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67
微博@曲玮玮
微信ID:qvweiwei6
说到第一次,很多人都会自带马赛克画面。
其实除了它,每一件第一次做的事都带着小心翼翼而珍重的心情触碰。
看到最近好多人都在做怀旧的高考准考证,突然想借此机会聊聊高考,这件第一次过了就难以再重来的事。
昨天朋友突然问我,高考有没有让你无比遗憾。他聊了自己的答题经历,怎么在千钧一发的最后一分钟答完最后一道大题,又如何在英文考试拉肚子错过好几道听力的时候把题全蒙对。他说高考就像战场啊,侥幸活下来的人,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说实话,我对于高考的记忆几乎全模糊了,譬如考了多少分,答过什么题,在哪一刻陷入深深焦虑,又在哪一刻如释重负……但做不完的习题依然混合着夏天的蝉鸣,白衬衣,橘子汽水和男孩子的汗滴,成为青春里标示性的存在之一。
有作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们发疯般地缅怀过去,不是因为那时的生活有多好,而是现在的生活太糟,糟到被抹杀了一切可能性。
我倒不这么认为,生活无法倒退,记忆却可以来回穿梭。太多原本以为平淡如水的生活,就是在怀念的过程里,变得闪亮。
不过我高考之前已经经过了好几轮特别残酷的自主招生考试,残酷到掉血的那种,作为理科生被各种奥赛级难题折磨得清心寡欲。
高考前最后一轮重要的考试,是复旦的千分考,十门功课同步学,连计算机都考,全是选择题,答对一道加五分,不答零分,答错还特么的倒扣两分。
我当时一个人去济南考试,回来的航班取消了,那时还没有高铁,一个人在绿皮火车上蹲了一夜,用手机流量看《老友记》,又哭又笑,流量跑了10个G。旁边的老大爷知道我刚考完试,安慰我说,考不好没关系,你可别疯啊。
为了准备这个千分考,一个月几乎没怎么睡觉,看了比我身高还要高的书,过年还在小黑屋学习连饺子都没吃。
终于最后考了山东省第二名,然后也顺利通过了面试,高考比一本线高20分就可以到复旦了。
如释重负。
但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放松。出门前我妈递给我一瓶饮料,然后跟我说,随便考考就行了,无所谓的。我耸了耸肩,跟她说,别扯了,我还想上北大呢。
我当时真这么想的。
结果第一天数学卷子难得要死,考完了所有人都坐在操场上哭,一把鼻涕一把泪。
我见大家都哭,我也跟着哭。
很快我就不想着考北大这事儿了。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那一刻,我整理好东西第一个冲出教室,发疯一样跑回家,赶紧离开学校,离开跟高考有关的一切,就像逃离一场瘟疫。
然后开始刷美剧《How I met your mother》,刷了整整一天,一动不动坐在电脑前,不吃饭不喝水,连上厕所都不想动。
就是想放肆地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看美剧放空了整整两天,开始干正经事儿。做义工,到处旅行,读书,写作。查询成绩的前几天,我和好朋友莫名其妙地跑到石家庄玩,突然开始心慌,我自己知道自己高考发挥很差,但万一差到成绩过不了一本线怎么办。
第二天拖着行李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查成绩。输准考证的时候,手都在发抖,怎么都摁不对。
情急之下,打电话给我另一个好朋友,让他帮我查成绩。
我守在电话前等他给我结果,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时间从来没这么漫长过。
我在等着他宣判。
第四分钟,他发微信说,考上了。
我尖叫了一声。至此一切终于画上句号。
十八岁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高考到底是什么。
大家心里也通透,为了高考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不会为之所用,高考前的那一天,基本上就是毕生所谓知识储备的巅峰了。
高考本质就是一个游戏,而且是零和游戏。每个人都遵循游戏规则,为游戏的胜利付出努力。最后游戏结束,大家各自享受成果,脱下战袍挥一挥衣袖,带着勋章奔赴另一种生活。这个过程本身,乃至知识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高考之后,知识终于褪去了功利的色彩,终于又恢复了本真。
但参与高考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因为真的能切身体会到,所谓人生,就是在一念之间,因为写错或写对一个数字而改变命运。
前几天读书,有个文章片段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现在信息的流通速度如此之快,互联网上的知识俯拾即是,我们明明可以自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上网课,不需要听老师简单粗暴的照本宣科。为什么“学校”这种最传统最古老的教育方式,还存在着。
因为“同龄人之间的共同学习,也是一种自律,能帮你克制懒惰,学校不仅提供知识,还提供了强制的约束力。”
回头想,进入大学乃至毕业之后,再也不会有一个环境,是你跟同龄人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保持相似的进度。你的世界,陡然变得复杂也开阔了许多。
上了大学以后,比起自己在房间学习,我还是更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室,因为不论陌生或相熟,能够一起埋头苦干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在很多次夜幕低垂的时候,我抬起头揉揉疲惫的脊椎,看着自习室里藏着的人生各态,有即将毕业准备考雅思出国的女生皱着眉头背单词,有看起来像工作几年、穿着职业装的男生啃着会计师资料,还有看不出年龄的阿姨,在角落安静地读着自己的书……
他们努力的样子,给了我很多支持,有时候也想知道,他们在走过跟我相似的路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细碎而又充满力量的故事。
像我最近也忍不住参加了麦当劳麦满分的#满分挺你#,做了一张复古的“准考证”给今年高考的同学们,因为我觉得,比起单纯的鼓励,分享我的高考故事或许更真实,更像设身处地的陪伴。
(这是根据我现在的照片..推测出我十八岁的样子..还挺神似的..大家可以玩玩看..)
点击下方图片,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准考证~
有时候,鼓励的力量比你想象的更有力。#满分挺你#,作为“过来人”,大家也可以来说出自己的故事,算是缅怀过去,也和现在要高考的小朋友们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