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春山花落,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花草树木爱好者。2017年以“十二花神”为主题撰写植物随笔。
第一次去大理的时候,在洱海旁买过两个石榴。两个不大,又不红的石榴。乘船游洱海时,这两个白石榴还被同行旅人嘲笑了好久。不服气,但看他拿出的两个石榴,又大又红,顿时就泄了气。但好在两个石榴只花了一块钱,五角一个,心里也就平衡了不少。石榴买了自然要吃,剥开一尝。
哇!
好甜!
好多汁!
再看买了大红石榴的旅人,皱了眉,一脸嫌弃:
“一点都不甜!”
再尝眼前的石榴,恩,更甜了!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已经记不得洱海的风景,也记不得白族三杯茶的滋味,但这两个小小的白白的石榴,却构成了我对大理最深的印象。
石榴 (Punica granatum L.),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据记载,为汉代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
同时带回的,还有苜蓿、葡萄、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植物。
石榴,一名“丹若”,一名“金罂”,又一种味最甜者,名“天浆”。其种自安石国张骞带归,今随在有之。树高一二丈,梗红叶绿而狭长。其花单叶者结实,千叶者不结实。
——《花镜》
汉武帝时,公元纪年仍是“公元前”,也就是说,石榴在我国已栽培繁育了两千余年。两千余年的时间,足以让石榴遍布中华大地,也足以让我们混淆石榴的原产地。
“素茎、翠叶、红蕤、朱实、金房、皓齿、冰肌”的石榴,因其花艳多子,历来为人们所喜,文人雅客留下的诗篇也颇为传神。
韩愈《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苏轼《阮郎归·初夏》: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如果以初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角度来分析这两首诗词,“明”与“然”(通“燃”)一定是它们的诗眼和词眼。
一个“明”字,一个“然”字,写尽榴花之红艳,赤红如火,灼灼似霞,明丽之景跃然眼前。
还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唐诗也让我印象颇深。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李治的情诗,也是武则天少有的真情流露。明朗而含蓄,绚丽又清新的诗句,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另一面。
细腻,敏感,在孤身一人时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这与任何一名在恋爱中的女子没有任何区别。
说这首诗是有关“石榴”,其实并不确切——它只是在结句提到了“石榴裙”。
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石榴裙,是一条怎样的裙子?
如果这是一道单选题,ABCD四个选项大概是这样:
A 印有石榴花的裙子
B 印有石榴果实的裙子
C 石榴花与石榴果皮染的裙子
D 与石榴花同色的裙子
我翻阅过《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解读》,植物图案中并没有石榴花或石榴果实;《如意娘》诗中也写:看朱成碧思纷纷——显然,“石榴裙”是红色的。
这样,答案就在C和D之间。
石榴果皮确实能染色,但它在染色中起的作用多为媒染剂——使染料染于织物上的媒介物——石榴果皮含20%-30%的鞣质,即单宁,一种酸性的酚类化合物,能固着碱性染料。
茜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山花、苏木等植物是古代常用的染红染料。
也就是说,石榴裙,应当是色如石榴花的红裙。
正如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
红裙艳丽似锦如霞,仕女端庄拈花逗狗。
古时女子对石榴裙的喜爱,不仅衍生出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也促使石榴红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古色。
绿叶翠条,纷乎葱青
丹华照烂,晔晔荧荧
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中的“五月”,是农历五月,而农历五月,也因为榴花的盛开,被称为“榴月”。
不过在杭州,刚进入公历五月,榴花已然开放。
常说古诗文中的月份与现实中的月份有一月的差距,但在江南,在榴花上,这个差距并不存在——物候的多样性缩短了古今的差异。
望着枝上的榴花,想着秋天的石榴。
文:春山花落
图:春山花落
编辑:大师兄
苹果用户可以通过这个二维码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