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官方认证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李富民调研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每日毅讯|JAMA子刊:非奈利酮可引起血钾增高但并不影响其抗心衰作用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5-01-23 08:00

正文

每日毅讯

+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目前已被推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非甾体MRA(如非奈利酮等)在射血分数保留和轻度降低的患者中表现了良好的抗心力衰竭作用。然而,由于MRA药物的作用机制,其通过对醛固酮的抑制会升高血钾水平。高血钾对心力衰竭患者是有风险的,但低血钾也是一样有害。另一方面,MRA是否在那些引起血钾增高的患者中仍带来抗心力衰竭作用,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JAMA:Cardiology杂志发表了FINEART研究的最新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为FINEARTS-HF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1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最终随访日期为2024年6月14日)。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心力衰竭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40%,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为II至IV级,且脑钠肽水平升高。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非奈利酮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是心力衰竭恶化事件总数或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6001名参与者,其中3003名随机分配至非奈利酮组,2998名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在治疗1个月时,非奈利酮组血清钾水平较安慰剂组增加更多(中位数[IQR]差异为0.19 [0.17-0.21] mmol/L),3个月时差异进一步扩大(中位数[IQR]差异为0.23 [0.21-0.25] mmol/L),这种差异在随后的随访中持续存在。非奈利酮显著增加了血钾水平超过5.5 mmol/L的风险(风险比[HR] 2.16,95%置信区间1.83-2.56;P<0.001),同时降低了血钾水平低于3.5 mmol/L的风险(HR 0.46,95%置信区间0.38-0.56;P<0.001)。在两组中,低血钾水平(<3.5 mmol/L;HR 2.49,95%置信区间1.8-3.43)和高血钾水平(>5.5 mmol/L;HR 1.64,95%置信区间1.04-2.58)均与主要终点的后续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如此,即使在血钾水平超过5.5 mmol/L的患者中,接受非奈利酮治疗的患者的主要终点风险总体上仍低于安慰剂组。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FINEART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相比增高了一倍的高血钾的发生,同样减少了一半的低血钾的发生。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MRA的升血钾作用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即便在血钾增高的那一组患者中,在本研究严格的监测随访下,患者仍然表现出与安慰剂相比更显著的心血管获益。本研究从一个方面也反证了不良反应的两面性。在化学药物治疗时代我们的药物都是针对某种蛋白或者酶,具有一系列影响。那么,其中有治疗作用或者有好处的效果我们称之为“疗效”,而另一方面有作用但作用是我们不喜欢的,就被称之为“不良反应”。我们经常在临床上能够观察到,那些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能其治疗效果也更加明显,因为这些都反应了药物在正确起效。然而,很多患者由于存在不良反应无法耐受对其有疗效的药品。未来,随着siRNA和基因技术的深入发展,更加精准的基因干预药物的出现,会更大程度上减少这一类问题,真正的带来只有疗效、基本没有不良反应的精准治疗药品。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fullarticle/2826717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