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崇拜任何人,尤其学技术类职业的。
下面是视频文字版。
陈医生在看
以前的一个很有名的沙龙的书籍
整理的书籍
经方论坛的一个书籍
呃这个书呢
应该有十多年前了
因为我自己买
应该也买了差不多十年了
12年14年左右买的
后来陆陆续续出了5本东西的
非常好现在差不多10年过去了
但是我看起来还是非常受益
但是有一点
因为很多内容其实是09年啊
08年这个时候发表的
或者是10年左右发表的
现在一看过去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以前有很多比较好的朋友啊
也在里面发表言论呢
现在有很多都是一方名医了
患者啊诊疗技术啊都非常的厉害
现在我就想起来啊
现在因为也有很多人
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人世
有些国医大师也好
我发现哈
经过我这么长时间的临床经验
和自己的总结
自己的看病的体会
有很多东西是很难下定论的
就是说你这个东西一定是好
或者一定差
只是这根据你的阶段会有关系
所以现在有些朋友问
或者有些爱好者咨询
学哪种好
其实没所谓的
你觉得哪种合理的口味
你就学着去就行了
因为这些东西迟早你会都会抛弃
或者说
你会对里面的某一些内容不是很认同
他都是一个在自我淘汰的过程
你自己淘汰的这些东西
或者说你回头又捡起来的东西
他没办法一成不变的说
我认我认定了这个老师
我说我认定了这个学派
我认定了这本书
我就搞他
我就学他
不学其他的
没办法
因为因为每个人的这个经历跟
这个接触的病人也好
都不一样
所以说你看病越来越多
你的手法
你的手段
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
那很多东西你就会慢慢在当中
哎觉得这个老师可以
这些东西可以
回头又过一个多阶段
又觉得这个老师的这些东西都不行
然后你这又在用其他方法
发现有更好
因为每一个阶段
你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你可能单纯是为了学习
刚开始就想要给自己建立一个信心
到了后面你可能会追求效力
到了后面你可能会挑选病种
病种也不一样
比如说你看肿瘤的
你看这个咳嗽的
简单的咳嗽
小儿的咳嗽的
或者这个年老体弱的老人家的咳嗽的
那种挑战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病种的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圆的
不远百里千里来找你的人
那这种病人他的难易程度
他的疾病难易程度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是专门看这样的一个病人
或者你专门看另外一个疾病谱的
那这种对你的挑战也好
或者都需要你的知识储备都不一样
如果你到了最后
你发现你专门看的某一类的专科
那可能挑战又又不一样
或者你需要你去研究
需要你去专门关注的点又不一样了
说说这些
都给我一个提示
一个启示
我想也分享给大家
没有到盖棺定论的那一最后一刻
我们没必要崇拜或者说
求生潜身性的崇拜任何一个人
没必要
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
有很多东西你自己会改变
你的观点
你的想法
因为你关注的点不一样
随着你的年龄的增加
你的阅历的增加
你有些东西会觉得无所谓
有些东西就会觉得非常重要
那反过来一样的
有些东西以前觉得不重要的
现在会觉得重要
以前觉得重要的
现在会觉得不重要
所以没必要你吊死在一棵树上
这是全身性的
让你非常被动
第二呢我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多看多学东西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因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说你要搞
非要搞什么什么
比如说你非要搞个精准的
精准的疾病图
精准的图
你会发现也没必要
因为你这个跟你的每一个人的气运啊
就像国运一样
你每个人气运都不一样的
可能赶着赶着
就把你赶到这个节骨炎上
赶着赶着就把你赶到这个疾病谱上
你就要接触这些人
你就要去处理这些办法
我们说退一万步说
你就要靠这些养家糊口
你就要处理这些办法
你才能够生存下去
有些东西我们就关注当下就行了
我们现在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把现在疾病搞好
把现在的心思放在这个点上
当然了
我也不主张说各种各样行业都去搞
想搞一个大全的
因为我们的时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你在中医这个行当之内
然后再挑选
把力量聚焦
都已经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欢迎对中医、经方、针灸等传统文化感兴趣,对于被中医育儿、妇科,痛症等困扰的新老朋友,扫码加我微信。
围观更多经验心得和更多案例、关于中医、关于生活,我都分享在朋友圈。
关注公众号,输入“
咳嗽
”“
慢性鼻炎
”“妇科”“月经量少”“
消化不良
”“不长个”“
小儿疳积
”“
痛经
”“中医美容”“黄褐斑”……可以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