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打败它的不是电饭锅plus,而是预制米饭。
不用淘米、不用洗锅,微波炉叮两分钟,份量又标准。
预制米饭干掉了煮饭这件事应有的仪式感,也给打工人省去了一系列麻烦。
据无菌包装米饭相关的行业调研,在2023年,电商平台预制米饭同比增长257.09%,成为了“饭桶”们的新粮草。
煮饭何其简单,为什么也要预制?
什么样的人带起了预制米饭的销量?
这个品类会改变未来家庭烹饪的生态吗?
预制米饭最早是个B端产品,主要投放给快餐店、外卖等米饭量需求大的餐饮商户。
而B端商户们也非常乐意为预制米饭买单,因为预制米饭实在太“香”了。
可以根据点餐数按份蒸,出餐快的同时
方便控制米饭数量、避免造成浪费。
同时
不需要配置蒸笼或电饭锅,
节省后厨空间,
特别是对于店内面积小的餐饮商户们,简直是救命:节省下来的后厨空间可以储存更多的原材料,或者有效缓解店内员工们工作拥挤程度。
单看售价,预制米饭要比自己采购大米煮出来要贵,但考虑到节约的这部分空间(意味着房租)、人工,还有对食材浪费的把控,
预制米饭在总成本上有极高的优势。
这个逻辑对于C端消费也同样成立。
打工的租房党,还有遍布全球的留子们,就是预制米饭最早的拥趸。
首先它适合一人食,
这解决了单人煮饭的最大痛点。
市面上的电饭锅,米太少了很难煮,而且煮多了吃不完,煮少了又容易糊锅,而210g的预制米饭刚刚好。
它甚至淘汰了电饭煲本身,更进一步连厨房都不需要了。
节省金钱的同时还节省空间,这对于租房党们也是大福音。
更别高估这届饭桶们的动手意愿,比起每次都淘好米、洗电饭锅,让他们热一下预制米饭更现实。
多种原因叠加,预制米饭在B端、C端两头风生水起,成为迅速火爆的预制单品。
在预制米饭之前,这个生态位主要由自热火锅、自热米饭占据。
但预制米饭渐渐后来居上,把这些看起来更好吃、更有趣的前辈们挤下去了。
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自热火锅、自热米饭销售额、销售量均同比下滑明显:
而根据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我国预制米饭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56亿元,同比增长7.99%。预计到2030年,中国预制米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6.66亿元。
此消彼长,为啥?
首先是健康顾虑。
从米饭这个产品本身来说,预制米饭和它们有一个巨大的不同。
预制米饭生产制造过程和正常的米饭没有区别,
配料表干净得像刚洗完的脸。
而自热锅里的米饭,则是“人造米”,是把米打碎加工重组后的产物,所以吃起来的感觉和普通的米多少有点区别。
加工程度越少,消费者接受度越高。
金龙鱼鲜米饭配料表里只有水和大米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预制米饭虽然没有配菜,又素又白,
但没什么特点本身就是最大的特点。
自热火锅也好,自热米饭也好,在搭配和口味上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吃起来差别也不大。图新鲜尝尝可以,应急食用一下也罢,顿顿吃是做不到的。
但米饭本身可是刚需,
没什么味道恰恰是它能顿顿吃的原因。
毕竟选择预制米饭的消费者,大多数已经自行解决了配菜的来源问题,或是自己烧菜,或是用合口新鲜的预制菜包。
所以,随着消费者们渐渐“拔草”,自热米饭被当做临时对付一口的角色,陷入了越卖越少的怪圈;预制米饭作为餐食里的“配角”,上能搭满汉全席,下能配榨菜卤蛋,从高端打到低端,给消费者无限多种体验选择。
精准拿捏饮食结构的刚需,外加健康和体验感的招牌,预制米饭成功地把自热火锅和自热米饭们按在地上摩擦,也在情理之中。
日本、韩国的预制米饭市场比中国出现的更早,也更加成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