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哥和八姐
瞎说什么保险大实话,欠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梵净山紧急通知:暂时封闭! ·  昨天  
百姓关注  ·  多多买菜贵州多地招合伙人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部分景点暂时封闭!贵州知名景区紧急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哥和八姐

当我买重疾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保哥和八姐  · 公众号  ·  · 2024-12-24 17:30

正文

经常有人问,八姐你自己买的什么重疾?

我现在有两份重疾:

第一份是康惠保 ,保障到70岁,只含重疾, 每年2300块;

第二份是达尔文3号 ,保障终身、保障重疾中症和轻症,60岁前重疾多赔80%, 每年6500块

也就是说,我60岁前得病,能拿到达尔文的90万+康惠保的50万;

61-70岁得病,可以拿到达尔文的50万+康惠保的50万;

71岁之后得病,只能拿到达尔文的50万。

今天就来说说,当我买重疾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1、
我毕业后一直在金融机构上班,单位的福利非常好。

不仅给我们正常交了社保,还给我们买了补充医疗。

社保+补充医疗,决定了我们看病根本不用自己花钱,自费部分也全额报销。甚至连生孩子还有额外的津贴。

在那样的背景下,就算我每天接触保险,我也压根没想过买保险。

关键是那时候的重疾非常贵,保费动辄就是一两万。

对于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太贵了。


我第一次想买重疾,是我怀孕时。

工作原因,我见过太多的女生,怀孕之前生龙活虎,怀孕之后血压血糖甲状腺哪哪都不好了。

我的亲姑姑,孕期确诊白血病,为了保小,耽误治疗,分娩完就去世了。

虽然大部分孕妇的孕期问题,生完孩子就自然消失了。

但这些异常,会留下病例,影响她后续买保险。

当时,网上能买的重疾不太多,只要怀孕都买不了了。

所以我从备孕起,就着手要给自己买个重疾。

当时目的很简单:应对孕期风险。

所以我的第一份重疾险,只保障10年,每年保费只有500块钱。


2、
生完孩子之后,我就动了离职的念想。

每次面试,我都会问对方:咱们单位有没有补偿医疗。

不出所料,私企能给你交社保就不错了,压根儿没有补充医疗。

也就是说,我将开启只有社保的半裸奔人生阶段。


社保这东西,很有用。

门诊超1800,住院超1300,就能报销70%以上,最高能报销三五十万。

但是,社保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自费药的存在。

这么说吧,小病去医院社保够用了;

真要是癌症、器官移植等, 自费检查和药品会非常多。

为了解决自费问题,我就得买百万医疗。

具体百万医疗怎么买,不是今天的重点,略去不表,有需要的看这篇↓

四款顶流百万医疗,深度对比

社保 + 百万医疗的组合,可以解决 99% 的医疗费用问题。


3、
医疗费都解决99%了,为什么还要买重疾呢?

第一,为了解决看病期间的收入损失问题;

第二,为了解决一些非医疗费用,营养费、请保姆或者护工费用等;


第三,百万医疗最长就是20年,20年后能不能买,不一定。

我买百万医疗时,都是1年期不保证续保的,保障随时会断。

所以我要趁自己还健康,把重疾买好。

万一以后买不到百万医疗,重疾给的钱也能用来看病。


4、 重疾险产品那么多,我要怎么选?

当我开始买重疾时,我遇到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预算?

以我当时的能力,我每年能拿出来多少保费,才不会影响我的生活?

每年两万肯定不行,那还不如直接要我命。

经过再三的权衡,我决定拿出半个月的工资,来买重疾险。

每年2000块钱买重疾,就注定我要有所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当时在4个方面做取舍:

(疾病的保障范围,保险的保障时间,具体的保额以及保险公司。)


(1)100种重疾,真的比50种厉害吗?

真的。

100种重疾的发病概率,确实比50种更高,但一定不是2倍的关系。

从2007年开始,凡是在大陆销售的重疾险,必须包含监管定义的官方重疾。

官方重疾只有二十多种,但它们的发病率,占到了所有疾病的95%以上。

如果一款重疾险保障100种疾病, 在发病率上:

保险公司自定义的70种,还赶不上官方定义的二十多种的零头。

监管还规定了,使用官方重疾定义,一个字也不能改。

所以100种重疾,比50种重疾厉害一丢丢,但也只是一丢丢而已。

重疾数量,成了最不需要纠结的问题。


(2)保障终身,还是保障到70岁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仪器,会随时间老化,用的时间越久,故障率越高。

而且这种增加,一定不是线性的,肯定是指数级的增加。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重疾肯定要保障到终身。

但当时的我,预算只有2千,我有两个选择:

50万保障至70岁VS25万保障至终身

保险买的就是保额,保额意外都可谈,但保额不行。

而且当时我已经想好了,等我以后有了钱,我一定再买个终身的。

所以2千块钱,我选择了50万保额至70岁。


(3)为什么一定要买50万保额?

我小时候,别说癌症了,肾结石都能死人。

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重疾一击致命率下降太多了。

很多重疾,正在逐渐发展成为慢性病。

年轻人身体底子更厚,和疾病抗争的时间周期也更长。

一般,治疗需要1-2年,康复需要2-3年。

也就是说,一旦生病了,会有三五年都在治病,大概率没有收入。

我预估这部分损失在50万左右。

所以我对保额有坚定的执念:不能低于50万。


(4)选头部大公司,还是互联网小公司?

任何行业,大公司的产品,都是有品牌溢价的,保险也不例外。

据我估算,保险行业品牌溢价在20-30%左右。

为了大公司,多花20%的钱,值得吗?

很多人觉得大公司,不仅代表着公司规模,更代表着更安全可靠。

我一直在金融行业,而且都是在中腰部机构工作。

我觉得在中国的金融监管背景下,大家都很安全。

有些时候,头部机构想要创新,但却很难掉头。

退一万步讲:

真要是出事了,甭管大的小的,谁也跑不了。

这种概率,约等于火星撞地球。

不过我也会可以避开一些血脉里就很激进的公司。


(5)小结一下

当时的产品,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可选责任。

在确定了保额、保费、公司规模、疾病数量后。

我基本就锁定了要入手的产品。

最终我选择的是康惠保,保障至70岁,只有重疾,每年保费2300块。

至于70岁之后的事情,先活到70岁再说。



5、几年的补充重疾,怎么选?

大概两三年后,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我开始考虑,给自己增加一份终身重疾。

终身重疾,是一定要买的, 只是早买还是晚买的区别。

我不能接受自己到70岁了,保障一无所有。

在补充终身保障的时候,我又遇到了几个问题:


(1)买单次重疾,还是多次重疾?

我买第一份重疾时,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

只保障到70岁,时间太短了,根本没机会“再来一次”

保障到终身,可就不一样了。

时间足够久,再来一次的概率就会增加。

所以多次重疾更有意义。


(2)保障至70岁的旧重疾,还要不要?

我有想过,把“至70岁”的重疾退了,加上这次的预算,买一个终身多次重疾。

但很快,我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两份单次重疾,我真生病了,直接拿双倍的钱。

一份多次重疾,我生病后,只能拿一份钱,第二分钱要等下次生病。

我一定会等来“下一次生病吗”?

不一定。

所以两份单次重疾,确定性更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