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很聪明。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仅有聪明,人也行之不远。我们应该记住,使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不安分守己、不墨守成规和对教条的反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尤其应当谨记。
今天的美国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又开始重视数学和科学教育,但爱因斯坦的天才提醒我们,一个社会的竞争优势不是来自教会孩子乘法表或者化学元素周期表,而是来自培养其反叛精神。苦读诗书之人自能在这世上立足,但人性自由的怪才才能改变世界。正如最近对爱因斯坦个人论文的调查结果所表明的那样,其狭义相对论最能体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晚才开口说话,不仅如此,他还冒失无礼地反抗权威,反感死记硬背,这使得一个校长把他遣回家,另一个则叫他“懒惰鬼”。
爱因斯坦和很多教授素无来往,因而无法获得博士学位,更不可能找到一份学术工作。26岁时,他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专利局工作,只是一名级别很低的专利审查员。但事实上,专利局的工作给他提供了比任何大学都要好的平台。在上班途中,爱因斯坦望着火车呼啸着驶过这座城市里那座有着200年历史的钟塔,那时钟塔显示的时间已经和附近火车站的钟表同步,他读过的很多专利申请案例都提议使用以光速传播的信号以实现远处钟表同步计时。
到了1905年5月,爱因斯坦已经确信两个假说:第一,物理规律(包括麦克斯韦的电磁波方程组)对所有参照系下的相对匀速运动都成立,因而没有办法证实是否一个观察者静止而另一个观察者在运动;第二,不论光源运动状态如何,光速总保持不变。
但这两个想法“看似互相矛盾”。于是他想象一束光线沿着铁轨照射。这两个假设的结合意味着,站在铁轨边的一个男人看到那束光从他身边穿过的速度与坐在车厢里的一个女人看到它的速度相等,不管她是面向那束光还是背向它。
接着,可喜的结果出现了。爱因斯坦去拜访他最好的朋友米歇尔·贝索(Michele
Besso)。贝索是一个能力超群但工作不够用心的工程师,是爱因斯坦招募他到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对贝索讲了这个两难的矛盾感受:“我准备放弃了。”但在他们一起上班的途中,爱因斯坦居然做出了物理史上一个最优雅的思维飞跃。“我突然想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说,“那就是时间不能被绝对定义。”
想象一下,有两道闪电同时劈中一列快速移动的列车的两端,而列车中点部位的路堤上站着一个人,若这两道闪电同时到达那个人所在的位置,他就会说两道闪电同时发生。但对于坐在车厢中部的一名女乘客来说,由于光在到达她的位置时,她离火车头一侧的闪电更近些,她会说来自火车头的那道闪电先抵达,所以两道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
爱因斯坦就这样得出了狭义相对论。在某个参照系下,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但对于一个与参照系相对运动的人来说,速度可能不同。因此,时间是相对的,这取决于个人的运动状态。虽然光速恒定,努力追赶一束光却会使时间慢下来。
其他科学家也曾认识到这点,只是他们受到当时教条定理的束缚,只有爱因斯坦一人敢于挣脱绝对时间观的束缚——绝对时间观是自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的神圣原则之一。爱因斯坦后来说道:“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实际上,如果想摘下黑暗物质的神秘面纱,进而得出一个统一场论,或者发现能量的真实本质,我们就必须把这句名言刻在所有黑板的上方。
本文节选自《创造者:从富兰克林、比尔·盖茨到爱因斯坦和伍迪·艾伦》
中信出版社出版