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0
月
30
日凌晨
4
点多,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将航天员蔡旭哲、 宋令东、王浩泽
3
名航天员送上了中国空间站,开启了为期约
6
个月的在轨飞行任务。飞行任务指令长由蔡旭哲担任,宋令东、王浩泽这两位航天员是首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其中王浩泽是我国目前唯一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从发射升空至今,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已经在轨飞行超过半个月时间了。
虽然飞行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在这过去这十多天时间内,
3
名航天员完成了很多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在轨交接,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了几天时间。完成交接任务后,神舟十八号飞船就从中国空间站撤离了,在
11
月
4
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结束了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飞行任务。
将出舱安装防护装置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亮点也有很多,这次任务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焦点。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需要完成多达
86
项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这些科学实验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除此之外,航天员们还要完成出舱活动,以及开展货物进出舱,其中在出舱活动中航天员还要给中国空间站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看到航天员要在出舱活动中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可能有一些网友不理解。因为在神舟十八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们也曾经进行了出舱活动,也在舱外给中国空间站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为什么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也需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呢?而且,我们的空间站在出厂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加强空间碎片的防护,而是要等空间站发射到太空才进行安装呢?
之所以没有在各个舱段发射升空之前就提前安装这些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如果整个舱段都安装碎片防护装置的话,整个舱段的重量会非常大,对于火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可能需要更强大的火箭才行。在发射升空后,我们可以根据空间站每一个部位的防护能力进行分析,对那些相对薄弱的部位进行加强,让航天员出舱给这些部位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神舟十九号之所以需要继续出舱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也不是简简单单重复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的工作。因为每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按照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位置可能都不同。
这次飞行任务可能给天和号核心舱安装设备,下次可能就是给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或者其他的部位安装防护装置。因为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任务对空间站进行巡检,发现哪个部位可能会遭到碎片撞击的话,可能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强防护。
给空间站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关于到空间站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下去。虽然我们的空间站运行时间只有
3
年多,不是很长,但是在过去这
3
年多时间内,就曾经多次遭到了空间小颗粒的撞击,其中天和号核心舱太阳翼就因为空间小颗粒的撞击而受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们在出舱活动时,还给天和号核心舱太阳翼进行了修复。
对此可能有一些网友认为我们技术不行,才运行
3
年多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空间碎片、空间小颗粒撞击的问题是没法避免的,国际空间站也经常遭到这些小颗粒、小碎片的威胁,之前国际空间站的一些舱段、飞船就也遭到太空垃圾的撞击而受损。
毕竟,那些小颗粒的飞行速度也很快,即使它们的尺寸很小,但是撞击的破坏力还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击穿飞船、空间站舱壁,甚至可能会导致航天器报废。
在进入中国空间站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完成了很多任务,其中一项是进行了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护在轨训练,模拟空间站内部面临失压情况或者航天员出现突发情况(如突发疾病、意外受伤等)时,航天员进行紧急处置。另一项任务就是备战出舱了。
在上个星期,
3
名航天员完成了舱外航天服的定期检查维护以及贮存状态设置等工作,确保其状态良好。每次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都需要穿着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能够保护航天员在空间站外完成任务。由于每次出舱期间,航天服都会直接暴露在外太空中,舱外航天服可能会因为磨损或者空间小颗粒撞击而受损,所以在执行出舱活动之前,航天员都需要对舱外航天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舱外航天服受损了,可能就需要更换新的航天服了。
神舟二十号已经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