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兼得能否得兼?
很久以前我们提到「云笔记」时,最强烈感到的是技术进步带来多端同步的方便。手机电脑各种设备上,总是可以随时编写和查阅笔记。那个年代, Evernote 引领了风尚,甚至说是开山鼻祖也不为过。
后来我们逐渐发现了问题,不少「云笔记」App 有强烈的「锁死」用户的倾向,让用户难以更换平台,难以导出,难以掌握自己的数据,这一切也是「云」的关系,云带来的便利,也给App商家提供了垄断数据的手段。这导致了「本地优先」的产品,例如:Obsidian 之类的笔记开始崛起。
我们以前一直觉得, 「云笔记」和「自己掌控」难以找到合适的
共存方法
。然而最近,随着我逐渐深入了解,以及一些小伙伴强烈推荐, 我发现了还是有一些可能的转机。我自己也在亲自实践,这里先把近期初步的一些感想分享给大家。
我今天主要想介绍的是:
Standard Notes
和
Joplin
。这两款笔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理念方面都很接近,所以我就合并介绍了。
Joplin
和
Standard Notes
登场
这两款 App 都可以做到「某种程度」上的
云端便利和数据安全兼得
。
两款笔记工具都是开源产品,都支持自部署,可以免费使用(有付费选项),都支持「端到端」加密,而且难能可贵的是,都是全平台可访问,甚至有独立的原生 App。各位懂行的小伙伴看到这里,心里可能都有点概念了。
一个产品,如果能开源接受公开审计,安全性上升一分;如果允许「自部署」,数据安全上升一分;支持「端到端」加密,就更加安全了。所有这些,都是朝着「不作恶」的方向前进。反过来一个产品如果「不公开格式」(不透明),「部署垄断」(不可自部署),「数据不能导出」(数据垄断),那就是走在了完全的反面。大多数产品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不能做到完全透明,这我也理解,但是有些产品走在完全的反面,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呼吁大家要「掌握自己的系统」的原因。
开源
「端到端」加密
自部署
如果采用 「自部署」,两者都需要用户在 移动端 App 中填写
自己部署的服务器地址
,这样就可以和我们自己的服务器同步数据了。下图为 Standard Notes 设置, Joplin 也类似。Standard Notes 的这个设置,我找了半天,感觉故意不让人注意到。
笔记特性
其实 Joplin(下图)我个人感觉更弱一些,但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如果不纠结于花式玩法的话,已经够用了。
而 Standard Notes 初始一看似乎也不太强,但如果付了钱的话,会多出一堆的额外功能支持:表格,SuperNote,标签,完全离线备份 …… 感觉和原来的 App 都不是一个东西。而且笔记界面也是 Standard Notes(下图) 更加舒适一些, Joplin 的移动端有点简单甚至简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