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官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做领导的都不喜欢听下面的人提建议,无论是不是真话,做领导的都不喜欢。历朝历代敢于进谏的人,都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可以说,唐朝魏征被千古赞扬也是敢于说真话,唐太宗没有杀他而已。
一、为什么领导都不喜欢说真话提意见的人呢?
1、提建议会让领导失去尊严。
谁都能站出来,给领导说真话,提建议,就会形成,大家都能够对领导的行为或是决策,点评,这会让领导的决策和行为受到非议,组织内形成不同的声音,这样不仅仅打乱了组织内的思想统一,而且也让领导没有尊严,失去威信。
2、说真话会被误认个人私利。
屁股决定脑袋,你站在下层,很难获取全面的信息,而且,你所提出的建议,很大层面是在维护你的个人私利,而不是维护领导的利益。即使你是处于公心,但是领导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样的人太少,也缺乏衡量的标准,所以,领导不会让你随便在不完全占有信息的情况下,自以为是的真话。
3、任何人提意见会积累怨恨。
如果随意让任何人都能够提建议,就会导致,众口难调,每个人都不可能意见统一,这就导致,一部分人不可能得到支持。如果每次都得到支持,领导就失去了权力,如果得不到支持,领导就会被提建议的人记恨,觉得你听不进意见,说领导虚伪。逐步的上下离心离德。
二、领导如何正确的听取意见呢?
1、授予一部分人提建议权
找到优秀的人才,专属授予一部分人来提建议的权力,这样,就能够避免所有人都跳出来指指点点,让领导不舒服,也能够让自己听到真话,而不被蒙蔽。这就在听真话,听建议和维护领导权威和尊严中找到了平衡点。
2、只限于领导询问时提议。
提建议,不是你想提就提,或是想说就说,而是,只在领导询问的时候,你才能说。这个建议是领导想听取某一部分建议和真话。而不是你自由选择话题。这样被动的提建议,统一了思想又有利于决策。喊能够体现领导的权威。而不是接受指责。
3、不因为建议改变旧决策。
如果已经决策的事情,无论谁提建议,领导都不能够改变既有决定,把自己已经决定的事情,坚持下去,不然你的决定因为下面的人的建议,而频繁改变,就会丧失自己决策的严肃性,让自己的权威受到质疑,所以提建议只能是局限于未决策的事项。
三、魏征提建议为什么没有被杀?
1、唐太宗需要示好反对派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上位,杀兄屠弟,但是太子李建成背后有一大群的能人,唐太宗不可能都杀掉,人为的树立很多潜敌,把优秀的人才都推到对立面,不利已自己的统治,所以,把魏征放在身边,给他极高的地位,就是示好反对派。让大家忘掉争斗。
2、唐太宗需要明君的形象
因为政变上位,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改变自己血腥的事实,所以,唐太宗缺什么补什么,就想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而明君形象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胸怀宽广,善于纳谏。礼贤下士,听得进去不同的声音。而魏征就是唐太宗的形象标签。
3、魏征谏言一般都是双簧
很多时候,魏征的提的建议,其实和唐太宗唱的双簧。比如,对于一个犯罪的大臣,唐太宗不想放了他,但是又考虑到大臣当年的功劳,自己不能薄情寡义。于是唐太宗就决定放了这个大臣,而让魏征谏言,必须杀了这个人,于是唐太宗顺水推舟,杀下大臣。魏征唱黑脸,唐太宗唱红脸。
经过权谋网站在权术角度来分析领导不爱听真话这个行为,大家能够看出来,领导每个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其实就是领导权力心思的精确计算,而不是随意而为。更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领导的傲慢和看不起人。知道这些,就知道了在职场该如何说真话了。
权谋网,让你的职场少走十年弯路!
www.quanm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