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德国,一家提供免费公厕的公司年赚却3000万欧元,它是如何将免费模式引到线下,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
在德国,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权经营公共厕所。因为德国的公共事业走的是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拍卖承包给一些企业来运作,如城市的公共交通、城市环保等都是由私人公司经营的。政府也会对一些项目进行投资参股。
在德国经营公共事业的企业,政府会在管理及政策上一路“开绿灯”,特别是公厕的经营。因为政府认为,公厕事业实现市场化,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快城市建设速度,方便百姓,还可以促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同时带动企业将新技术、新发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个“多赢”。
德国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建一座公厕;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为每500—1000人一座。
经营厕所能挣钱吗?肯定很难挣钱,厕所在一个城市的分布是那么分散,修建和运营一个厕所的成本并不低,但每一个上厕所的价格刚性又很强,很难涨价,加之如果遇到个内急的没带钱或没有零钱,你说你该怎么办?
而德国这个被称为“茅厕大王”的汉斯·瓦尔在1990年的柏林市公共厕所经营权拍卖会上就跟政府说:你把这个厕所包给我,我敢接,而且承诺免费提供。当时,他们的竞争对手都认为瓦尔公司疯了。他们算了一笔账,即使按照每人每次收费0.5欧元的高价格计算,一年光柏林一个城市就得赔100万欧元。于是在缺少竞争,承诺免费建厕,只需交纳低廉管理费的情况下,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
既然是企业,肯定是赚钱为第一目标,瓦尔公司的盈利点显然不在厕所门口0.5欧元的投币口上。
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瓦尔公司向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而且连这些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也全盘包揽,作为回报,瓦尔公司则获得了这些厕所外墙广告的经营权。它把柏林的很多厕所外墙变成了广告墙,加之瓦尔公司的墙体费用比一般广告公司低得多,什么香奈尔,苹果,诺基亚这些高大上的公司都在这儿做过广告,样子还很好看。
来到柏林的各国旅游活动中,有一项“厕所游”,游客几乎都要使用一下瓦尔公司的厕所。
瓦尔公司可谓把厕所这点儿生意研究地炉火纯青。他们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考虑到德国人上厕所时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甚至把文学作品与广告印在手纸上。
由于瓦尔提供的公共设施大多出现在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和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因此其广告效应相当不错,广告收入是瓦尔公司最大的盈利点,在柏林、法兰克福等5个城市,瓦尔公司就获得超过几千万欧元的广告收入。
此外,当年瓦尔公司在其厕所内安置了公用电话,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国际运通卡组织也是他们的合作对象,持卡者可以用卡消费,这样瓦尔公司又有相应收入。现在他们还跟很多商场周边的餐饮合作,你上厕所后还能获赠餐券,餐厅会返利给他们。
当然,瓦尔公司也提供付费厕所。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婴儿尿布、擦拭皮鞋、后背按摩、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服务。虽然数量不如免费厕所那样多,还是满足了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了瓦尔的声誉。
瓦尔公司自己成立清洁团队,派出管理车巡查,管理员每天要对当地所有的公共厕所进行3次检查。在柏林,公司的20辆公厕管理车24小时巡视,无论城市哪个角落的公厕出了问题,他们都能及时处理。据说,便池里的水都能直接舀起来喝的!由于几乎所有的厕所都安装自动清洁装置,实际清洁工并不多。依靠一系列的精打细算,瓦尔公司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瓦尔公司居然靠这种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一年就能盈利几千万。该公司在2003年战胜宝马和奔驰公司,当选德国最具创意企业。
1976年成立的瓦尔公司现在总部设在柏林,主要生产电话亭、垃圾箱、公共座椅、公共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其中最出名的产品是都市厕所。
他们专门请来意大利、日本的著名设计师,按照不同的风格和外形设计出“智慧型”、“挑战型”等不同的厕所产品。
1988 年,瓦尔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分部,20世纪90年代,瓦尔公司进军美国,在纽约市政厅前盖起了残疾人专用厕所;90年代后期,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街 头也出现了瓦尔公司的产品,之后还向巴黎、伦敦和罗马免费赠送1000个男用小便屋,从而将广告覆盖面扩展到了欧洲大都市的上千万居民及游客。里面是免费的厕所,外面是赚钱的广告,这就是“厕所大王”瓦尔的生意经。
2009年瓦尔公司被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性户外媒体公司德高集团(JC Decaux Group)收购后业务发展更加迅猛,目前已经在德国60多个城市开展了业务,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