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局座更爱追热点的姆妈,最近和小姐妹们去了趟
乌镇
。
为什么挑这会儿去乌镇?事情是这样的——
自从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址于此,桐乡乌镇的人气便水涨船高,每年开大会的11、12月更是成了旅
游的黄金期。开完互联网大会去乌镇旅游,就堪比G20后去杭州、奥运会后去北京、世博会后去上海,对姆妈来说是很扎台型的好不好!
不过这天寒地冻的,站在乌镇的拱桥上、河堤边扎台型实在是折磨。室外待不住怎么办?就只好窝在室
内吃吃吃了!你们看,就连一众互联网大佬也在乌镇吃了一顿又一顿——
看到姆妈票圈里无滤镜版的美食,再想起大佬们一顿又一顿的佳肴,局座不禁感叹了起来,“感觉乌镇
蛮好吃的嘛~”话音刚落,对面的W探员便一脸不屑地说“游客才去乌镇,真正好吃还便宜的,都在
桐乡市区
里。”
此话怎讲?
一问才知道,W探员在桐乡待过整整四年。原来他整天开玩笑说自己“大学是在乌镇边上读的”,居然是
真的啊!
W探员聊起了自己和桐乡的“爱恨情仇”,此处省略几万字……大致梳理下是这样的——
浙江某传媒院校在桐乡办了个分校区,W探员成了来桐乡“开疆拓土”的第二届学生。那是一个外卖app
还没横空出世的年代,不出半月便吃腻了学校食堂和周边小饭店,于是开启了吃遍桐乡的美食征途。四年下来,桐乡市里好吃的不好吃的都已门儿清。
比起游人如织的乌镇饭馆,桐乡市区里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熟悉的美食,而且价格比景区便宜不少,那些
才是他喜欢和记挂的。局座光是听听,就馋得咽口水。有了W探员这么个桐乡美食通,那还等什么,买票出发吧!
桐乡毕竟不在上海,必要的功课得先做好。
“怎么去?去吃啥?住在哪儿?”
肯定是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局座先统一解答一下。认真阅读完这份桐乡觅食攻略,就可以愉快地吃吃吃了——
Q1:
怎么去?
从上海去桐乡,自驾全程2小时左右,过路费40元。不过省力些,还是推荐坐高铁/动车,
高铁40分钟、
动车50分钟即可到达桐乡站
,也就和平时坐个地铁的时间差不多吧,票价二等座在30至50元不等。
出站后的右手边,便是公交车站和出租车等候区。从桐乡站驱车前往乌镇,是自南向北的行车路线,期
间会途径桐乡市区,而局座此次觅食的目的地基本都集中在桐乡市区。
如果你去乌镇玩,推荐你最后留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先到桐乡市里吃几顿
,然后再去高铁站也不迟。
· 公交:
至乌镇约2小时,至桐乡市区约1小时,具体线路、时刻表可至“桐乡公交
网”(tongxiang.gongjiao.com)查询,或者地图app直接搜即可。
·
出租车:
至乌镇约40分钟、80元左右,至桐乡市区约25分钟、40元左右,当地出租车起步价为8元。
Q2:
吃些啥?
找吃这件事儿,这次就全权交给W探员了。他非常迅速地锁定了
两大桐乡必吃美食——煲、面
,并在此基
础上补充了几家在当地走红、还蛮值得一吃的店,总计9家店,把我们行程排的满满的——
必吃一: 煲
三毛煲
阿强肉蟹煲
大发大阿良粉丝煲
必吃二: 面
阿能面
咬强羊肉面
阿根面店
其他选吃
环北蹄膀店
顶顶鲜传统馄饨
蜜雪冰城
这些店最大的特点是:不费时、不费钱,但费胃容量。注意少食多餐,把握尺度。
Q3:
住哪里?
桐乡市区的酒店、旅馆有很多,且房价大都比乌镇的便宜,挑选自己心仪的入住即可。
桐乡有两种煲最出名——
桐乡煲
(就是这么个直白的统称)和
粉丝煲
。
你也许没听说过桐乡煲,但胖哥俩肉蟹煲你肯定不陌生吧,那便是典型的桐乡煲。其中
肉蟹煲、明虾煲
、黑鱼煲
最出名,食材先翻炒后炖煮,收汁紧,味浓鲜。而粉丝煲则以桐乡大发大和杨家门两个地区的最有人气,有点像加了粉丝的砂锅麻辣烫,是当地人的夜宵头牌。
局座此行去了三家桐乡当地的“做煲名门”:有桐乡浙菜之首的“三毛煲”,深受当地老食客喜爱的“
阿强肉蟹煲”,以及桐乡第一家粉丝煲“阿良粉丝煲”。各有各的好,一家一家写给你看。
三毛煲,拯救了我被贫穷限制的想象力。
这是局座在桐乡吃的第一顿饭,W探员说必须他来请客。毕竟大家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上海男小歪,听
到“三毛煲”这么个接地气的名字,本以为会是个黑暗料理、市井小吃什么的,结果刚到门口就看傻眼了。
好家伙,这饭店是上下四层的独栋建筑,门口停的全是奔驰、宝马,W探员这把玩太大了吧?你确定这顿
下来不会破产?
室内装潢走的也是大酒楼路线,虽然和洋气绝缘,但看样子还是个适合宴请的“壕”地方。可你猜怎么
着?三个人吃到撑,人均居然才不到50块!
价格便宜,可不是因为没东西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齐活儿。落座之前先点菜,没有菜
单给你翻,而是那种更直观的“走马观花”式点菜。点菜区即厨房,是一览无余的明档,热菜区甚至都没有玻璃阻隔。
由于局座到店时已经没什么客人了,所以厨师听到点单便旋即吭哧吭哧地忙活起来,自己点的每道菜是
怎么做出来的,都能直接肉眼live,开放程度堪比农村婚宴的流水席。
Ξ 局座点单
酸菜黑鱼煲 58元
牛筋土豆 29元
杏鲍菇爆牛肉 35元
清炒青菜 18元
共计:
140元
点的菜都是W探员大学四年间经常来吃的菜。这次再吃,他脸上堆满了冯巩“我想死你们了”式的围笑,
给出了“味道没变,水平在线”的实力认证。关键是价格实在太亲民了,亲到无法再直视魔都的物价,亲到局座萌生出多赖几天再回上海的念头。
酸菜黑鱼煲
一大口砂锅里,起码有两斤多的黑鱼片,放在上海任何一家连锁的酸菜鱼店,大概在58块钱前面加个1也
不为过了吧。W探员说他大学时第一次学生会聚餐,学长学姐就是带着他们来这儿吃的饭,七八个人光是黑鱼煲就叫了俩,出手那叫一个“阔绰”,吃得那叫一个爽。
鱼片都是适口的大小,肉质是很新鲜的弹嫩,多嚼几下也不会起渣,感觉是活杀的无误。酸菜的酸、辣
椒的辣、胡椒的辛都不强烈,有种似是江南人才有的温和,大概是为了适应本地人的口味习惯吧。
汤的表面油比较厚,可以很有效地将热锁在汤里,所以吃到后来底下的鱼片依旧是温热的。汤里还有莴
笋、金针菇作为配菜,分量比起鱼片少了很多,这倒成了随行摄影师眼里的缺点,“捞来捞去全都是鱼,想找片莴笋好费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牛筋土豆
这道菜的人气很高,差不多是桌桌必点的节奏。看似浓油赤酱,但味道是咸鲜里带点微微的辣,没有印
象里江浙菜一以贯之的甜味。圆滚滚的小土豆,个个去皮干净,已经炖得糯极,喝饱汤汁后更是下饭。
牛筋炖得尤其好,口感就像在吃海参一般,软糯无比却又不显得肥腻。我们三个人吃得起劲,似是要把
人到中年脸上流失的胶原蛋白全给吃回来。
清炒青菜
别看样子很普通,但青菜居然也能那么好吃,实在是让局座惊艳了。端上桌时青菜还在噼里啪啦地作响
,趁镬气还在赶紧吃,绝了。菜根爽脆多汁,菜叶咸中透甜,还有股小时候乡下奶奶家的柴火灶头能烧出来的香气,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吃了好多。
杏鲍菇爆牛肉
比起其他三道菜的惊艳,这一道只能算及格吧。用快火爆炒出来的牛肉很嫩,杏鲍菇软韧多汁,但整个
菜油太凶了,吃口杏鲍菇都能把嘴唇蹭得油乎乎的。
局座闲扯
·
三毛煲主打浙菜,味道家常,虽然也做煲,但并非桐乡煲。
·
三毛煲20:00之后就不接客了,晚饭就该是晚饭的点吃,过时不候。
·
店里服务员很多是“毛手毛脚的小毛孩”,不失为对“三毛”的一种解释。
在三毛煲吃过了浙菜,该去会会地道的桐乡煲了——
桐乡当地做煲的店着实多,甚至叫阿强肉蟹煲的也不止一家。你要问到底哪家最正宗,白纸黑字的证据
还真是难找。不过,W探员吃煲只认准桐乡市中心的这一家阿强。从金碧辉煌的三毛煲,到这家感觉建在危楼里的阿强,局座和摄影师感觉反差老大的……
本来以为地处“市中心”,又是这么有名的店,大概会开在商场吧?错了,不是商场,而是市场——桐
乡集贸市场。
找到集贸市场旁一块写有“宏源路”的路牌,循着空气中的鸡屎味和鱼腥味往里走,瞅见一块年久掉色
、写着“阿强肉蟹煲”的白(红)色招牌,大胆地推门进去就是了。
要不是有W探员带路,局座我可真没走进去的勇气。问及来这儿吃的理由,本以为他会说什么能见到阿强
本人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结果居然是——“当年宿管阿姨、图书馆大爷力荐,当地人都喜欢来这儿吃。”服气,果然是“煲香不怕巷子脏”啊!
店里的环境和招牌一样简陋,目及之处只有三张桌子。但W探员奇怪地并不入座,而是朝着后厨的方向径
直走去,熟门熟路得像回了自己家。
▲
撞见了从后厨朝我们走来的老板娘
跟着他就这么光明正大地走进后厨,然后穿到室外,根据门外墙上的箭头左拐——
经过一个放置杂物的院落后,眼前便出现了另一间像是自家盖的小平房,嗬,里头还真是别有洞天。两
间十多平米的房间,放了七八张桌子。环境虽然简陋,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穿得红红火火的老板娘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工作日白天人少,里里外外打点居然全靠她一人,不由让
人佩服浙江人的利落和能干。W探员利落地点了两个煲,老板娘便走进厨房忙活开了。
闲着也是闲着,屁颠屁颠地跑去用上海话跟老板娘打哈哈,反正吴侬软语听着都差不多——
“侬个店开了多少年啦?”
“廿(二十)年了,开张时儿子才两岁,今年都二十二了!”
瞧那一脸的骄傲,老板娘对这家煲店着实是像对儿子一样宝贝。聊到如今层出不穷的连锁肉蟹煲,老板
娘透露说自己的徒弟就有从去加盟胖哥俩的,她不是没想过把店开去商场里,但熟悉这里的老食客舍不得她走,就一直开到了现在。她大概没想到,桐乡的这一味美食,居然在上海发扬光大,变成了热度很高、连锁店开花的网红了。
“阿拉帮侬在上海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切。”
“好额呀,拿覅嫌弃就好。”
闲话期间,老板娘手上没停过,切配下锅一气呵成。统共等了15分钟左右,出自老板娘一人之手的两份
煲热气腾腾地登场了。
Ξ 局座点单
这这这也太多了吧!装煲用的是口径30厘米、深10厘米的大脸盆,放在魔都连锁肉蟹煲店里,起码是大
份的size了,结果W探员说,这是小份的煲……并且价格通通不过百。
想起点个外卖肉蟹煲就要过百的魔都
(戳👈蓝字回顾),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听到我们在惊叹煲的分量惊人,有个住在肉蟹煲隔壁的老奶奶走到我们桌边说,“你们三个人点一个煲
都够了,这肯定吃不掉的。”蛤?哪有这么夸张,局座我倒要吃吃看……结果老奶奶说对了,局座不仅打包了,而且打包的菜把一整个大号外卖盆装满了。
肉蟹煲
一份肉蟹煲的标配,是四五只青蟹、十多只鸡爪、以及大量的土豆和年糕。
江浙一带青蟹吃得尤其多,据W探员回忆,阿强的青蟹似乎一直以来个头都偏小,纤细的大长腿里肉不算
饱满,加上肉蟹煲的传统是要将蟹黄蟹膏尽除——乱嚼一通的感觉似乎只吃了调料味罢了,蟹肉本身并没有戳到局座我的嗨点。
虽然对蟹不太感冒,但煲里另一种“肉”,也就是鸡爪,倒是吃了还想吃。每只鸡爪都炖出了骨欲离而
肉不散的酥软,用嘴一抿骨肉便自动分离。味道让局座想起了鲍汁蒸凤爪,茶餐厅都是一笼三四个地卖,这里却是一大盆十几个地卖,这么爽,当然连骨头也要嘬个干净!
配菜也好吃,反正局座觉得比蟹好吃。土豆切得很厚,照样炖得软绵。年糕也糯,浸润了酱汁后,吃上
去是咸鲜之外带点胡椒的香气和香辛料的微微辣,美妙得想让人开瓶啤酒。
明虾煲
明虾煲的配置、做法和肉蟹煲无差,就是把青蟹换成了明虾,一锅至少十多只虾。怎么说呢,虾肉肉质
还是可以的,虽不饱满但紧实有弹性,绝不是拿死虾糊弄人。只不过老板娘没有在虾背上切一刀,味道进不到虾肉里,有些遗憾。
局座闲扯
·
点单前,请先检视自己的胃口,以免点多了吃不完。
·
阿强煲非常专一,除了煲之外只有些凉菜,并无其他热菜可选。
·
放味精,是桐乡煲公开的秘密,介意的朋友少吃为宜。
·
桐乡煲味道差别不大,苍蝇小馆并不一定就好吃,连锁店并不一定就难吃,最值得看重的还是食材新鲜与否。
·
桐乡煲的“平价”在当地人看来无奇,大概只有我们这些外人把实惠当恩惠。
桐乡的冬夜,少不了一碗吃得人全身沸腾的粉丝煲。大半夜坐车去嗦粉,这还是头一回——
你要是让桐乡人推荐当地好吃的粉丝煲,他们的回答里肯定会有大发大(桐乡地区名)的“阿良”。原
因很简单,这是桐乡市第一家粉丝煲,1997年开店至今已近有20年了,并且不曾搬家。
局座到店时已过零点,整条街上只有阿良和边上的小毛两家粉丝煲还亮着灯,小毛粉丝煲也是家老店了
,不过生意没有阿良来得好。
来吃粉丝煲的人,三教九流都有。有插着耳机和男朋友尬聊的洗头小妹,也有把车停在路边大聊生意经
的小老板们,等到老板阿良吆喝一声“煲好了!”,人们便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地在简陋的内堂里坐定,聊天的也不聊了,讲电话的也不讲了,只听得到此起彼伏的嗦粉声、喝汤声、吸鼻声。
我想,这里大概就是桐乡人的“深夜食堂”吧。
粉丝煲的锅底是12元,别的素菜荤菜就像吃麻辣烫般夹到一个不锈钢小盘里。不过价格有意思,素菜里
除了金针菇是1元,其他统统不要钱,而荤菜则是1至10元不等。那也就是说,蔬菜、豆制品相当于是12元畅吃的节奏?老板可不傻,煮粉丝煲的砂锅体积有限,要一个锅放不下你选的菜,可是要再收一个锅底钱的。
据说如今阿良粉丝煲也开有加盟制的分店,不过这家店里坐镇的还是阿良夫妻俩。掌勺的是老板娘,阿
良和另一个伙计负责跑堂、收账、洗锅。
老板娘用筷子往提前泡发好的粉丝里那么一夹一提,便有了一人份,全凭多年练出来的感觉。然后置于
锅底,加汤先煮。
哪些食材要多煮会儿少煮会儿,老板娘早已了然于胸。灶台上有六个锅位同时开煮,还得分清每锅里的
食材煮了多久,间隔多长时间下别的食材……老板娘麻利的动作看得人眼花缭乱,没有长年累积的经验,普通人还真是办不到。
粉丝煲出锅的最后一步,是放上掰半的面筋。局座喜欢等到热滚滚的汤将它泡软,然后就能开动了。
Ξ 局座点单
粉丝煲锅底 12元
鹌鹑蛋 1元
金针菇 1元
日本豆腐 0元
酸豆角 0元
土豆 0元
木耳 0元
年糕 0元
豆皮 0元
面筋 0元
粉丝 0元
共计:
14元
毕竟是吃宵夜,大荤就免了。要我说,有了这锅汤,连吃素都很痛快。虽然自己选菜加入的形式上很像
麻辣烫,但一吃就知道有区别。阿良粉丝煲的汤底据说是用猪骨头熬制出来的,味道醇厚,汤头有非常明媚的胡椒提香,有一丢丢像胡辣汤,跟麻辣烫的味道还是挺不一样的,算是阿良自创的一种风味吧。辣椒够猛,要的虽然是微辣,可一勺入口鼻子立马就通了,几口下肚手脚都跟着热了。
另外,一锅锅都是用砂锅煮出来的,有几分像快要失传的砂锅小馄饨的做法,并不像麻辣烫那样所有食
材在同一个大锅里烫熟。
粉丝煮得软硬刚刚好,入口滑糯。别的素菜煮得也都正常,伴着热汤吃也别管什么味道怎么样了,舒服
才是最重要的。阿良粉丝煲,在桐乡的深夜里,能给人这份舒服,足矣。
局座闲扯
·
作为一家拥抱新事物的老店,阿良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还入驻了各大外卖平台
·
粉丝煲里的粉丝可以替换成泡面、米线,不过那样就变得更像砂锅麻辣烫了
杭州有片儿川,昆山有奥灶面,镇江有锅盖面,那桐乡有什么面?三个字,“小锅面”。
什么意思,这面是用小锅煮的?非也,小锅面有别于其他面种最大的特点是——
浇头和面条是一块儿烧
的
,比起把面条在滚水里煮好再淋上浇头的做法,小锅面的面条要更加入味。因为“一次一锅,一锅一味”,故而唤作“小锅”。
局座此行除了拜会小锅面里的“祖师爷”——阿能面,还去吃了被W探员视作有生之年吃过的最好吃的羊
肉面——咬强,以及全桐乡最贵的一碗面——阿根面店。哎呀,吃完感觉浙传别的不说,养刁了一批吃货的嘴是真的,这几家真的都太好吃了,面食爱好者不容错过。
出发前问起W探员“桐乡有些什么好吃的”,他脱口而出的就是阿能面。据他回忆,桐乡市内的阿能面馆
足有二三十家,就连自己大学报道那天在桐乡吃到的第一顿饭,也是阿能面。
那你可能会问了,阿能面究竟是啥?这么多家店,哪家才是正宗的呢?
阿能面的创始人,名叫庄冠能,人们亲切地叫他“阿能师傅”。庄家早在民国八年(1919年)便自创出了
小锅面,到了1996年,遭遇下岗的阿能师傅决心发扬家传美食,开出了位于邵家桥的第一家阿能面馆,此后小锅面不胫而走,而局座去吃的便是这翻新后的老店。
▲
店前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可美了
阿能面logo上的这位大叔,就是阿能本人了。如今正版的阿能面,运营趋向快餐化,不仅有官网,还能
连锁加盟,颇有种要把阿能师傅打造成中国版肯德基上校的意思(连画像感觉也蛮像的……)。
阿能师傅喜欢收徒弟,所以桐乡市里他老人家徒子徒孙开的店也甚多,真真假假,说不清楚。吃阿能面
,总归还是老店靠谱,阿能师傅总不见得自砸招牌吧。
Ξ 局座点单
红烧黄鳝腰花面 22元
白烧黑鱼河虾面 28元
共计:
50元
毕竟是头回吃,没经验的局座选了两款菜单上标有“超人气”的浇头,还都是双浇,价钱蹭蹭蹭地上去
了。W探员说他上学时经常吃的是15块钱一碗的爆鱼面或鳝丝面,哪有局座这么阔绰的……得了吧,这面再贵也比
90块钱的牛三宝面
(戳👈蓝字可以回顾)便宜吧,好吃就值。
红烧黄鳝腰花面
阿能面调味主要就两种,红烧和白烧。红烧顾名思义用的是酱油,是南方人喜欢的咸甜口。浇头看着太
诱人了,面都还没拌开,就忍不住先尝了尝。黄鳝丝是先在油锅里炸过的,表面有点焦脆,比起上海的响油鳝丝更有嚼头、更香。腰花也处理得干净,没有腥味,韧劲足,嚼着也很香。
由于选的是干挑,面条是有筋骨的,爱吃硬面的人一定喜欢。酱汁藏在碗底,把面条搅拌均匀的过程中
更觉诱人,这种甜蜜蜜的酱油味道最最让人难以将息了。
如果想要面条更入味,建议选择红烧的汤面,收汁紧紧包裹住面条和浇头,想想就很嗲。
白烧黑鱼河虾面
点单时店员介绍说,白烧的更适合做鱼虾之类的河鲜。白汤喝起来果然鲜美,吊得人胃口大开。汤里的
桐乡本地咸菜也相当好吃,据说用的是榨菜嫩头,咸酸柔和,脆嫩可口。
不同于干挑的面体偏硬,汤面是细软的,喝饱了汤汁后吃起来尤其入味。不免让局座惊叹,连面条都能
吃出鲜味,实属难得。
汤和面无可挑剔,那浇头又如何呢?黑鱼片据说是现杀的,有七八片之多,口感和在三毛煲吃到的差不
多弹嫩。鱼肉的鲜味还在,不是傻肉一块。不过有鱼刺,吃起来要当心。
河虾的脚没剪掉,张牙舞爪地吃起来有些碍事,也不入味,还没有自家白灼的好吃。这虾不要也罢,不
如光点个18块钱的黑鱼面来得划算。
局座闲扯
·
小锅面分量不算大,胃口大的朋友可以花1元加面
·
有只汪星人是这家老店里的常客,别怕,它很乖的
乌镇,是个吃羊肉的好地方。比如,局座在高铁站遇到一个返沪的老大爷,他见我手里提着打包盒,以
为我也是和他一样特地来乌镇买羊肉的。再比如,乌镇的书生羊肉面,互联网大会期间引得BAT的大佬们
都去吃……其实,不用去到乌镇,桐乡市里也有特别好吃的羊肉面,比如下面这一家——
不擅普通话的老桐乡人,听见你说“咬强”可能会一脸懵,但念作“噢酱”那肯定是竖大拇指的。
咬强是老板徐永强的外号,如今更是杭嘉湖一带数一数二好吃的羊肉面,驱车来吃的大有人在。W探员更
是把咬强奉为圭臬,声称回到上海再没吃到过比这更好吃的羊肉面。
咬强做羊肉面已有二十余年,在桐乡陆陆续续开出了三家分店。其中人民路上的这家是最大的,盘下了
足足四个店面,并且也是唯一一家由咬强本人经营和烧制羊肉的“旗舰店”。24小时营业,一年只关门
10天(大年三十至年初十),真是够拼的。
进到店里,空气中弥漫着红烧羊肉的香料味,没有刺鼻的膻味。灶台间里一个瘦高的身影,那便是咬强
师傅,戴着眼镜,看着很斯文。他手拿大勺,在烧着柴火的土灶大锅里捣鼓着羊肉。那一大锅的酱汤里
,尽是熬了大半天的羊肉、羊杂,还加了甘蔗、红枣、马蹄和一些香料除膻增味。
“切啥?”
“羊肉面。”
“肥点瘦点?”
“半肥半瘦吧。”
锅边排列着一个个瓷碗,咬强师傅一手持勺
一手拿剪子,那羊肉酥的呀,只消轻轻一划拉就断进了碗里。
往里加面,再舀上一勺如老卤般色泽红亮的汤,刚刚没过肉和面就好。
大概发觉局座肯定是第一次来的客人,咬强师傅还特别给剪了些羊肚、羊杂、羊肠,别人的羊肉面里可
是吃不到这么多花头的。
羊肉面热腾腾地上桌,师傅都会问一声“肉够不够,要不要再加点?”可实诚了。
Ξ 局座点单
咬强用的是一岁以内、公的湖羊,肉质细嫩、脂肪少,不仅膻味轻,还有股很好闻的奶味。上面还撒了
些姜末和葱末去膻。
羊肉非常大块,肉头很厚的样子,没吃过的人兴许还担心这肉会不会柴,但只要一筷子下去,就证明你
的担心完全多余!肉已经炖得酥烂,靠近骨头夹着点小肥的部分最是好吃,是稍纵即逝的柔软鲜甜,只
想在嘴里多停留一段时间,不忍下咽。
羊肚、羊肠软韧,有嚼劲,吃着还不错。但羊肝没什么味道,不太喜欢。
面条也是和阿能面似的细面,口感筋道,不软绵。在汤里拌上汤汁,呼噜一口那叫一个鲜美。吃面的同
时一定要喝口浓鲜味甜的羊汤,也是极舒坦的。
面宽肉多,一个人吃绝对管饱,价格也公道。虽然没吃过乌镇的书生羊肉面,但想必咬强也是可以与之
比肩的好味道,来了桐乡,择一去吃就行。
桐乡之行,走的是由俭入奢的路子。这不,最后一天去吃了当地最贵的一碗面——干汁海鲜大青蟹面。
光听名字,就嗲得不行。
阿根面店开了十多年,做的也是地道的江南小锅面。不过,自打阿根师傅琢磨出了干汁青蟹面,便成功
从一众小锅面店当中脱颖而出,成了当地食客的新宠。
海鲜浇头都是活杀现炒的,因为新鲜,所以贵。海鲜45元,小青蟹50元,大青蟹100元……而局座一咬牙
点了店里最贵的浇头搭配——海鲜+大青蟹,也就是145元。
如今阿根师傅年事已高,背也微微的驼了,所以炒蟹烫面的活都交给了徒弟,而自己则负责最后的盛盘
。虽然没能吃到阿根师傅的手艺,但这面同样俘获了局座的心。
用的蟹是重八两左右的三门青蟹,快火翻炒几下。然后加入调料若干,秘制出一锅色白浓郁的汤汁,煮
至蟹壳全红、海鲜全熟。
煮海鲜的同时,面条在水里汆熟捞出装盘。伙计的黑手套很抢镜,有种莫名的仪式感。
最诱人的一幕来了。待锅里收汁完毕,将那浓郁的海鲜汁浇在面上,那醇厚的鲜味隔着屏幕都能刺激唾
液分泌,更别提当时就站在边上的局座了,哈喇子就要滴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