盘,指数与风格的相关性高于指数与行业相关性。
占比超过6%的中信一级行业是医药、电子、基础化工、非银行金融、有色金属。指数风格偏向中小盘成长、中小盘均衡、中小盘价值。
3、成分股所处行业集中度中等,海外收入占比中等。
4、从绝对收益来说,
业绩预期上行阶段(一般是经济基本面上行阶段),中证500有比较高的绝对收益。
从相对收益来说,
中证500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在业绩预期上行阶段。中证500对中证1000的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在业绩预期上行期的通胀快速上行阶段以及业绩预期下行期两大指数同步下跌的阶段。
5、股债性价比阶段性极大值指向指数的阶段性低点。
6、与中证500相似度较高的指数有中证800、中证1000、中证军工等,相似度较高的主动型基金有011934、000978等基金,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中510500规模最大,跟踪中证500的增强型指数基金收益率有相对优势且规模较大的有013233以及007994等。
正文:
中证500是一只包含众多行业的中小盘指数,选取除沪深300成份股以外市值较大且流动性较好的500只个股作为指数成份。中证500成份股可以近似理解为A股市场上按市值排名第301名到第800名的个股。成份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每年的6月和12月调整,每次调整的样本比例一般不超过10%。
一、 指数特征分析
从成份股市值分布来看,
中证500成份股市值25%到75%分位数包含的市值范围为184亿-300亿,中位数244亿,介于沪深300(568亿-1411亿)以及中证1000(83亿-139亿)之间。
从成份股市盈率分布来看,
中证500成份股市盈率25%到75%分位数为12倍-49倍,中位数27倍,介于沪深300(11倍-43倍)以及中证1000(14倍-66倍)之间。
从成份股市净率分布来看,
中证500成份股市净率25%到75%分位数为1.3倍-3.9倍,中位数2.3倍,小于沪深300(1.2倍-4.9倍)以及中证1000(1.8倍-4.7倍)。
从成份股股息率分布来看,
中证500成份股股息率25%到75%分位数为0.37%-2.20%,中位数1.00%,整体大于沪深300(0.33%-2.40%)以及中证1000(0.25%-1.52%)。
从指数历史涨跌分布来看,
超过56%的情况下中证500的日度波动主要集中在-1%-1%,超过81%的情况下中证500的日度波动主要集中在-2%-2%,超过96%的情况下中证500的日度波动主要集中在-4%-4%。在剔除2008年、2015年、2009年之后,波动率最大的年份分别是2024年(-3%-2%)、2016年(-2%-2%)、2010年(-2%-3%)、2020年(-2%-2%)、2012年(-2%-2%)。波动率最小的年份分别是2023年(-3%-1%)、2017年(-2%-2%)、2021年(-1%-2%)、2014年(-1%-2%)、2022年(-2%-2%)。
从指数的波动率来看,
在业绩预期下行的周期中,90天移动平均的指数波动率会出现阶段性的顶部。随后波动率会在业绩上行预期的周期中稳步下行直到相对的底部。
从成份股所属行业来看,
占比超过6%的中信一级行业是医药(12%)、电子(11%)、基础化工(8%)、非银行金融(7%)、有色金属(7%)。占比超过3%的中信二级行业是证券Ⅱ(6%)、半导体(5%)、其他医药医疗(5%)、其他化学制品Ⅱ(4%)、化学制药(4%)。
从中信一级行业的维度来看,
相较于沪深300而言,中证500占比更高的行业是基础化工(5.07%)、医药(4.00%)、国防军工(3.88%)、传媒(3.15%)、有色金属(3.14%)。占比更低的行业是食品饮料(-9.64%)、银行(-9.37%)、非银行金融(-2.90%)、家电(-2.16%)、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12%)。
相较于中证1000而言,中证500占比更高的行业是非银行金融(5.41%)、国防军工(2.43%)、有色金属(2.10%)、银行(1.47%)、钢铁(1.30%)。占比更低的行业是计算机(-4.04%)、机械(-1.83%)、医药(-1.57%)、汽车(-1.38%)、基础化工(-1.17%)。
从中信二级行业的维度来看,
相较于沪深300而言,中证500占比更高的行业是其他化学制品Ⅱ(2.55%)、工业金属(2.37%)、其他军工Ⅱ(2.24%)、文化娱乐(2.01%)、化学制药(2.00%)。占比更低的行业是酒类(-9.59%)、全国性股份制银行Ⅱ(-5.67%)、国有大型银行Ⅱ(-3.55%)、保险Ⅱ(-3.47%)、白色家电Ⅱ(-2.84%)。
相较于中证1000而言,中证500占比更高的行业是证券Ⅱ(5.24%)、区域性银行(1.47%)、普钢(1.28%)、航空航天(1.19%)、消费电子(0.97%)。占比更低的行业是计算机软件(-4.04%)、汽车零部件Ⅱ(-1.40%)、其他电子零组件Ⅱ(-1.26%)、生物医药Ⅱ(-1.25%)、中药生产(-1.06%)。
从指数风格来看,
中证500占比超过20%的风格是中小盘价值(35%)、中小盘均衡(29%)、中小盘成长(28%)。
相较于沪深300指数而言,
沪深300偏向大盘,而中证500偏向中小盘。
相较于中证1000而言,
中证500相对更偏价值和大盘,占比更高的风格是中小盘价值(8.01%)、大盘成长(4.34%)、大盘均衡(2.41%)。占比更低的风格是中小盘成长(-10.46%)、中小盘均衡(-6.07%)。
从指数的行业集中度和海外收入情况来看,
在我们统计的103只指数中,中证500海外收入占比排名45,中证500海外收入过去4年增速均值排名54。行业集中度排名45,中证500加权营收占比排名58,都处于中游的位置。
二、 指数收益分析
从指数过往表现来看,
自2008年初至今任一时点买入指数基金,持有半年以上收益平均值以及中位数均为正,正收益概率最低为45.8%,最大可能亏损为61.82%,最大可能收益为243.98%。
从中证500在业绩预期上行和业绩预期下行阶段的不同表现来看,
中证500自身的表现和业绩预期息息相关,上涨阶段主要发生在业绩预期上行阶段。只有2016年-2017年之间因为此前一轮牛市估值出清没有完成,才有一段明显的横盘震荡行情。
从中证500与沪深300、中证1000之间的相对强弱来看,
中证500对沪深300的强势期主要集中在业绩预期上行阶段,中证500对中证1000的强势期主要集中在业绩预期上行期的通胀快速上行阶段以及业绩预期下行期两大指数同步下跌的阶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微观产业逻辑更强,即使是业绩预期下行阶段,中证1000也能远远强于中证500。
从指数收益拆分来看,2024年2月5日至今
主导中证500变动的行业主要是:
电子(3.34%):
半导体(1.53%)、消费电子(0.98%)、元器件(0.45%)。
医药(2.21%):
化学制药(0.85%)、其他医药医疗(0.70%)。
有色金属(1.93%):
稀有金属(0.95%)、工业金属(0.75%)。
计算机(1.89%):
计算机软件(0.72%)、计算机设备(0.54%)、云服务(0.52%)。
国防军工(1.78%):
其他军工Ⅱ(0.85%)、航空航天(0.79%)。
将行业与风格放在一起考虑,
过去两年自身的中小盘以及偏大盘的风格与中证500的相关性更明显,相较于一般的行业指数而言,投资中证500的投资者应当更加关注指数风格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